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王树声 | 上页 下页
一五


  王树声趁彭汝霖下轿进入客栈未注意到他之机,对几个战士耳语:“注意大胖子!两人把守客栈大门,其余人看我眼色行事,做到一网打尽。”

  王树声和几个战士若无其事地坐了下来,彭汝霖领着他的保镖刚好坐在王树声的对面。突然,彭汝霖以惊异的目光扫了对面一眼,他发现这人很面熟,却又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于是,试探着问:“嗬!你姓王么?你就是我们要找的王……”

  没等彭汝霖说完,几个战士随着王树声眼光一闪,迅速地下了彭汝霖几个保镖的枪。

  彭汝霖大惊失色,但马上故作镇静,说:“弟兄们,自家人,不要误会,不要误会!”

  “误会?”王树声冷笑一声,走到彭汝霖身边,拍打着他的肩膀说:“恭喜你呀!彭大人,你不是要花银子买王树声的头吗?现在送来了,快拿银子来吧!”

  “那是胡说,不敢……”彭汝霖冷汗直冒,面如土色;慌忙摸手枪。

  “不许动!”王树声用手扭住他的双手,几个战士上前,将彭汝霖捆了起来。

  王树声命令将彭汝霖和他的保缥押到客栈外面的一个沙滩上,这伙匪徒一看死期临近,都不约而同地跪下叩头:“饶命!大爷饶命!”

  王树声怒目直逼彭汝霖,厉声说道:“彭汝霖,你这血债累累的刽子手,杀了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同志,害死了我们许多父老兄弟,血债要用血来还!”

  说着,他搬起一块大石头,向这个恶行满贯的反动头子脑袋砸去,送他见了阎王。

  王树声接着对吓得身体像筛糠般发抖的几个保镖训斥道:“你们看见了吧!这就是反对革命的下场!当然,他是反动头目,你们不同,你们也是被迫的,有些也是穷人后代。今后,只要你们不与革命军为敌,不欺压穷人,我们就既往不咎。要不然,彭汝霖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

  “再不敢,再不敢!”几个保镖直叩响头。

  “把他们都放了!”王树声命令道。

  那帮家伙忙称恩道谢,抱头而逃。

  就这样,王树声和廖荣坤率领着部队和其他三支小分队在木兰山周围地区日趋活跃。他们紧紧依靠贫苦群众,采取昼伏夜动,远袭近止,声东击西,绕南进北的方式,出奇智胜,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更加得到了群众的拥护,逐步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第三章 出奇谋献良策 创建根据地

  时光如飞,转眼己是1927年残冬将逝、1928年春节来临的日子。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的四个短枪队在开展游击战争的过程中,足迹踏遍了黄陂、孝感、黄冈、罗田、黄安、麻城六县的山山水水。他们不断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在汉黄公路上截杀了外号“曹屠夫”的黄安县反动警备局长;歼灭了黄安紫云区上戴家民团;在木兰山方圆百里的地盘上,纵横驰聘,时散时聚,打得敌人心惊肉跳,气焰陡熄,惶惶不可终日。

  广大群众都传递着这样的消息:“共产党又发了!”

  4月初,驻湖北的“清乡”督办、桂系军阀胡宗铎的十八军与驻黄麻的蒋系十二军发生内江,十二军败退河南。王树声和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的战友们利用这个大好机会,乘势返回了黄麻老区。

  战士们回到群众之中,就像孩子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亲人相见,悲喜交加。乡亲们向亲人倾诉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清乡团”的滔天罪行。他们一个个热泪盈眶,纷纷要求讨还血债。

  群众的血泪控诉,激起了第七军干部、战士的满腔怒火。第七军立即向土豪劣绅“清乡团”展开了猛烈反击,广大群众亦奋起响应。每逢作战,人群就像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配合。不几天,就消灭和驱逐了七里、紫云、乘马、顺河等地的一些反动民团,打得敌人屁滚尿流。

  广大贫苦大众高兴极了,称这次胜利为“二月暴动”。他们兴高采烈地编了歌谣,并四处传唱:

  党员游击转回还,
  先打“清乡团”,
  铲土豪,除劣绅,
  一心要共产。
  谁敢来抵抗,
  叫它狗命完,
  只急得土豪劣绅
  两眼朝上翻!

  正当黄麻地区革命斗争再次兴起的时候,依旧控制着黄麻地区主要城镇的敌十八军,又加紧了对起义地区的“清剿”,并相继控制了七里坪、箭厂河一带的大小集镇。他们帮助豪绅地主大量组织“清乡团”等反动武装,到处安设据点,实行严密控制和封锁。

  在这种情况下,经过木兰山游击战锻炼的工农革命军又同敌人玩起了“转磨磨”、“捉谜藏”的“游戏”!他们凭着对故乡山形地势的熟悉,依靠乡亲们的全力支持,出其不意地敲敌军的“门牙”,摸敌人的“屁股!”

  尽管第七军经常机智地利用鄂豫两省军阀行动不一致的矛盾和一切空隙,灵活地出没于两省边界地区,并趁机歼敌。但是,在这不停地跳过来、转过去的流动游击中,部队往往一天一夜要转移好几个地方,得不到休整,给养也相当困难,兵员也难以得到相应的补充。这非常不利于部队的生存和发展。

  怎么办?

  严峻的现实逼迫着每一个人动脑筋、想办法。在丝毫得不到休息的不停的运动作战中,王树声和战友们逐渐认识到:没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后方”,就有可能肥的拖瘦、瘦的拖垮。当务之急,应该建立一个稳固的后方。

  王树声的想法绝不是痴人说梦,而是有他充足的理由的。当时那种长期疲于奔命式的转动游击,战士休息难,吃饭难,补充消耗难,困难多得很,大家急需能找一个安身之地。同时,在王树声心中已经有了这么一个理想的后方基地,这就是柴山堡。

  柴山堡地处黄安、麻城和河南光山三县的交界处,群山环抱、山高路险、沟谷幽深,是个“五不管”的去处。王树声曾卒部多次经过那里。那儿没有敌人的正规军驻所,鄂豫反动军阀的部队一般都不敢到那里去,即使去了,也只能天亮出发,天未黑就撤兵;那儿穷人很多,对反动派有刻骨仇恨,反抗精神很强,革命的群众基础牢靠。这说明,柴山堡正是工农革命军要找的安全可靠的停靠点、休息地。

  于是,在深思熟虑之后,王树声向第七军领导同志提出,选择柴山堡为落脚点,以休整部队,扩大力量,进而战胜清剿之敌。

  第七军领导非常重视王树声的建议,在广泛征求其他同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在恢复黄麻老区的同时,开辟柴山堡新区。

  1928年5月,黄安县紫云区檀树乡清水塘。

  第七军和当地党组织正在举行联席会议。大会分析了部队当前的处境和面临的困难,认为王树声和另外一些同志的意见和建议非常宝贵,决定实行第二次战略转移,将部队展开于黄安、麻城、光山三县交界的光裕山、摩云山、羚羊山、木城寨地区,积极创造以柴山堡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作为对敌斗争的依托,同时,抓紧搞好黄麻起义地区的恢复工作。

  清水塘会议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和中共当地党组织领导人已经抛弃了偏重城镇和流动游击的两种错误倾向,开始走上了有根据地的游击战争的正确道路。

  柴山堡。革命军的新根据地。

  王树声率领部队遵照清水塘会议精神,率先进入柴山堡地区,随后,吴光浩也带领大部队来到。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