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 | 上页 下页
九六


  5月24日,刘自然的妻子奥特华手举抗议牌出现在美国“人使馆”前。牌子正中写着:“杀人者无罪?我控诉!我抗议!”

  奥特华的抗议活动引来了众多群众的围观。奥特华当众对美国进行了声泪俱下的控诉,由此引发了群众蓄积已久的反美情绪。

  6000多人冲向美“大使馆”,撕破星条旗,殴打了“使馆”人员,并袭击了美国新闻处和美军协防司令部。台湾警方奉命前往镇压,致使2人当场死亡,32人负伤,台当局连夜颁布“戒严令”,群众的反抗被暴力镇压下去了。

  美国对此事表示不满,艾森豪威尔发表声明,暗示了这次事件是有组织的行动。蒋介石怕得罪美国佬,遂亲自向美国致歉。

  宣称这次事件是“非法的暴行”,是“犯罪的行为”。他还郑重声明:我们为贯彻反共抗俄的国策,惟有与世界民主集团领导者的美国站在一条战线。在我们的阵营里,决不容许任何人反对这个国家。

  蒋介石的一再致歉、表白。赔偿和制裁,终于博得了艾森豪威尔的一张笑脸,笼罩在台、美间的阴云顿时消散。

  2.台美“蜜月”

  为了表示美国对远东的重视,1960年6月,艾森豪威尔在离任前夕出访菲律宾、日本、台湾和南朝鲜。对于艾氏访台,台湾方面欢欣鼓舞,认为这对提高台湾的“国际地位”,显示台美间的特殊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蒋介石也深感艾氏给了他足够的面子,遂不惜一切讨好美国总统。

  6月16日,艾森豪威尔由菲律宾搭乘第七舰队的旗舰“圣保罗号”重巡洋舰前往台湾,第七舰队的全部船艇出动,全程护卫。台湾则派出“洛阳号”等12艘军舰组成“护卫舰队”,远到南中国海迎接艾氏的座舰,然后,台湾军舰和第七舰队会合后浩浩荡荡来到台湾淡水港。第二天,艾氏改乘飞机抵达台北。蒋介石、宋美龄、陈诚、张群等国民党官员倾巢而出,到机场迎接艾森豪威尔。在机场的欢迎仪式上,鸣礼炮对响,24架军用战斗机组成整齐的编队飞过上空,沿途20多万市民夹道欢迎。接着,蒋介石致词,称艾森豪威尔“不但是一位当代大政治家和大军事家,而且是领导自由世界的一位伟大领袖和我们中华民国共同患难的忠实朋友。”

  随之蒋介石和艾森豪威尔举行会晤,就世界局势、台湾防卫、台美友谊等问题进行了座谈,双方还就此发表了“联合公报”。

  艾森豪威尔访台事后,台湾驻美“大使”沈剑虹写道:“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1960年访华之行,使中美关系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高潮。他是历来第一位在任内访问我国的美国总统。”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于美国分裂中国的政策给予坚决反对,并发表《告台、澎。金、马军民同胞书》。声明“为了向美帝国主义示威,将循单日打炮”的惯例,以为艾森豪威尔送行。

  肯尼迪上台后,台美关系明显降温。虽然肯尼迪仍然宣称坚持艾森豪威尔对华政策的三原则,即:承认台湾为“中国的合法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但是肯尼迪主张重新考虑中国问题,并暗示新中国进入联合国仅是时间问题。对于蒋介石叫嚣的“反攻大陆”问题,肯尼迪政府表示:“无论共产党政权是否摇摇欲坠,美国不支待台湾对大陆进行任何进攻的尝试,同时美国也决不会放弃台湾。”

  约翰逊继任美国总统后,对华政策更有了明显的改变。

  1964年国际上发生两件爆炸性新闻,一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二是中国同法国建交,这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美国政府受国内。国际局势的压迫,不得不重新考虑对华政策。

  1964年1月,美国国务卿腊斯克讲,美国忠于对“中华民国政府”的义务,但同时期待着有一天能同大陆中国恢复关系。

  1965年6月30日,美国停止了对台湾的经济援助。1966年4月,腊斯克宣布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策的10点声明,其中包括: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保证美国无意攻击中国大陆;避免作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敌对是“无终止的,永不可避免”的假设;与中共继续在华沙作直接的外交接触;愿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谈裁军及制止核子扩散等问题。

  1966年,美国国务卿腊斯克抵台访问,当记者问他:“请问,您承认中华民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吗?”腊斯克答:“我们承认中华民国作为中国政府”。“惟一”二字无形中消失了。

  种种迹象表明,约翰逊欲改变美国对华政策。蒋介石心急如焚,不断接见记者对美国提出警告和建议。他在就任第四届“总统”时间接批评了美国:任何姑息主义,就是失败主义的变相!一切幻想。

  等待、接触、姑息、求饶……亦就正是中了毛匪所说的“对敌人碉堡最容易的战法,是从其内部来攻破”的诡计。

  1966年8月,蒋介石在会见美国记者时称:美国应当采取有效的步骤解救亚洲当前的危机,组成以美国为首的反共联盟;美国不能退出亚洲,应注意共匪的阴谋,主动摧毁共匪的核装置,共匪有与苏联重修旧好的可能。

  对于蒋介石的大放厥词,约翰逊不予理睬。1966年10月,约翰逊宣布将访问亚太地区6国,有意不安排访台,对于美国的冷落,蒋介石大为不满。

  3.“庄敬自强”

  1968年11月,尼克松当选为美国总统。由于尼氏在艾森豪威尔时代曾担任过副总统,以坚决反共著称,又同蒋介石私交甚深,因此,蒋介石对尼克松政府充满了希望。1970年1月,尼克松就职,他发去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贺电:欣逢阁下当选为美国总统,本人与蒋夫人谨致哀心之贺忱。并祝:阁下政躬康泰,事业成功,尼夫人康健快乐。本人深信,贵国在阁下贤明领导之下,中、美两国间传统友谊,必将更加巩固,全世界自由国家之团结,亦将愈为增强。

  1970年11月,蒋介石在回答法国作家的采访时,再次表露出对尼克松总统的期望:尼克松政府一如其前任历届美国政府,深知太平洋地区安全对美国本身以及整个自由世界和平与安宁的重要性,尤其尼克松总统本人对远东事务至为熟悉,对此更有深切认识,因此我相信他所领导的美国政府,在战略上将不会有根本的改变。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蒋介石的希望落空了。美国从全球争霸的战略出发,为了对抗苏联,它要利用中国作杠杆对苏施加压力;同时,美国陷入越战的泥潭中不能抽身,它要尽快结束越战,必须取得中国的谅解;加之,随着中国力量的壮大,美国与中国对立已付出了巨大代价。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尼克松决心从根本上改变对华政策。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