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纪实文学 > 大使日记 | 上页 下页 |
四七 |
|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过了12月中,人们都忙着过圣诞节,使馆的工作很少了。我与使馆很多同志一起去参观了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故居”。奥地利人常常把这支名曲《蓝色的多瑙河》称为“第二国歌”,因为在全世界是如此的风行,人们一听到它,就会想起这位作者和他的祖国奥地利来。每年元旦的第一分钟,电台和电视台就响起这支充满乐观和信心的乐曲。 故居在穿过城区的多瑙运河和多瑙河之间的一条大街上,是一座沿街的粉红色的四层楼老公寓房子,它的拱形的大门,旧日走马车用的门廊,精雕细刻的屋檐和阳台,长长的四格木窗,显得很古色古香。施特劳斯曾住在这座房子二层楼上的两套房间里,于1866年末到1867年初在这里谱写了《蓝色的多瑙河》这支名曲。那时他已42岁,在维也纳音乐界中负有盛名,但只是在这支乐曲问世以后,才奠定了他“圆舞曲之王”的地位。这座房子距多瑙河不远,步行约半个多小时,当时还是一片大森林,施特劳斯常常穿过森林到河边去散步,现在房屋已鳞次栉比,成为热闹大街了。 维也纳市政府在1952年收购了施特劳斯住过的两套房间中的一套,辟为“蓝色多瑙河故居”,一共有大小四个房间,包括施特劳斯的工作室在内。这些年来,市政府花了很大的气力才收购到了少量他生前用过的乐器、家具和日用物件。在故居的两个小房间里,陈列着他本人、家属和亲友的照片,《蓝色的多瑙河》乐谱的各种版本,在世界各地演出的海报,节目单,照片和报刊评论等。在他的工作室里,展览着他的一架钢琴,几把提琴,一个工作台和一个衣柜。高大结实的工作台是用硬木制成的,他喜欢站着工作,身体伏在工作台上把心灵中的音符写在稿子上,再从旁边的小桌上拿起提琴试奏一下,然后提笔修改或撕掉重写。在另一个房间内陈列着这支乐曲的各种手稿,说明了这支名曲诞生的艰辛的历程。 人们都知道,这支名曲是一支乐观主义的颂歌,只要回顾它产生的经过和背景,就更清楚了。1865年,维也纳男声合唱团要求施特劳斯为他们谱写一首歌曲,他答应了,但过了一年多还未能交稿。突然,在1867年初,他把乐曲送到了合唱团。大家高兴地把乐曲试奏了几遍,觉得充满了激情和信心,对人们将起鼓舞和兴奋的作用。因为在半年前即1866年夏季,奥地利在同普鲁士的战争中打了败仗,财政经济十分困难,社会秩序动荡不安,群众情绪非常低落,对前途缺乏信心。 合唱团感到这首乐观主义的乐曲将会帮助群众医治心理上的创伤,立刻请诗人魏尔填了歌词。那时,很多歌曲是先谱曲,再填词的。所以,魏尔最初的歌词是:“维也纳人,欢乐起来吧!”那些天里,施特劳斯不断地修改乐曲,魏尔也不断地改写歌词,最后的歌词是:“春天来到了,大地在欢笑。”(我国内出版的外国歌曲选中根据的就是这一种歌词)。合唱团在1867年2月17日在维也纳狄爱娜大厅首次演出这首歌曲,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不久,歌曲又在巴黎上演,获得了更大的成功。一百多年来,这首歌曲在全世界风行一时,深入人心,给人们带来了青春和欢乐,活力和信念,使他们信心百倍,勇往直前。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