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刘伯承传 | 上页 下页 |
九七 |
|
第二纵队等部在平汉路南段的积极破袭,激怒了白崇禧,他获悉华东野战军正在鲁南休整,鄂豫地区仅剩下中原野战军,以为有机可乘。于是在10月上旬集结了黄维第十二兵团和张淦第三兵团,浩浩荡荡杀奔豫西,企图寻找中原野战军主力决战。这正中刘伯承的下怀。他立即与陈毅、李达等采取“南北分兵、拖散敌人、寻机歼敌”的方针,以第六纵队加入钳制部队,与第二纵队及桐柏、江汉军区主力,陕南第十二旅等,伪装成主力,且战且走,将张涂兵团拉入大洪山区,把黄维兵团抑留于桐柏山区,使两敌远离交通要道,不能顺利东调,以利华东野战军在东面作战,主力则继续停留在禹县、襄城、叶县地区待机。 10月7日,刘伯承偕同陈毅、李达由中原军区驻地方城县独树镇,乘车来到第四纵队驻地方城县竹园庄,参加该纵队团以上干部会议。会议开始,他手持花名册一一点名,干部们见状十分诧异,不禁交头接耳,悄声议论。 他严肃地说:列队、点名是军队最基本的课目,连这样的课目也感到惊奇,说明我们的头脑里一点没有正规化的观念。我们很快就要在中原放手大打,形势的发展对部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稀稀拉拉、各自为政的游击习气,再也不允许存在下去了。大兵团作战,更要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今天首先从到会的团以上干部做起,以此带动部队的管理教育。然后,他又强调指出:干部首先应学习战术,总结经验,教育部队,藉以提高战斗力。其次在战斗组织方面,相关干部一定要侦察敌情、地形,不能盲目蛮干,以致处置错误。这一席正颜厉色的话,使与会的干部们觉得,大战即将来临,确实有必要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提高一步,跟上形势的发展。第四纵队司令员陈赓,立即表示拥护刘伯承的讲话,要坚决把部队整顿好,随时准备执行艰巨的任务。 下午,与会人员参观第四纵队的军事演习。当战士们准确熟练地完成抛射炸药包、登城、架设浮桥等一连串的动作时,刘伯承、陈毅同大家一起报以热烈的掌声。陈毅连声称赞说:就是要练成这么个样子。每一个部队,既要能以多打少,又要能以少打多;不但要善于攻击,而且要善于防守。次日,刘伯承、陈毅、李达又驱车赶往第一纵队驻地,检查了该部的训练情况,与杨勇、苏振华商谈了备战工作。可见,他们的注意力,已经转到了大战前夕的实际准备。 这时候,东北辽沈战役自9月12日发起后,进展顺利,已切断了北宁路,孤立了锦州。蒋介石唯恐东北有失,正穿梭般往返于南京、北平、沈阳之间.希冀拿出新的办法,以挽救锦州、长春的危局。不料,徐州“剿总”连连告急,叫嚷“徐州会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蒋介石急上加急,迫于无奈,只得命令驻守郑州的孙元良兵团东开徐州宿县地区,加强津浦路徐州蚌埠间的守备。实际上是想集中兵力,固守徐州、浦口间的津浦路,以拱卫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 为了破坏敌人的集结计划,保证淮海战役开战成功,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一面令华东野战军从容准备,待时机成熟再行发动攻击;一面令中原野战军主力攻击郑州、威逼开封、徐州,牵制刘汝明、孙元良兵团,不使其东调。刘伯承、陈毅与刚由西柏坡返回的邓小平立即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以休整侍机的第一、三、四、九纵队北上郑州,准备以攻击手段吸引孙元良兵团回援。 10月14日,他们向中共中央军委报告攻郑部署:(一)我在华东野战军推迟攻势至28日发动不再变更的条件下,决以陈锡联兵团(率第一、三、九纵队)于20日开始转攻郑州,陈谢率部跟进加入作战。攻郑目的求得吸引孙元良兵团全部回援,或更吸引杜(聿明)邱(清泉)兵团一部向两,以达到协助华东野战军作战的目的。并同时影响南线黄(维)、张(涂)两兵团之一部北调,更为我南线部队创造战机。(二)攻郑方法,如能先攻郑州则首先攻占之;如攻势开始后孙元良己被迫回援,攻城急切难下时,则争取先于野战中歼击孙一部。如出现攻城与打援均不便利的情况,则让孙元良进入郑州,我军留在郑州附近钳制之。待华东野战军发动攻势后东面吃紧孙部再东进时,我军再举行歼孙战役。(三)南线王宏坤打吴绍周第八十五师如获胜(但亦有可能打不着),再看黄张两敌的行动变化决定第二、六两纵队的行动。刘伯承的作战部署,从来是依据任务、敌情、我情、时间、地点五项条件来决定的,而且又总是估计到情况的多种变化,从而制定出各种相应的方案。他的口头禅“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正是这种审慎周密、多谋善断作风的确切反映。 10月19日,攻郑部队开始行动。陈毅和邓小平亲赴前线指挥。刘伯承和李达则坐镇豫西。由于孙元良兵团在蒋介石的严令下己开赴宿县,维护徐蚌交通,邱清泉兵团远在砀山、黄口,郑州则变成一座孤城。守军整编第四十师等部见中原野战军兵临城下,仓皇弃城逃跑,被第九纵队全歼于郑州以北的老鸦陈地区。10月22日,郑州解放。开封守敌望风披靡,弃城东逃。 10月24日,开封解放。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主力会合在即,一场大战已是势在必打了。 ※第十六章 决战淮海 §第一节 调虎进山 淮海上空战云密布,徐州四周大军云集。10月11日,毛泽东发出《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这是继辽沈故役之后,人民解放军统帅部作出的又一个战略决战的果断决策。这个方针确定先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继歼海州、连云港之敌,尔后歼灭两淮敌人。蒋介石的注意力正集中在东北战场,图谋挽回东北的败局,根本没有估计到南线人民解放军有一鼓聚歼徐州国民党军的能力。10月中旬,蒋介石令徐州刘峙采取守势,利用陇海路阻止华东野战军南下;令华中白崇禧对中原野战军采取攻势。这种处置,说明他完全昧于形势,只是被动应付,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役中必失败无疑。 刘伯承预见到战局的发展趋向,早已考虑以少数兵力牵制住华中国民党军主力,尽力将它拉向豫西山区。10月9日,他根据敌军动态,判断白崇禧有向徐州增援的可能,便向中共中央军委报告:“白崇禧发现我军一部南下,令整编四十八师一三八旅接防确山,而整编八十五师回驻广水。令杨干才对襄阳,宜城采取活动守备。拟调整编二十、二十八师作机动使用。令王凌云以一个旅守南阳,其余部队归黄维指挥。……以上说明敌人正调整部署,着重在徐州会战,防我进攻。孙元良已准备东开,黄维兵团亦可能于徐州战地呈现危机时东进。故白崇禧亦在计划掌握大的机动兵力,以应付变化。” 针对敌情的新变化,他又作了相应部署:令第二纵队及桐柏、江汉军区部队从13日起对平汉路武汉、信阳段继续发动攻击,并寻歼整编第五十八师、二十师等分散之敌,求得调动桂系回援武汉,钳制白崇禧的主力。 在中原野战军主力北上攻击郑汴之际,刘伯承一再电令第二、六纵队和桐柏、江汉军区部队大造声势,伪装主力迷惑敌人。要求第二纵队等部“拉住张淦兵团向西、特别是向南最为有利,而拉向南又以在江汉、鄂豫两地大肆活动有利”;要求第六纵队等部“将黄维兵团引向西去始于大局有利,因此须以强有力的侦察并指挥豫西地方武装主动接敌游袭,主力则在师冈、厚坡地带待机,准备适时移浙川、内乡间。” 刘伯承调虎进山之计果然奏效。白崇禧见中原解放军攻势突然增强。误以为刘伯承犯了分兵之忌,给了他用重兵围歼的可乘之机。因此,严令张淦和黄维“穷追到底”。张淦、黄维不敢怠慢,一个向南深入大洪山,一个向西深入伏牛山,艰苦跋涉于崇山峻岭之间,离开交通线越来越远。这就迟滞了华中敌军主力可能的东调,有力地配合了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对黄百韬兵团的歼灭战。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