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金庸传奇 | 上页 下页
侠义平生(7)


  在《明报周刊》的雏形时期,需要一篇武侠小说,为了增加对读者的吸引力,署名是“金庸、倪匡合著”,事实上,全由倪匡个人执笔,借了金庸之名。合作写小说不是不可能,但以倪匡自认为和金庸创作能力距离之遥远,实在是没有什么可能的事。

  以上,就是所谓“代写”的内情。

  金庸的小说,没有人可以代写。

  如果有人可以代写,写出来的作品如此之好,这个人为什么要代金庸写,自己不写?道理极简单,偏有人不肯去想一想,真怪!

  倪匡藏有金庸所书长联两幅。至今为止,可称世间孤品,因为舍此而外,金庸再无类似的书法作品。金庸倒是在他的作品集上自题书名,每一次,只怕都写了几十遍以上。因为他的书法,并不如何高超,绝不能称“家”。但这幅对联,却极之有趣。

  倪匡说在联语之外,还有注解,字数虽不多,但包含哲理甚深,录下以供各位同享:

  * * *

  年逾不惑,不文不武,文中有武,不饥不寒,老而不死,不亦快哉;
  品到无求,无迂无争,迂则必争,无灾无难,远于无常,无量寿也。

  我与君俱以武侠小说为人知,文中有武,并驾当时。人之喜祷善颂者。恒以“大宝贵亦寿考”为祝。寿考诚美事,大宝贵则非大争求不可得,或求而无成,或既得而复失之,终日营营,忧心忡忡,人生百年,何愚而为此苦事。君少年时多历忧患,当深知不饥不寒之至乐。

  女俏子灵斯谓好,谷重穗,不搞不震非好汉;
  贝富才捷信为财,果珍李,无忧无虑作财婆。

  匡兄四十初度,摆联自寿,有“年逾不惑,不文不武”暨“无欲无求”语。以“不”、“无”二字为对,惟有句洒脱,匡嫂不之喜也。谨师其意,以抽笔书二联祝无量寿。举世贝壳藏家,或雄于资,或邃于学,抑或为王公贵胄,似君以俊才鸣者,未之或闻。

  匡兄华诞之喜

  弟:金庸

  乙卯六月

  * * *

  倪匡说,“这幅对联,需要解释之处甚多,不然,不容易明白,太过‘深奥’。”

  “首先,四十岁那年,我自撰对联一幅:

  年逾不惑,不文不武,不知算什么;
  时已无多,无欲无求,无非是这样。”

  “自觉甚是高兴,在报上发表。惹来的反应,是有人在报上破口大骂:‘自撰挽联式的对联,以老卖老。’等等,这可以不论。老妻看了,愀然不乐,是因为‘时已无多’四字。人到四十,算是活七十,已过了一大半,‘无多’是实际情况。叵奈人都不愿听真话。金庸知道‘匡嫂不乐’之后,送来这两副对联。”

  “第一幅的典故如此。第二副的‘典故’更多。老妻名李果珍,小女名穗,小儿名震,这是嵌名联。而“搞搞震”是粤语,意思是胡捣蛋,一联之内如此复杂,也颇不多见!”

  “小儿胡捣乱事迹甚多,金庸后来又在赠他的书扉页上题字,有‘不搞不震非好汉,乱震乱搞岂英雄’之句,以资勉励。有金庸亲笔题字之小说,在同学中,登成英雄人物矣!”

  倪匡对金庸性情的评论,也很有意思。

  * * *

  金庸是属于慢性子的人,涵养极好,多少年来,只见他发过两个半次脾气。此话怎讲?因为两次都不是盛怒,只不过表示了他心中的不高兴,而且这两个半次脾气,都发得十分有理。一次,是笔者为了一己之利向他作一个要求,时在汽车之中,金庸“哼”了一声:“除非《明报》破产,不然万万不能!”吓得笔者和同车人噤若寒蝉,连大气儿都不敢透着好几分钟。另半次是对一个行为十分卑劣的小人,该小人颠倒黑白,造谣生非者再,金庸当众宣布不与这种人同席——很多人,可能只看到过查先生这半次脾气而已。

  * * *

  需要补充的是:第一个半次生气之后不到一小时,金庸就打电话来:“如果你真觉得这样子对你有好处,就照你的意思办吧!”笔者忙曰:“不必了!不必了!”屈己从人,照顾朋友,这是金庸做人的豪侠之处。金庸事业大成,自然比一般摇笔杆子的朋友富有许多,向他有所求的朋友,很少受到拒绝。曾问过他:“你手上的钱如何处理?”他的回答是:“放在哪里都不记得了!”

  施惠毋念,金庸是做得到的。但受恩勿忘,受过金庸好处的人,若能表达一下心中的感激,金庸也总会高兴的。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