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林伯渠传 | 上页 下页
四九


  他爱护干部,及时地指导他们工作。一九三三年夏。财贸训练班的学员姚名昆,被派往赣县江口,筹办江口对外贸易分局,并任局长。他带去会计、出纳、采购、保管各一人,在当地苏维埃政府帮助下,选了一家大店堂,雇了几个帮工,招牌一挂,爆竹一响,就开张了。他们原指望开张鸿发,生意兴隆,可是一连三个圩期,都生意清淡,眼看无法开展营业。姚名昆着急了,跑回瑞金,找林伯渠汇报。林伯渠见他思想包袱很重,就边安慰边开导他说:“同志!困难是有的,总要坚持,想办法克服,‘直钩钓鱼’、‘守株待兔’是不行的。要走出店门,与白区商人主动‘搭桥牵线’,做争取他们的工作,这是关键”。他还进一步说明了对外贸易的意义,鼓励姚名昆做好工作。他听说姚名昆有亲属住在赣州,还特地叮嘱他要改个名字,以免连累亲属。姚名昆听了,愧感交集,信心倍增,回到分局,改名姚玉生,传达了林伯渠的指示,与同志们一起研究。他们收起招牌,关上店门,五个人穿起长袍,戴上礼帽,肩起钱搭,雇了脚客,扮成阔商派头,分头到储潭、大湖江、沙石埠、茅店等赤白交界的地方活动,主动同偷着与苏区作生意的白区商人搭桥牵线。于是,一笔笔生意在酒桌上拍板,业务大大发展了,一连几个月,营业额月月成倍增加。

  --------
  姚名昆:《红色贸易》,《赣南文艺》,1982年第1期。

  林伯渠身体力行,克己奉公。一九三四年三月,人民委员会提出在四个月内节省八十万元经费的号召,他除积极组织有关单位予以响应外,还同年轻战士一起,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一道砍柴、种菜、熬硝盐。在短短的时间里,各级党政机关团体的行政费用,平均“减少了百分之三十”

  林伯渠在中央苏区一年半,广泛地动员苏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着反“围剿”战争的庞大财政开支,为革命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使“最好的后方工作的成绩化为乌有”

  --------
  《中央财政部收入节省款项初步统计》,《红色中华》,I934年4月13日。
  《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1935年1月8日。

  〖长征路上〗

  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指挥,红军迭次失利,根据地日益缩小,最后中央红军被迫作战略转移。一九三四年七、八月间,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即先后派寻淮洲、粟裕等领导的红七军闭(北上抗日先遣队)前往浙赣边界与方志敏、刘畴西领导的红十军会合;任弼时、肖克、王震、张子意等领导的湘赣红六军团前往湘西同贺龙、关向应、夏曦等领导的红二军团会合。十月,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主力也撤离了中央苏区,开始向湘西转移。

  中央决定离开苏区时,确定项英、何叔衡、瞿秋白、陈毅、邓子恢等留下坚持斗争,林伯渠随军出发。临行前,何叔衡在住地梅坑,特备清酒、花生,邀请林伯渠作竞夕谈。他见时将冬令,旅途艰难,便脱下身上的毛衣,赠与林伯渠。林伯渠心情沉重,思绪万千,作《别梅坑》诗一首,以表惜别之情。他写道:

  共同事业尚艰辛,清酒盈樽喜对倾。
  敢为叶坪弄政法,欣然沙坝搞财经。
  去留心绪都嫌重,风雨荒鸡盼早鸣。
  赠我绨袍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

  --------
  《林伯渠同志诗选》,第13页。

  当时,林伯渠到中央苏区后结婚的夫人范乐春,正在做月子,组织上决定让她留下,她的心里非常难受。林伯渠安慰她说:“我们都是党的儿女,革命的需要高于一切,我们不要难过了。”说完,他又抱着小儿子深情地说:“孩子,不是爸爸不爱你,不是爸爸不带你走,这是艰苦的斗争啊,这是白匪的罪恶啊!不然,爸爸怎能离开你们呢!”他还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一定要和群众在一起……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有了老百姓,你就有饭吃,就能开展工作。”并鼓励她说:“你一定要目光远大,看到我们的前途,坚信我们是会胜利的。到那时候,我们的孩子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了”。范乐春是福建永定县人,一九二八年参加闽西金砂暴动,曾任永定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闽西省苏维埃政府土地部长、中央苏区红军优待工作局局长,是个坚强的共产党人,她牢记林伯渠的嘱咐,后来,和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方方等在闽西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病逝于闽西。

  --------
  李坚贞:《手举马灯照万人》,《新湘评论》,1980年第2期。

  林伯渠和范乐春才生下二十几天的儿子,在敌人占领中央苏区时,范乐春将他和邓子恢的儿子(生下十几天)分别托给在会昌的两对堂兄嫂抚养。后来,林的小儿因范的堂兄嫂无力支付哺乳费,而其乳娘又夫死改嫁,遂被乳娘带至会昌的洛口。不久,由洛口卖到漳埠,复由漳埠卖到靖石,再由靖石人卖到洛口之下洛赖平旺夫妇家中,取名赖平亚。一九四九年江西解放,邓子恢请人将其子(时已取名范宜德)和平亚找到武汉。当时虽有人告知邓子恢,范宜德是他的亲生儿子,但因平亚小时患病腿上留下残疾,邓觉得不便将跛腿的孩子送还林老。另外,邓子恢当时还不知平亚被卖的经过,对范乐春将亲生儿子交外人抚养,而却将别人的儿子交其堂嫂抚养,也多少还有几分疑惑。因此,邓子恢便托杨立三把范宜德送到北京林伯渠处,而将赖亚平留在身边,并给其改名叫邓苏生。一九五二年,范宜德(时已改名林秉苏)从其养母处知道了谁是他亲生父母时,邓子恢才将真情告诉林伯渠。但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二人仍决定“易子而教”。直到一九五四年邓子恢调到北京工作,两位老人当面向两个孩子说明此事的经过之后,邓苏生才回到亲生父亲林伯渠身边。他为了感谢邓子恢夫妇抚养、教诲之恩,纪念两位老人崇高的革命情谊,至今仍叫邓苏生。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