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林伯渠传 | 上页 下页
一〇四


  会议的第二天,选出王昆仑、史良、艾思奇、李达、何思敬、沈钧儒、沈志远、周恩来、林伯渠、范文澜、郭沫若、董必武、翦伯赞、谢觉哉等二十九人为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林伯渠被推选为常务委员会主席,沈钧儒、郭沫若、李达等为副主席。

  七月二十三日上午,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在中法大学礼堂召开成立大会,林伯渠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党的、非党的,老解放区的、新解放区的与待解放区的,城市的、乡村的各方面的文学工作者,要在无产阶级思想的领导之下,在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针之下,结成坚强而广大的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内部,进行适当的批评与教育”,“‘文人相轻’是要不得的,迁就也是错误的”

  --------
  林伯渠:《在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949年7月23日。

  他分析了当时文学创作的现状,强调了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当前“表现与教育群众的作品,还远远落后在革命形势发展与群众需要的后面。因此,我们的文学工作者,进一步的深入到工厂、农村、部队中去,真正与工农兵打成一片,参加并深刻体会阶级斗争,全面真实地反映出来,这不仅是未接触过工农兵生活的朋友,应当去实践去锻炼,同样,已经接触过工农兵生活的朋友,也应当再实践、再体会。”这样,“才能把我们的作品普及起来,并在普及基础上提高起来。”他认为文学工作者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正确的确定自己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有高度的政治性和高度政治指导下的高度的艺术性。”在组织工作方面,他提出,必须加强领导,“有步骤有计划的采取交流经验、展开文艺批评、培养新作家、改造旧艺人、指导与组织工农兵自己创作等等方法,发展人民的文化事业,服从并结合政治经济各方面的伟大建设,发展文学艺术在新中国建设中的力量。”

  --------
  林伯渠:《在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林伯渠在这次会上的讲话,对文学工作者增强团结,改变作风,提高理论水平,开展文艺批评,改进和加强组织领导,都起了很大作用。

  林伯渠还是新政治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九月十八日上午,他出席了在北京饭店召开的成立会。这次会议宣布新政治学研究会成立。出席成立会的发起人还有周恩来、董必武、彭真、陈绍禹、王昆仑、张奚若、赖亚力、王炳南、谭平山、吴茂荪、许宝驹、阎宝航等近一百二十人,大家推选林伯渠为大会主席。他在讲话中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性质,分清敌、友、我,依靠人民群众的雄伟力量,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然后提出了新政治学研究会的目的与任务。他说:“我们的共同目的,是要团结全国从事新民主主义政治研究和实际政治工作的朋友,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之下,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根据实际情况,研究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相互关系,研究中国社会和国家的性质,研究中国的政治史与政治制度”,“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和努力参加新中国的伟大建设事业。”会上,他被推选为新政治学研究会主任,张奚若、陆定一、王昆仑、高崇民被推选为副主任。

  --------
  林伯渠:《在中国新政治学研究会发起人会议上的开会词》。

  此外,林伯渠还多次出席了新法学研究会发起人会议,参加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人民团体的成立会,同胡乔木、胡绳等研究社会科学、政治、法律等学会的领导与工作问题。

  林伯渠在召开新政协前,推进和促成全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术团体的成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这些团体大部分是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它们的成立直接促进了新政协的召开;同时,这些团体的成立,将学术界各个方面的人士组织起来,也有利于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林伯渠此时已是六十三岁高龄,为筹备新政协,建立新中国,兢兢业业,不辞劳瘁,有时竟连续工作二十来个小时。为了勉励自己,他在日记本上端端正正写下了“为人民服务,为世界工作”十个大字,并郑重地盖上了自己的印章。

  --------
  《林伯渠日记》(未刊稿),1949年9月1日。

  筹备新政协的各项工作,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到九月间已基本完成。在新政协会议即将召开时,为了搞好大会的宣传工作,九月十九日下午,林伯渠在新闻工作者座谈会上,作了《关于人民政协三个文件基本精神的报告》。他说:“三个文件,尤其是共同纲领的产生,是经过许多次反复磋商的。共同纲领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单位和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纲领,关系重大,第三组(按:分工负责起草共同纲领)决定由中共起草。”他在介绍中共起草的共同纲领,经各代表小组、第三组、常委会反复讨论和修改的过程后继续说:“六百多位代表都很谨慎的讨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各阶层的代表们,从不同的角度上去看这个问题,在纲领的各部分内,如文教政策、政权机关,尤其是经济政策上,不免有许多争论,表现出不同的意见,这是很好的。经过详细的解释、讨论,反复协商后,大家都一致同意中共毛主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的总的建国方针。”

  --------
  林伯渠:《在新闻工作者座谈会上关于人民政协三个文件基本精神的报告》,1949年9月19日。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