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胡耀邦传奇 | 上页 下页


  【2.挂帅团中央】

  “谁掌握青年,谁就掌握未来”,胡耀邦经常把周恩来的这句话说给身边的人听。胡耀邦在主持团中央工作期间,提出“背靠党委,面向青年”的口号,创造性地执行了中央指示,开辟了建国以来青年工作最为活跃并且积累了重要经验的时期。从此以后,胡耀邦的一生就和青年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 * *

  建国初期,胡耀邦主持团中央工作,在没有直接可供借鉴的经验情况下,“上下请示,左右求援,自我奋斗”开辟了青年工作最为活跃的历史时期。

  1952年,胡耀邦来到团中央主持工作,当时正值我国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前夕,但是,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建立刚刚三年,面对经济建设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没有直接可供借鉴的经验可循,所以,开展青年团工作的困难很大。

  胡耀邦经过慎重思考,针对青年团工作

  “战线长,配合多”的特点,果断提出了“上下请示,左右求援,自我奋斗”的工作指导思想,这一方面表现了一个青年干部谦虚谨慎的优良品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一种积极工作、努力开创新局面的革命精神。

  随后,胡耀邦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关怀下,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确定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照顾青年特点,开展团的独立活动的工作方针,统一了全团的认识,带领全团开始创造性地开展青年工作。

  他要求广大青年团干部,不要只关心本部门的工作,而要关心整个工作的全局,要认真领会和理解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指示精神。遇到一些重要的问题,还要召开团中央全会,进行讨论,作出相应决议后,加以贯彻执行。这样,保证了党对团的领导,使团的工作紧紧围绕着党的中心任务去进行。

  在胡耀邦出色的领导和组织下,广大青年团干部都自觉地去把握全局,了解青年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组织丰富多彩的团的独立活动。

  由于工作方针与措施得力,所以,在五六十年代,青年团的工作相当活跃,团的独立活动多种多样,成绩巨大:在工业战线,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青年团发动和组织了青年突击队活动。极大激发了青年人的生产热情;在农业战线,为发展农业生产,配合党和政府提出的“开展移民恳荒”任务,青年团适时发动和组织了“青年志愿恳荒队”活动,既开垦了荒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又在青年中倡导了一种“垦荒精神”和“向困难进军”的精神;在林业战线,青年团发动亿万青少年开展绿化祖国、植树造林活动,使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从而改善了生态环境,保持了水土;在文教科技战线,青年团则发动和组织了青年学习文化、扫除文盲和“向科学进军”的活动,为提高全民族文化科学水平作出了贡献。

  对此,在他逝世后,中共中央有如下评价:在此期间,他创造性地执行中央指示,开辟了建国以来党的青年工作最为活跃并且积累了重要经验的时期。特别是他十分注重在实践中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青年,按照青年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倡“朝气蓬勃,实事求是”的作风,使团组织具很强的吸弓I力,从而带领广大青年很好地完成了党赋予的光荣任务。

  胡耀邦十分关注《中国青年报》,他领导《中国青年报》,既放手,又不丢手,既有强有力的领导,又无得手得脚之处。

  在青年工作中,舆论引导与教育极为重要。

  1952年秋,刚刚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向《中国青年报》的几个负责人谈起了办好团报的问题。

  胡耀邦认为,团中央之所以要办《中国青年报》,就是为了通过它指导青年运动,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青年。

  同时,他又指出,《中国青年报》区别于“党报和其他报纸之处,在于它具有青年特点,因此,今后应当使这个特点更加突出。”

  如何办好团报?胡耀邦说,办报不像上课,也不像编杂志,而是必须提出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他认为对青年讲道理是很必要的,因为青年对于很多事情是非观念不明确,需要对他们比较系统地讲些道理。但最深刻、最能感动青年,影响青年的,还是具体的事例,这是办报注意的一个方面。

  胡耀邦还谈及了加强报纸的战斗性问题。

  他说,报纸是个号角,要吹着人们前进的,因此声音必须宏亮,力量微弱,战斗性便不强,就不能很好地起引导鼓舞大家前进的作用。他指出,以后《中国青年报》应当加强战斗性,也就是加强指导性、鼓舞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报纸要有声音,有言论,采取每期有一篇社论。同时,要拿出好榜样,让青年学习,也要把坏人坏事公布出来,让青年不要学,并鞭策有这样那样错误和缺点的人改正。

  胡耀邦走马上任之初,为什么主动过问《中国青年报》宣传工作?这是因为,“要把整个青年工作由为革命战争服务转到为建设祖国服务,必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下功夫。”这一点,与他解决执政党条件下的青年工作的战略思想是连在一起的。

  所以,他亲自掌握了这个武器,并在办好《中国青年报》的事情上,不遗余力。

  他领导中国青年报,既放手,又不丢手。让人感到,既有强有力的领导,又无碍手碍脚之处。他的领导注意从青年学新闻理论到青年报纸业务(比如宣传重点、社论写作、新闻采访、版面安排、标题编制等)都悉心研究,提出真知灼见。

  有时,他也直接指挥采访新闻。1956年印尼总统苏加诺访华,贵宾一行已由北京去上海访问,他亲自写介绍信,拟定了问答题目,派总编辑连夜飞往上海采访。

  在领导方法方面,他注重面对面的交流意见,亲自和编委会、总编辑、编辑、记者开座谈会,交流办好报纸的思想心得。从大家反映的情况和现实矛盾中,他再抽出题目,提笔示范,亲自作标题。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