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胡耀邦传奇 | 上页 下页 |
五三 |
|
【11.一个不寻常的灵魂】 一个生性好动的政治家,静悄悄地在一片红土地上安歇了。然而,这位政治家简单而不寻常的安葬仪式。此前却从未披露过…… * * * 1990年12月5日,胡耀邦逝世1年又8个月之后,他的骨灰远离北京,乔石到机场送行。 初冬的北京,寒风萧萧。 雾气还未散尽的清晨里,人们和以往一样。 用匆匆的脚步走进新的一天。长安街上车水马龙,东来西往。匆忙中,谁也没有注意有几辆轿车正悄然驶出中南海,急速向北京机场驶去。 这是1990年12月5日。这一天,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胡耀邦的骨灰,将由他的亲属们陪伴着登机南下,埋葬在他生前寄予热切希望的“共青城”——江西省德安。这位生前极为好动,充满活力,驱车走遍中国75%贫困县的共产党人,将永远长眠在那片青山绿水间的红土地里。 此时,胡耀邦淬逝已1年又8个月。 和他逝世时不同,新闻界对他的骨灰安葬一事未做任何报道。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来到了机场,为当年的总书记送行;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与胡耀邦的亲属一起扶灵到“共青城”参加安葬仪式。 1989年4月6日,胡耀邦为杜修贤同志的摄影作品集题词。 曾经使千家万户为之动容、落泪的胡耀邦遗像的摄影者杜山,应胡耀邦夫人李昭的邀请,也登上了这架飞往江西的专机。 如洗的阳光透过机窗,照射在覆盖鲜红党旗的骨灰盒上。李昭一身素装,虽然身边有不少人却仍显得凄单;她默默凝视着丈夫的灵盒,没有抽泣,没有硬咽,平静的外表下掩抑着巨大的悲痛。旁边是长子胡德平,酷像父亲的脸庞挂着男人深沉的悲哀,他用双手捧着父亲的大幅遗像,也就是杜山拍摄的那张最后的瞬间。 杜山望着眼前这一幕,不知怎地心里阵阵酸楚。他想起某书上一句话:“父亲背起儿子时,父亲笑了;当儿子背起父亲时,儿子却哭了。” 杜山的视线最后落在了胡耀邦的遗像上,照片下面清楚地写着;1989年4月6日摄。 4月6日,这是耀邦留给人们的最后瞬间,4月15日,他心脏病复发,猝然逝去,走得那样匆忙、急促、甚至都来不及审视一眼自己留在相纸上的身影。但是,他的最后身影却久久地在留了杜山深沉的记忆中。 胡耀邦住宅的后门通向中南海,前门开向老百姓居住的小胡同。 进中南海东门,贴着朱红色的围墙往前走不远,就会看见一个灰色石台,奇特地嵌在高大的围墙上,一扇鲜红的门映进眼帘。如果不知道内情,还会以为是中南海通往外面的一个便门,要不就是安在红墙上起装饰效果的什么门头。 说这门非同一般,不仅仅因为它突兀地凿开在红墙上,还因为它能通到前总书记胡耀邦最后岁月的住宅。 胡耀邦原来居住在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北面富强胡同6号,那是清末一个太监所住的宅院;80年代初搬到了紧靠中南海东门一个胡同里和红墙紧贴的普通四合院,当了党中央的总书记后,他没有搬进中南海里,为了工作方便,他因地制宜地在红墙上开个门,这个门可以直接通进他居住的后院。这样一来,他家的后门和中南海连通,而前门一如既往开向平民百姓居住的胡同。 曾经人进人出、忽启忽合的门扉如今紧紧地关闭,高高的灰色石台也显得冷冷清清的。依然鲜亮的红门被长长的红墙环围着,被岁月吹拂着,却失去了往日的火红和繁忙。杜山每次从门前走过,心头就被逝去的岁月拉扯一次。他熟悉这扇门,也喜爱这扇门,但又害怕看见这扇门。 1989年4月6日,胡耀邦第一次为摄影作品集题写书名,一连写了六七张。 * * * 60年代,专为中央领导人拍摄新闻照片的摄影记者杜山,镜头里留下过不少胡耀邦年轻、矫健、充满活力的身影。那时胡耀邦是团中央书记,摄影师的镜头没能过地捕捉他个人多姿的神韵。1982年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时,杜山又因为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离开了工作16年的中南海。他的镜头和耀邦多次失之交臂。直到1989年,胡耀邦已经离开了总书记的岗位,杜山也卸去了中国图片社副总经理的头衔,离休了。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杜山由他的一位老朋友引路,跨进了胡耀邦通向中南海的后门。 “老杜,我认识你,你是中南海里有名的老摄影记者嘛!” 杜山还没有站定,手已经被耀邦直率热情的手紧紧握住。杜山这双手与很多领导人的手有过接触:毛泽东的潇洒随意,周恩来的专注亲切,而胡耀邦这只手是那么的热情而又不失庄重,让你感到你是他平等的朋友!一股滚烫的热流迅速向心房传递,他来时的拘谨刹那间被这句话融化了。 正中朋友所说,胡耀邦是个爽快人。显然,和爽快人说话不必绕山绕水讲多余的客套话。壮山不犹豫,开门见山讲了他此行的意图:请耀邦为他的作品集题写书名。说着将带来的30多张放大24英寸的领袖照片,依次铺在客厅的地毯上。顿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还有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老帅们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胡耀邦全神贯注,一张张仔细观看,直到香烟燃尽,烫灼指尖,他一惊,才收回视线,又一次握住杜山的手:“拍得好,传神!” 胡耀邦没有虚词,爽快地答应:“为你的摄影作品题写书名,没问题!” 现在什么“家”出集子,都喜欢请更大的“家”封面题字,竟成时尚。杜山此行可不是为追随时尚。因为政坛摄影几十年,拍摄的几乎都是国家领导人的瞬间,这次选出来的精华作品,也是如此。而今,有许多珍贵的伟人瞬间已是不可再得的“孤本”,他希望反映中国领导人的“作品选”能得到有关领导的首肯。还在他筛选照片时,就先请了几位老帅题词。等200幅作品选好后,朋友向他提议请胡耀邦为封面题字。虽然,胡耀邦当时已经不在总书记之位,仅仅是个不负责具体工作的政治局委员。但是,杜山非常敬佩他清廉正直的品行,在他主持中央组织部工作期间,由于邓小平的全力支持,他纠正了大量冤假错案,使得一大 批老干部重新获得政治生命;背了几十年沉重的十字架的“右派”们,也恢复了他们做人的尊严和权利;也是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他竭尽全力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忠实地把总设计师制订的改革蓝图付诸实践。尽管他也有错误,但他的正直无私却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