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 | 上页 下页 |
七八 |
|
8月23日中午12时,毛泽东一声令下,第一次急袭打响。短短一个小时密集发射了几万发炮弹,整个金门笼罩在一片硝烟之中。火力之猛烈和密集,蒋介石从没见到过,蒋军防不胜防,死伤惨重。 据当时在场的“国防部新闻局”刘毅夫追忆,当日他和八位“副司令官”在宴会结束之后,大家余兴未尽,一同散步回寓所。他和另一位军官走在前面,过了小桥,其他几位副司令官则站在小桥上聊天,突然有阵奇怪的“嘶嘶”声掠过太武山头,落进翠湖,紧接着是山摇地动的不断爆炸声,整个翠谷烟雾弥漫,弹片横飞……在小桥上谈天的三位“副司令官”在第一群炮弹落地爆炸时就都被炸死了。另一位军官不知道发生何事,正欲起身查看,谁知刚刚站起身来,整个胸部便暴露在第二群炮弹之下,当即毙命。幸存的人急忙找到电话欲与军队和上级联系,谁知电话线早已被炸断,根本联系不上。岛上的官兵一时之间群龙无首,都自顾自地躲起来逃命了。有效的反击根本组织不起来。当日岛上官兵伤亡600余人,机场、弹药库、油库、炮兵阵地等设施均受重创。炮击从23日下午6时起,一直延续到10月25日,大陆解放军共发炮47万余发。这就是著名的“八二三炮战”。 然而,蒋介石得到关于金门被炮击的报告时,却连声叫好! 这又是为何? 原来,美国和蒋介石1950年握手以来,其实美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如此做,美国在给蒋介石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时,没有忘记同样也给他送来了苦果吃。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指出“台湾地位未定论”,否定国民党政权统治台湾的“合法性”,蒋介石只得忍痛接受。1954年12月,台湾和美国签订“台美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坚持明确规定这个条约仅限于台湾、澎湖列岛,不包括金、马岛,而且还明确规定“中华民国”只能代表台、澎、金、马,不可再说代表全中国,蒋介石也只得忍着。 1955年8月,中、美开始在日内瓦,后改在华沙谈判,蒋介石也只得忍声吞气。1957年3月20日,美国顾问团上士雷诺在台北美军住宅区枪杀“阳明山革命实践研究院”职员刘自然,蒋介石借题发挥,想反抗一下美国的压力,但最后还得向美国道歉才得以收场,这是第四颗苦果。1958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以削减美援为手段,力迫蒋介石从金门、马祖撤军,这样既可以避免由于这两个小岛的战端被蒋介石拖人中国内战,又可以把台湾完全孤立起来。如果这步得逞,可以实施第二步“托管台湾”阴谋,制造“两个中国”,企图分裂中国。 对此蒋介石当然不会答应,故在金门炮战后,蒋介石立即对美国记者说:炮击金门是进攻台湾的前奏。既然这样,从金、马撤军,等于自动敞开台湾门户,那怎么能行?遂公开拒绝杜勒斯的建议,这也是他为炮击金门叫好的原因。 因而,蒋介石在炮击金门中虽挨了打,却没有吃亏,他凭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炮火,终于顶住美国力迫从金、马撤军的压力。这就是国共双方在基于“一个中国”立场上,对美国这个“第三者”进行不同性质斗争,这便是金门之战内幕之二。 炮击金门之后,解放军要不要解放金、马呢?蒋介石搞不清,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也不清楚,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指挥员们也不明白。其实,炮击金门,摆出要解放台湾的架势,有吸引美国进行较量、把美国的注意力吸引到远东来,以支援中东人民斗争的意图。当时,美国借口“保卫黎巴嫩主权”、“帮助约旦政府稳定政局”,出兵黎巴嫩、约旦和利比亚等国。美国的武装干涉行径激起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强烈抗议,自然也招致了大力支持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国人民的反对。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转移美国视线,炮击金门,以实际行动支持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毛泽东在一开始就确定了此战略意图,而且这个目的也达到了。 炮击金门后,艾森豪威尔当即下令将把地中海美军第六舰队一半舰只调到台湾海峡,与第七舰队会合,加上从本国和菲律宾调来的,美军在台湾海峡就有航空母舰7艘、重巡洋舰3艘,驱逐舰40艘。美国第46巡逻舰航空队、第一海军陆战队和其它好几批飞机也调来台湾,美国第一批陆战队3800人已在台湾南部登陆。这样就把美国的注意力从中东吸引到远东来,中东紧张局势趋向缓和,支援了中东人民的斗争。这是内幕之三。 8月下旬,大规模炮击金门后,金门国民党军的海上补给被截断,不但炮弹将完,粮草也将尽,只得向台湾告急。蒋介石急得团团转,只有请求美军护航,以恢复金门的海上补给线。9月7日,美、台等舰混合开向金门,叶飞向毛泽东请示,要不要打,得到的回答是: “照打不误,但只打台舰,不准打美舰,即使美舰开火,没有命令也不准还击。” 各炮群接此命令,十分吃惊,纷纷追问叶飞是不是命令下错了,叶飞命令前线坚决执行。当日中午12时,解放军开炮,谁料刚一开火,美舰竟丢下台湾国民党军队的运输舰不顾,立即一声不响地向台湾方向逃去。至此大家才明白,毛泽东所以下达那样的命令,目的在于试探所谓“台美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究竟有多大?同时,力求避免同美国发生直接冲突,而美国在旁边也极力避免同中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这是第四个内幕。 炮击金门自8月23日开始,持续了44天,据蒋介石台湾当局公布,称炮战44天,金门40多平方公里区域共遭炮弹44万发。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目的达到以后,要不要解放金门、马祖呢?10月6日,彭德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的名义发表《告金、马、台、澎军民同胞书》,提出: “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并宣布:“从十月十六日起,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 10月13日上午,又宣布“金门炮击从本日起再停两星期。收复台湾是中国人民的主权,美国、联合国都无权过问。” 但台湾蒋介石却不接受善意,不但不接受和谈,还继续让美舰护航,于是10月20日我军恢复炮击。 10月25日,国防部长彭德怀奉毛泽东之命公布《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以利你们长期固守”。并声明今后对机场、码头、海滩和船只“四不打”的方针,文告说: 美国人迫于形势,改变了政策,把你们当作一个“事实上存在的政治单位”,并非当作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我们是一致的,美国人强迫制造两个中国的伎俩,全中国人民,包括你们和海外侨胞在内,是绝对不容许其实现的。我们希望你们不要屈服于美国人的压力,随人俯仰,丧失主权,最后走到存身无地,被人丢到大海里,我们这些话是好心,非恶意,将来你们会慢慢理解的。 就这样,打打停停,直到1979年元旦,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正式建交的那天,台湾当局的青天白日旗从华盛顿双橡园的旗杆上降下来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对大小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其实自1958年后,炮击实际上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打一打。其深意在于,不攻下金门可以使之成为一种不在谈判桌上进行的谈判,留下“对话”渠道。 当然,蒋介石也可以此而沾沾自喜,他在金门和中国人民解放打了多年的炮仗。金门炮击差不多成了金门自1958年至1979年存在的历史价值,实际上,金门岛的意义由此也可见一斑。 蒋介石也一直看重“台澎金马”中的这点“金”。他把它作为和中国共产党对峙的一个点,也是其同中国共产党谈判的一个砝码,美国人要他丢掉“金”这颗棋子时,他又可以借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去抵制。可以说,蒋介石实际上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之间走钢丝,而这根钢丝就是金门岛。 蒋介石早些年看重金门岛,是因为它离中国大陆十分近,便于他从此地出发登上大陆,如果他能够“反攻大陆”,那么从金门岛出发便最为省事。后来形势变得他根本毫无机会反攻了,至多只能空喊些口号,于是金门岛又成了蒋介石保守台湾的一道屏障。他可以在此关上门户,同时还可以利用金门的对峙一直保持着与大陆的接触,虽然这种接触是敌对的军事活动,但总算也是一种接触,不会使蒋介石的台湾与大陆彻底孤立起来。 金门岛之真正价值就在于此,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还是国民党蒋介石台湾当局,都需要利用它的这个价值,所以它在“台澎金马”中的地位显得更为奇特。 蒋介石军事上的接连失败,使他明白了武力“反共复国”是不现实的。蒋介石被迫作出让步承诺不以武力打回大陆。1959年元旦文告中,蒋介石不得不放弃了“武力反攻大陆”的口号。至此,“反共复国”更加遥遥无期。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