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李大钊 | 上页 下页 |
五 |
|
1918年10月间,毛泽东经杨昌济教授介绍,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了一段时间,担任图书馆助理员。李大钊和年青的毛泽东一起,更深切地看到“新青年的创造能力”,李大钊那时对毛泽东的思想,是有一定影响的,毛泽东后来曾回忆说:“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1919年3月,毛泽东又回到湖南故乡开展革命工作。 在北京大学,李大钊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1918年1月,他加入蔡元培校长发起组织的进德会,6月当选为纠察员。 1918年2月,北京大学成立“大学公余法文夜校”,他也是一个发起人。 1918年12月,他代表北京大学图书馆参加“北京图书馆协会”,当选为中文书记。 1919年1月,他当选为北京大学教职员会组织大纲起草员,参加临时委员会。 通过这些活动,李大钊和周围群众有了密切联系,为进一步开展革命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1918年6月,李大钊发起建立少年中国学会。 6月30日在北京召开筹备会议,推举李大钊为《少年中国》月刊编辑主任。经过一年筹备,少年中国学会在1919年7月1日正式成立。会员最多时有100人左右,在南京设了分会。学会正式成立时,经李大钊等提议,把学会宗旨改为“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进一步提出要在科学精神指导下,达到实现“少年中国”的理想。参加少年中国学会的,有以后成为共产党员的毛泽东、邓中夏、恽代英、黄日葵、高君宇等。其中如曾奇等倾向国家主义的人也不少。 1918年,在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苏俄,中国反动政府叫嚷要防止“过激派”的形势下,李大钊根据搜集到的关于十月革命的材料,作了认真的研究,于1918年7月1日在《言治》季刊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开始阐明十月革命的实质。这比他前一年的文章进步多了。在这篇文章里,他明确地论述了俄国十月革命与法国革命的根本区别,指出十月革命的性质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具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但还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1918年11月15日,北京大学在天安门前举行演讲会,一连讲了两天。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发表了《劳工神圣》的演说,这一口号在当时起过较为广泛的影响。全世界工人运动高涨,工人阶级力量逐渐壮大,崇拜劳工的时代潮流,得以传入中国。继蔡元培演讲之后,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这篇著名的演说(后来又出版发行),接着,他又发表了著名的论文《Bolshevism(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在《庶民的胜利》和《Bolshevism的胜利》文章中,李大钊歌颂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实质,向中国人民介绍了列宁的布尔什维主义,为中国人民指出新的革命斗争方向。李大钊指出,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必然出现世界革命运动的高涨。他将十月革命比做“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而由此开展起来的世界革命“滔滔滚滚的潮流实非现在资本家的政府所能遏得住的”,一切腐朽的反动势力必将灭亡,满怀信心地宣告布尔什维主义一定能在全世界取得胜利。 李大钊的这两篇文章,虽然还没有谈到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但立场十分鲜明,不仅和帝国主义、军阀、官僚针锋相对,就是和蔡元培高唱劳工神圣的立场也迥然不同,它们已经是在为无产阶级说话了。可以说,这时的李大钊已经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李大钊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已经通过幸德秋水、河上肇等人的著作,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但那时中国的社会条件和他本人的亲身经历,也不可能使他立即接受马克思主义。但直到1918年秋后,世界革命的形势,中国的社会状况,使饱经忧患之后的李大钊经过深刻的反省、探索和认真的学习、研究,才终于找到了和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正如毛泽东所说: 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在这个伟大的变化进程中,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是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的。正如林伯渠后来为《李大钊选集》出版题写的诗句所说: 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 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 李大钊的演说,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1月28日起,北京大学又在中央公园举行演讲大会,连续讲了3天,李大钊再一次讲了《庶民的胜利》,成为这次演讲大会的中心内容。 从1918下半年起到1919年,随着国内外形势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在北京以至全国各主要城市,各种爱国团体、新文化团体和传播新思潮的报刊,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由于李大钊极其热情地参加、支持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北京各团体差不多都请他去指导或当顾问。如1918年10月成立的国民社,它是由反对中日密约的学生救国会发展而成立起来的。它一开始就请李大钊任导师,李大钊不仅积极为《国民》撰稿,而且实际上是这个杂志的总顾问。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