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罗荣桓传 | 上页 下页 |
六三 |
|
罗荣桓认为,在敌后想尽快把游击战转为运动战的观点是错误的。他说:“在敌人后方,我们还是游击战,不可能过早的转为正规战。这是由于敌人还强大,占领着城市及交通运输便利。而我们则是愈益处于被分割、封锁之农村中,装备亦极差,弹药不易补充,虽然依靠人民建立了根据地,但仍是没有巩固后方的作战……尤因为敌人频繁残酷的进行‘扫荡’,摧毁洗劫我根据地,蚕食紧缩我根据地,使我们人力物力财力消耗损失,机动回旋地区狭小,更加紧张了。那么我们有什么可能过早地转为正规战呢?如我们不从具体情况出发,而迷惑于曾有过的某种战例,妄自以为有了过早的转为正规战的可能,会造成有害的后果:当胜利时发生拼命主义,遇到困难时则失掉信心。” 罗荣桓指出:运动战的战例,在游击战中当然也是存在的。这是因为在普遍积极地开展游击战中,容易找到敌人的弱点,制造敌人的弱点,使我们能够集中部分兵力从运动中打击敌人;或乘着敌人立足未稳,防守松懈,攻破其某些薄弱的据点。如果由于敌人兵力少,伸入了我们占优势地区,一时增援来不及,而地形、群众条件均于我有利,我们可以使用一切方法予以歼灭,甚至包括阵地战、运动战性质的手段,如简易的坑道爆破、强攻据点、围寨、打击援兵等。这并不是不允许的,但仍不能算完全的正规,而仍是以游击战为前提的。①显然,一九三九年八月的梁山战斗就属于这种情况,但到了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二年,这样的战机就很难捕捉到了。 ①罗荣桓:《克服在执行游击战中认识上的一些偏差》 罗荣桓进一步强调,我们普遍开展的游击战,“必须成为分散性、地方性、群众性的”。他说,“我们主力军和地方基干武装,都有必要分散地方化,扶助起大量民兵游击小组,成为游击战组成的重要因素。” 按照这一要求,山东各战略区都开展了广泛的分散游击战争,采用了“避强击弱”、“避实击虚”,速打、速决、速走和打不过就走,走不了就散,散不了就躲,敌人过去了在后面打等方法,开展了三三两两到处打冷枪的“麻雀战”,轮番参战的“车轮战”,把敌人炸得坐卧不安进退两难的“地雷战”,与敌人转圈子的“推磨战”,一村打响、四方驰援的“蜂窝战”,还有虚张声势、迷惑敌人的“神经战”等等,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 分散性游击战的战场主要是在敌占区和根据地之间的边沿游击区。因此,罗荣桓特别强调重视和加强边沿游击区的斗争。他提出:我们的根据地是建设在敌人点线之间,不大量发展游击区,就没有建设抗日根据地的可能,不坚持边沿游击区的斗争,也就不会有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坚持边沿游击区的斗争对我们克服这一段最艰苦困难的时期是有特殊意义的,必须把它提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 罗荣桓指出,过去在边沿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满足于一般公开武装斗争与民主运动的外表形式,而不去分析具体环境及具体条件。在有些游击区已变为或可能变为敌占区,有些基本区已退化成或可能退化成游击区(的情况下)……有的地方仍在坚持自己一套公式,甚至剩下几个仅仅能安置我们的机关还感到狭小的村庄,他们对于精兵简政仍然是采取忽视态度的”。他指出,边沿游击区的斗争方针是深入隐蔽,扎根于群众之中。他认为,应根据边沿游击区的不同条件,作某些方面的隐蔽或全部转为隐蔽,以保持自己的力量与机动的可能。他说:“这不是一种消极的应付……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与迎接总反攻的到来,这样一种转变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那种张扬旗鼓、大吹大擂一套公式和旧机关的作风是特别有害的。这一点,过去没有为所有领导所重视,以至在某些地区造成了损失。”① ①罗荣桓:《坚持我们的边沿游击区》 对于如何深入隐蔽地坚持边沿区的斗争,罗荣桓提出:目前一般的应该是麻痹敌人,造成敌人的松懈,保存自己的力量,争取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有我们机动的条件,能站稳脚跟,不丧失坚持斗争的信念。必须加强群众性的分散游击战,配合党和群众工作的隐蔽斗争。要善于暗中打击敌人,而不张扬旗鼓地打击敌人;要打击敌人的尾背而不打击敌人的来头;要善于埋伏打击敌人,而不对抗打击敌人,没有必要的条件不乱打,避免暴露造成破坏。 罗荣桓认为,要坚持边沿区斗争,必须紧密地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帮助群众克服困难,提高群众对我们的信任程度。要抽调比较坚强的人员加强游击基干小组,在群众中建立隐蔽的坚强的情报网和联络站。 按照罗荣桓等的指示,山东许多地区将边沿区的群众用民兵、妇救会、儿童团以及看坡队、打更队等形式组织起来,实行联防。发现敌情,即以预定的各种信号,通知附近地区,村村作好战斗准备,一处打响,八方支援。在漫长的边沿地区,构成了一条严密的警戒线,保卫着人民的安全。当敌人在边沿区修筑公路、挖沟筑墙实行封锁时,即以“修封锁沟占了良田”、“挖坟要祖宗翻尸倒骨”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口号动员群众上工时怠工、下工后破路、平沟、砍电线杆,迫使敌人待不下去。对于敌人孤立的据点则组织长期围困,迫使敌人撤退,或予以消灭。 罗荣桓认为,坚持边沿游击区及在敌占区执行隐蔽斗争任务的有效组织形式是武装工作队。它是立足于边沿游击区,并逐步深入到敌占区开展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斗争的精悍的武装斗争组织。为了更有力地开展斗争,罗荣桓提出,要尽量挑选当地人或熟悉当地情况的干部担任武工队的领导。武工队员要经过特别的军事政治训练,做到既能打仗,又能抓汉奸、特务,既能宣传、组织群众,也能对敌人开展政治攻势。武工队插入敌占区的方法,是首先建立关系户,取得立足点,造成小部队进行活动的便利条件;然后逐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发展。工作上则采取隐蔽斗争的方式,依靠基本群众,广泛团结开明士绅和爱国人士。进而利用合法形式与名义,组织秘密的群众抗日斗争。如以看坡队、打更队的形式组织群众秘密抗日武装;以戒烟会、戒赌会、忠义保国团的名义组织秘密群众抗日团体;以教育研究会、读书会的形式组织教育抗日的青年知识分子;有计划地发展党员,建立秘密支部,逐步把整个村庄变为隐蔽的抗日堡垒。一九四三年山东共开展了八千多个村庄的隐蔽工作,团结群众三百余万人。 §政治攻势 在《分散性游击战争与对敌政治攻势问题》①中,罗荣桓指出:“所谓分散性的游击战争,就是更加依靠群众,与地方密切联系起来,打成一片,以对付敌之全面压缩……唯有这样,才能在今天的敌后生存。因此,分散性游击战争问题,就不仅是军事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反敌人特务斗争问题。”他还指出,在最困难的一九四二年,在分散性游击战中,应“以政治攻势为主”。 ①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三日罗荣桓在军政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共山东分局党刊《斗争生活》第二十一期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