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刘伯承传 | 上页 下页


  在四川人民支援下,滇、川护国军不断取得胜利,给各地反袁斗争以很大支持和鼓舞。广西等华南六省相继声明反对帝制,另有八省拒绝接受“洪宪皇帝”的命令。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窃国大盗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猝然死去。护国战争获得了胜利。蔡锷将军有诗云:“护国之要,惟铁与血,精诚所至,金石为裂。”刘伯承正是这样一位热血护国的壮士。

  §第四节 护法战争著声威

  护国战争胜利后,熊克武被任命为第五师师长兼重庆镇守使。不久刘伯承被熊克武委任为第九旅参谋长。起初,同僚中人以为他五官不全,身有残疾,冷眼相看。但一到实际战斗中,刘伯承的智勇往往令他们折服。在用兵上,他精细、严谨、大胆,常常出奇制胜。其勇敢无畏的精神,更为一般军人所罕有。每到打起仗来,他总是亲临火线,冲在前头,英勇善战的名声,渐渐传开了。

  那时,袁世凯虽然被人民革命浪潮所吞没,但他留下的北洋军阀势力,在当时中国政治舞台上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北洋军阀的各派势力依然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不断进行着争权夺利的斗争。孙中山继续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但由于国民党缺乏鲜明的斗争纲领和组织上的涣散,这种斗争不可能取得成功。

  1917年爆发了护法战争。孙中山以恢复民元约法为号召,发起了讨伐北京北洋军阀政府的战争。这年8月,他邀集原国会部分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组织军政府,举行北伐。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但“护法”所依靠的主要是与北洋军阀有利害冲突的南方军阀。

  在“护法”的旗帜下,四川各派军阀又开始了新的战争。1918年1月,熊克武与滇、黔军联合,加入由云南都督唐继尧组建的靖国军,讨伐由北京段祺瑞政府任命的四川督军刘存厚。特派刘伯承与任滇军旅长的朱德谈判,结成“军事同盟”,共同对付北洋势力。刘伯承和朱德圆满地完成了各自的使命,推动了护法战争的发展。此后,这两位有着共同抱负和志向的爱国军人,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成了亲密的战友。

  根据谈判协定,熊克武以第九旅旅长吕超为前敌总指挥,率主力向川西前进,直逼成都。刘伯承以旅参谋长名义随部队一起行动。这年除夕下午,当队伍进抵太和镇附近时,遇到了激烈的战斗。太和镇在遂宁、射洪两县之间,是通往成都的要道。属于四川靖国军一方的邱翥双,率400多人与敌已交战了8天。因守敌利用涪江设防,工事坚固,火力猛烈,一直未能突破。

  刘伯承赶到前面,和邱翥双部取得联络,得知当面之敌是江防军张邦本部。吕超西进成都,也急需拿下太和镇。于是两部商议一齐向太和镇之敌发起强攻。当地民军数百人也前来助战。

  吕超先派前卫营营长王秀生率部从康家渡强渡涪江,包抄太和镇。康家渡离太和镇约十七八里,地势平坦,敌人已占据隔江耸峙的打鼓山予以瞰制,不利部队隐蔽行动。因为渡河点过于暴露,几次强渡未成,部队死伤甚多,营长王秀生急得直哭。

  吕超断然将王秀生撤职,任命刘伯承为营长,再次组织渡江。刘伯承把部队稍加整理,厉声宣布:“附北军队,是帝制余孽。我将士当奋勇进击,冲过江去,不能怕死。后退者处以军法!”说完,立即派人调集船只,重新选定渡河点。刘伯承自己乘上第一艘船,冒着敌人的枪弹,向对岸驶去。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抢占了滩头阵地,消灭了打鼓山的守敌。然后直扑太和镇。在邱翥双部和民军的配合下,取得了全胜。随后,刘伯承继续西进,直趋成都。2月19日,吕超部攻入成都北门。刘存厚被迫通电宣言与西南各省一致,收集残部撤往川陕边境。

  熊克武占据成都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四川督军。随即着手建立督军署警卫团,以副官长张冲兼任团长,刘伯承任中校副团长。

  护法战争在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目标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在组织上、行动上是涣散而软弱的。它所依靠的主要力量南方军阀势力,只是把护法当作一个幌子,以便利用它来与北洋军阀政府抗衡,达到保存和扩大实力的目的,一旦从北洋军阀那里得到若干让步和妥协,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掉护法的旗帜。1918年5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还不到一年,他就被南方军阀逼迫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战争也就一蹶不振。

  尽管1920年孙中山再度又在护法的旗帜下成立“非常政府”,任“非常大总统”,然而仍由于广东军阀陈炯明的叛变,孙中山被迫出走。护法战争最终彻底失败。中国大地上依然上演着军阀间明争暗斗的闹剧。当时。川军有6个师、一个混成旅。客居四川的滇军和黔军,也有数万人。他们各自割据一方,称王称霸,横征暴敛,为害人民。军费陡增一倍以上,达到1300万之巨。北洋军阀又多方挑起川、滇、黔三军之间的矛盾,使四川各派之间的斗争,格外的复杂和尖锐。

  熊克武以四川督军的名义一统四川后,招致了川军其他派系的忌恨,他们联合滇、黔客军发动了“倒熊”战争。熊克武积极应战。1920年5月22日,熊克武李第一、第三两个师向驻守简阳、资阳一带的滇军大举进攻。刘伯承率督军署警卫团开赴南津驿,在资阳县属的铜钟河、五凰尝狮子山一带,与滇军顾品珍部激战。顾品珍部放弃资中,向南败退,逃到内江。刘伯承又率全团乘胜追击。滇军凭银祥街两侧高地的险要地形进行抵抗,双方相持达5天之久。一天,刘伯承外出开会,滇军突然进攻,前线发生动遥青年军官文华周心急如火,立即率传令兵数人,手持大刀直奔前沿阵地,大声宣布:“奉刘长官命令,敢于后退者,不论官兵一律砍头!”刘伯承素以治军严格著称,后退官兵闻令各回阵地坚守。刘伯承回部后,对文华周的机断专行,大加赞扬,并提升为上尉副官,3个月后又保举他任营长,此时文华周才19岁。刘伯承破格用人,一时传为佳话。

  到了7月中旬,吕超、石青阳率部倒戈,与滇黔军配合向成都进攻,整个战局急转直下。熊克武腹背受敌,被迫向川北阆中撤退。刘伯承随警卫团转移到阆中。

  阆中离成都约400里,在这里,熊克武部得到刘存厚补给的粮饷和弹药,进行了扩编,将原警卫团扩编为第二混成旅,由张冲任旅长。原警卫团第二、第三营扩编为第一团,28岁的刘伯承升任团长。

  熊克武暂时败退。川军与滇、黔军为争权争地争饷又激发了新的矛盾。

  熊克武乘机联合刘存厚等部,组成“靖川军”,展开以“驱逐客军、净化四川”为目标的大反攻。9月5日拂晓,刘伯承率第二混成旅第一团在潼南一带作战。黔军两个旅驻守在磨溪镇、花崖尝海青寺、九岭岗一线顽强抵抗。

  当时正值雨天,道路泥泞,部队行动极为困难。刘伯承率部从右翼猛攻,与敌展开白刃格斗。经过9个多小时的激战,将黔军王天培部击溃。随后,又马不停蹄向合川、重庆方向挺进。10月15日,刘伯承部在友邻的配合下,一举攻占重庆,并在官井巷口击毙滇军旅长、重庆警备司令鲁子才。旅长张冲听说刘伯承获得大胜,喜出望外,致电祝贺,称刘伯承“千里转战,凌厉无前,乘胜追锋,奏此奇捷,劳苦功高,至堪佩慰。”接着,刘伯承又协同友邻,一直沿长江向东追去,于11月中旬占据夔门,将盘踞川东的滇、黔军全部驱逐出四川。

  杜甫诗云:“蜀道兵戈有是非。”那是说的1000多年前的四川。此时,在充满着战乱的中国,疮痍满目的四川,军阀长年累月在混战着、厮杀着,并无是非可分。然而,他们却都打着“革命”、“正义”、“自主”的旗号,借以蒙骗其部属和人民。所以,对于每一个参战者来说,并不都真正了解自己所投身的战争的目的。刘伯承从参军起,是满怀救国救民的愿望而战的。

  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满以为他为之流血拼命的战争,都是为民除害的战争。

  可是,事实上许多战争的实质与他的主观愿望是背道而驰的。

  熊克武是依靠同盟会起家的,他一贯标榜自己忠实于同盟会和国民党,站在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政府一边,宣称“北庭命令,在川省无有丝毫效力”。

  但为了达到称雄四川的目的,他暗中与北京北洋政府联络,以求左右逢源。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