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刘伯承传 | 上页 下页 |
一一八 |
|
从11月下旬开始,奉中央军委命令,由全国各大军区调给军事学院担任领导工作的干部陆续报到了。但是,原定调的25名,只到了11名。其他大部分因种种原因没有到任。刘伯承只好先以这11名干部充任各教学组织和各学员科的领导,然后把从华东军大、华北军大调来的干部分配到机关各科室、各基层分队工作。另外,又把新入伍的1000多名青年学生编成一个教导团,下设步兵、炮兵、工兵、装甲兵和通信兵等5个营,专供演习使用。就这样,初步建立起了军事学院的组织机构。 在选拔和使用干部上,刘伯承坚决服从中央军委的决定和总政、总干的安排,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原则。他说:“我办军事学院,是把华东军大和华北军大‘两块银’镶嵌在一起了。” 从12月份开始,学员们陆续从全国各地前来军事学院报到。根据报到的学员们的实际情况,刘伯承重新调整了各个学员科的组成和学制。把原来的情报参谋训练班改为情报科,学制两年。把原来的陆军本科、陆军速成科分为3个科:一个训练团及部分优秀的营级干部,学制两年;一个训练师、团级干部,学制一年;一个训练师以上高级干部,学制也是一年。 对于各个学员科和教学组织的名称,刘伯承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训练师以上高级干部的学员科,有人提议叫“将官班”。他认为这个名称不好。 国民党陆军大学就曾经设有“将官班”。那是蒋介石为了分化瓦解国民党内部的各个派系,收买拉拢各派将领而设立的,根本不是传授军事学术的组织,而且早已声名狼藉。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将它定名为高级速成科。训练师、团级干部的定名为上级速成科,训练团级及部分优秀营级干部的定名为基本科。 对于教学组织的名称,刘伯承也翻书查典,很动了一番脑筋。他查阅了俄汉辞典、露和辞典和原版俄文辞典等好几种工具书。最后,看到露和辞典上有一个词:“Кафедра”,俄文原意是讲坛的意思,是教授们进行学术交流的场所。他非常欣赏这个词。他认为,作为给学员传授知识的教学组织,应该是一个有充分学术民主和学术研究空气的宽松和谐的组织,不应该把它搞成一级行政组织机构。于是,他根据露和辞典这个词,把军事学院的教学组织定名为“教授会”。他解释说:“教授会,教授会,顾名思义,是‘教之以理,授之有术’,是教授们开会的组织。” 对于报到的学员,刘伯承按照中央军委规定的入学条件进行了严格的复查,将“少数师团干部,则身体残疾不能坚持学习者,及一部分营级干部,军事基础太浅,无实战经验,非优秀干部,确无造就前途者”,一概退回。 但是,由于当时干部的文化程度普遍很低,对学员文化程度的审查则不得不适当放宽尺度,只要求有高小甚至初小文化水平就可以了。 报到学员共900多名。经过复查,不符合入学条件,退回或转送其他学校的有14O多名,军事学院只招收了758名学员。刘伯承说,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选拔一个合格的学员入学,就要出一个合格的产品交给国家。 12月15日,刘伯承颁布了军事学院训练工作大纲。大纲规定:“中国人民解成军军事学院的目的,在于训练和培养高级和上级指挥员及参谋干部。在实施训练之后,以能培养完全忠实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央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事业,且善于组织与指挥现代化团、师及诸兵种合成部队,在战场上进行诸兵种协同动作的指挥员。”大纲还规定了基本科、上级速成科、高级速成科、情报科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规定了军事、政治、文化教育的时间比例。军事训练占70%,政治教育占12%,文化教育占18%。 不久,刘伯承又颁布了政治工作大纲。大纲规定:“学院政治工作要掌握在我军现有基础上去建设现代国防的指导思想。掌握联合兵种的作战本领,必须是和总结我们过去的作战经验相结合。应当强调学习新东西,但不能脱离我们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情况。”大纲还指出:“一方面应当说明我们现在迫切需要迅速掌握现代化的军事科学;又一方面又应根据学员实际情况,协助改进教学方法,巩固与提高学习信心与学习情绪。同时,反对骄傲自满、懒惰松懈,闹个人主义以及无组织无纪律等现象。”这两个大纲,体现了中央军委关于创办军事学院的方针,明确了军事学院训练工作和政治工作的基本方向和任务。 工作起来,刘伯承仍是战争年代那种雷厉风行的作风。尽管组织机构尚未健全,但他已着手进行各项具体的教学准备。他主持召开了军事学院第一次训练准备会,很快拟订出基本、上级速成、高级速成和情报4个科第一学期的教学计划;确定了这4个科军事基本课目的教授方法和野外作业实施方法:并组织了对一些重要课程的集体备课和试教工作。 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刘伯承向全体教员、学员和机关工作人员,作了题为《学习任务与学习任务的保障》的动员报告。他说:“全国人民在今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反对帝国主义的怒潮中,筹建了我们的军事学院。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是在国家被侵略的斗争状态之下筹建起来的。这是有着重大意义的。” 接着,他历数美国侵略者的罪行,赞扬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前线取得的伟大胜利,勉励全院同志努力工作,尽快把军事学院创办起来,为建设一支“如虎添翼”的新型的正规化、现代化人民军队而奋斗。 在抗美援朝的炮火与硝烟中,刘伯承和全院人员用心血与汗水,谱写了军事学院光辉历史的第一章。大家以满腔的革命激情,迎接军事学院的正式诞生。 §第四节 火红的校旗 1951年1月15日晨,风平雾消,红日高照。军事学院在这一天举行了盛大的成立典礼。刘伯承领导学院全体人员经过了紧张艰苦的工作,仅仅用了48天时间,筹备工作就大体就绪。基本科、上级速成科、高级速成科和情报科第一期,已经在1月8日开始上课。 校园里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大门口扎起了彩坊,大路旁插上了彩旗,一些楼房上悬挂着大幅的标语,到处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校园里的中心广场,布置得更加庄严肃穆。检阅台粉刷一新,上面悬挂着一颗巨大的“八一”军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两侧搭起了参观台和来宾席,再往外还竖立了两个横向标语牌,一边写着“学习先进的军事科学提高自己的军事水准”,另一边写着“掌握现代的技术兵器指挥各兵种协同动作”。 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根银白色的旗杆和一个金黄色的标语塔,上面写着:”全学院教职学员团结努力,为完成学会战胜敌人的军事学术的任务而斗争”。 中央军委为军事学院开学发来了祝词。祝词全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刘院长并全体指挥员、政治工作人员、教员、学员同志们:兹值军事学院开学之际,特向你们致贺!望全院同志们努力学习,总结我军作战经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掌握正规化的军事科学与指挥艺术,根据马列主义的建军原则与毛泽东同志的建军思想,从我军现有基础上,为建设更强大的中国人民的国防军而奋斗! 毛洋东为军事学院成立题词:“努力学习,保卫国防”。 朱德为军事学院成立题词:“为建设近代化的强大的国防军而奋斗!” 中央军委送来了贺幛,上写:“为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而奋斗”,并派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军训部氏肖克和总政副主任肖华等3人为代表,出席成立典礼。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一些野战军,以及华东党政机关,也送来了贺幛,并派代表参加这规模宏大的盛典。 上午8时,刘伯承身穿黄呢军服,精神矍烁,步履稳健地走上检阅台,向中央军委代表报告典礼开始。这时,军乐队奏起国歌,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中央的银白色旗杆上冉冉升起。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