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林徽因传 | 上页 下页
五五


  〖神奇的发现〗

  五百里钟声撞不醒一个泱泱佛国的长梦。

  那一脉云横九派的苍茫,那一脉烟笼雾锁的蓊郁,那一脉松风丹霞的灵秀,浮沉在五百里五台清幽的鼻鼾声中。

  五百里伽蓝盛景,五百里文殊道场,五百里佛刹棋布,钟一声,磐一声,无尽的丛林显得异常淡泊。

  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秀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烟峰,五峰竞秀,万绿丛中,不时闪出一座座寺院琉瓦的飞檐,在阳光下金碧辉煌。塔的群落中,舍利塔凝脂砌玉,超凡脱俗,托举起一种神秘的力量。这是命运与日月星光同存于世的意兴,让灵魂逾越更为高峻的峰岭。

  佛光寺独立黄昏。古木参天,掩映着巍峨的殿阁,山门深深,幽闭着青灯佛卷,墓塔林留驻晚照,迎迓着筚路蓝缕的造访者。

  在此之前,林徽因、梁思成前往太原途中,在经过榆次时,曾有过一次令他们狂喜的发现。事后大家说,那场发现纯属天意,林徽因冒然从车厢里探出头来,那座小殿的飞檐正好扑人她的视线,它别具一格的营造法式,让林徽因立刻觉得这是一座有不同寻常价值的建筑,那座小殿堂便是永寿寺的雨花宫。通过考察,果然证明了这点,雨花宫的结构,是用最简略的办法,节省不必要的构材,同时在处理各种构材时,产生出纯结构的美,而没有特加任何装饰。这座建于大宋祥符元年的殿堂,也是唐宋间木构建筑过渡形式的重要实例。

  林徽因、梁思成、莫宗江、纪玉堂四人一大早骑毛驴上山,在崎岖的山崖小道上,走走停停,上上下下,找了一天,才看到了那一角探身松墙之外的飞檐。

  “没错,就是它!”林徽因兴奋地叫起来。

  那座寺庙在佛光山腰,因山势而建,坐东向西,三面环山,寺内建筑高低错落,主从有致,因年久失修,雕梁画栋的油彩剥落,好像一群蓬首垢面的阿罗汉疲惫地歇息在山坡上。

  林徽因和梁思成曾读过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那上面记载了五台山的佛光寺,然后他们又从北平图书馆《古清凉志》、《高僧传》、《佛祖统计》、《法苑珠林》等史料中,查阅了有关佛光寺的记载。这座寺院创建于北魏时期,是五台山颇负盛名的大寺之一。唐武宗“会昌灭法时,佛光寺被毁,12年后,逃亡在外的该寺僧人愿诚法师募资重建”。

  他们轻叩山门,开门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僧人。听他们讲了来意,老人很高兴,便趁天未黑尽,带他们去看大雄宝殿前面的石经幢。林徽因打开手电,拂去石碑上的浮尘,依稀读出“女弟佛殿主宁公遇”,“大中十一年十月四日”断断续续几行文字。她脱口叫起来:“思成、小莫、小纪,你们快来看,这块碑上写的就是公元857年,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梁思成也兴奋地说:“看这大殿的轮廓、比例,唐代以后的建筑是不会有的,这下我们没有白来,抱上大金娃娃了。”

  老僧人说:“前些年,这座寺院还没有破败到这个样子。如今愿诚大师的塔也倒了,寺庙也败了,这里就有我和一个哑巴徒弟续着香火。”

  第二天,他们开始了全面考察。寺庙的建筑,东殿是唐代的,文殊殿是金代的,还有天王殿、伽蓝殿、万善堂、香风花雨楼,尚不可知建筑年代。

  东大殿横列七楹,纵深四间,单檐庑殿顶,质朴刚健中,益显古色苍劲。层层斗拱承托的梁架和屋檐,斗拱翻飞,翼出深远,仿佛是大鹏展翅欲飞。殿顶用板瓦仰俯铺盖,脊兽全为黄绿色的琉璃艺术品,一对高大的琉璃鸱吻屹立在殿顶的正脊两端,令殿宇更加壮丽劲健。

  为了弄清大殿准确的建筑年代,他们爬上了顶板,殿宇建造的年月按常规多写在脊檀上。顶板上光线很暗,他们从檐下的空隙往里爬,踩着几寸厚的浮土,小哑巴徒弟为他们打着手电照明,他见林徽因爬在最前头,而且手脚轻快,连连竖起大拇指,惊奇地叫着。屋梁上栖着大群大群的黑编蝠,手电光一照,呼呼啦啦惊飞起来,直往人身上撞。拍照的时候,镁光灯一闪,蝙蝠更像没头的苍蝇,把屋顶上的尘土飞扬开来,让他们睁不开眼睛。

  第一天考察,他们就有了很丰硕的收获。

  东大殿内,保存着唐代和明代的500多尊彩色泥塑,大殿正中大佛坛,有30尊彩色泥塑,是与大殿同期的作品,坛上的塑像,有释迦牟尼佛坐像、弥勒佛半跏像、阿弥陀佛坐像,也都有3米高;坛上蹲踞的是供养人,手上捧着盘碗,内盛净果。这些彩塑,塑工精细,身体比例恰当,线条流畅,面容丰满,显然是佛教极盛时期的艺术成就。

  马不停蹄地考察了几天,有远视眼的林徽因,突然发现大殿的梁下,隐约有墨迹,好像是题字,大殿有9米多高,梁上浮了一层土,字迹看不清楚,便委托老僧去村里找人帮忙。这一带人烟稀少,老僧和哑巴徒弟去了一整天,才找来两个老汉,七手八脚地又忙了一天,才搭起一个架子,林徽因第一个爬了上去,梁上的积土年深日久,拂之不去,她招呼梁思成把被单撕了,浸了水递上去,擦拭了一下,字迹显了出来,然而水一干,字迹又不复见,如此折腾了三天,才算把梁下的题字辨认清楚:“功德主故右军尉王”,字体宛然唐风。这行字表明佛光寺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印证了碑文记载的年代。在当中第三梁,又发现了“助造佛殿泽州功曹参军张公长”字样,大家一鼓作气,山间南梁下的字迹也终于辨认出来:“敕河东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检校部工尚书兼御史大夫郑。”

  林徽因说:“这个功德主可能是个宦官吧。唐贞元以来,置神策军护军中尉,由宦官充任,时号两军中尉。此后中尉就掌了天下大权。甚至连皇帝的废立,也由他说了算,这是个显赫的角色啊。”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