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刘伯承传 | 上页 下页 |
一一六 |
|
就在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4天,毛泽东给刘伯承发了一个急电:“伯承同志,此间恩来、总司令、荣桓、荣臻和我,希望你速来京主持筹建陆大,你意如何?” 他接到这封电报,在重庆冉也坐不住了。他把西南的繁忙公务迅速交待完毕,便登上了飞往北京的客机。 飞机一路穿云破雾,把万水千山一鼓脑儿地抛在身后。几个小时后,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相继闯入眼帘,逶迄奔腾在峰峦之间的长城,显现出一副非凡的气势。刚刚见到紫禁城里金碧辉煌的建筑群,飞机的机身已缓缓地降落在北京西郊机场的跑道上了。刘伯承步出机舱,见朱德正向他挥手。他急步跨下舷梯,与朱德的手紧紧地握到了一起。 §第二节 中南海的灯光 刘伯承一到北京,便领导陆大筹委会加紧筹建工作。 首先是确定陆大的校址。以前,中央军委曾考虑把校址建在东北。后来因为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又决定把校址建在北京或其他省市,具体地点授权刘伯承选定。 11月,北京已是北风呼啸的初冬季节。一天上午,刘伯承和军训部长肖克等人,乘车出阜成门,直奔石景山地区。不一会儿,朱德也来了。他们会合在一起,从石景山向北到八大处,再向西到永定河沿岸,最后向东折回到八里庄忠烈祠,周行70余里。他们不顾风沙扑面、寒气袭人,几次登上山岗,兴致勃勃地察看这一带的地形、水源,选择营建陆大的合适地点。但是,由于当时这一带供水供电困难,只好放弃。 第二天一早,刘伯承又乘车出西直门,来到圆明园勘查。圆明园位于京郊西北,迄西与颐和园、玉泉山遥遥相对。这个曾盛极一时的清朝皇家园林,1860年遭到了英法联军的焚毁,至今只剩下一片废墟。然而,它占地广阔,环境幽静,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确实是办学校的理想场所。但是,他考虑到圆明园遗址是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历史见证,对于教育后代,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军队不应该占用。于是又把在这里建校的想法放弃了。 经过两次勘查校址,刘伯承考虑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抗美援朝战争正在进行,百废待举,百业待兴,财力、物力都很紧张,要兴建这样一个大型的军事学校要花很多的钱,更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早日开学,培养懂得现代战争的干部以支援朝鲜前线,也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他建议:陆大的校舍暂时不动工兴建,先找一个可以办学的地方把学校办起来再说。他的意见得到筹委会的赞同。 刘伯承把目标投向了华东军区军政大学。华东军大设在南京城的东南隅,原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和国防部的院内。占地约3平方公里,房屋面积达47万平方米,各类设施也较齐全。早在1949年5月,刘伯承主政南京的时候,就曾经去过那里,详细查看过那里的房屋、设施情况,并向中共中央专门作过汇报。那时,他就考虑过将来在那里办学校培养干部的问题。 所以,他现在毅然决定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把陆大暂时设在南京。 中共中央始终关注着陆大的筹建工作。在筹备期间,政务院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三次会见了刘伯承和陆大筹委会的成员,传达了毛泽东对办好陆大的指示,提出了陆大临时党委的组成方案、干部配备和组织机构等问题,研究确定了教学方针和教学内容。对如何办好这个学校作了重要指示。 第一次是在11月初,周恩来特意把刘伯承等人请到中南海。 刘伯承与周恩来久已相熟,从南昌起义到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他曾与周恩来共事,襄助戎机、擘画军事,两人相得益彰,也由此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刘伯承对周恩来一向十分敬佩。周恩来对刘伯承也很尊重,常对人称赞他博学强记,通晓古今,总是亲切地称他”刘老”,喜欢和他交谈,倾听他的见解。 当刘伯承等人来到中南海西花厅总理办公室的时候,周恩来刚刚起床,还没有吃早饭。他和人家一一握手问候,并亲切地对刘伯承说:“刘老,你来了。我起晚了。” 刘伯承知道,周恩来日理万机,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常常不能按时睡眠。他深情地说:“总理,你多睡一会儿吧。我们昨天是睡久了。听说你每天要工作到早晨三、四点钟才休息,太劳累了!” 周恩来说:“不要紧,我习惯了。” 一会儿,工作人员端来了早餐,周恩来跟大家打个招呼便开始用餐。趁此机会,客人们环顾了主人的住所:这里是会客室兼着办公室。房间陈旧,设备简陋。靠墙排满了书柜,三张方桌接成一个长会议桌。最显眼的是那张又宽又长的写字台,上面放满了摞得很高的文件和书籍。再看主人的早餐:三块烤馒头片、一碟咸菜、一杯牛奶和一个煎鸡蛋。看着这一切,刘伯承和同来的人都很感慨:住进北京城中南海的周恩来,仍然保持着战争年代那种艰苦朴素的作风。 周恩来用完早餐,谈话开始了。 “总理,我接到毛主席的电报就来了。”刘伯承微笑着向周恩来报到。 “你这个人组织性纪律性是非常强的,只要中央有命令,你马上就会来。”周恩来用非常满意的口气回答。 “我来是来了,就是怕搞不好。”刘伯承谦逊地说。 “你槁得好,搞得好的。你有几个特长:有学问,有搞教育的经验,又非常严格,严师出高徒嘛!”周恩来笑着鼓励他。 “总理,可不能那么讲,我是能做一点就做一点。我能力实在不足,过去搞红大,那个好搞,两三个月就过去了。现在搞现代化,我也是没有经验的。你看能不能给我找几个好助手?”刘伯承向周恩来诚恳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要求。 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提出了陆大临时党委的组成方案,并和刘伯承一起,详细研究了陆大的组织机构和一些领导干部的人选问题。 几天以后,周恩来第二次会见了刘伯承等人,传达了毛泽东关于办好陆大的指示。基本精神是,陆大的方针仍然是延安抗大总校的方针,要在人民解放军建军传统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外国军队的先进经验。周恩来还告诉他们,为了办好陆大,毛主席已经聘请了一批苏联顾问来帮助工作。 一提到顾问问题,刘伯承很自然地想起当年与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的交往。李德那种独断专行、飞扬跋扈的霸道作风,曾给中国革命造成巨大损失,也在他的心中刻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 以往的教训,记忆犹新。他向周恩来建议:“总理,我考虑了很长时间,叫顾问不如叫专家好。顾问,顾问,就是要‘顾’我们的‘问’。叫专家就超脱了。你当你的专家,我们于我们的工作。我请你,你就讲;我不请你,你就不要‘顾问’我嘛!” 周恩来还和刘伯承等人研究了筹建工作的一些具体事宜:一是校名问题。鉴于将来要开办海、空军科,刘伯承建议将陆大更名为军事学院。二是校址问题。为了早日开学,减少国家的财政支出,刘伯承提出把校址暂时设在南京华东军大所在地。以后有条件营建新校舍再行搬迁。三是干部问题。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