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谭政 | 上页 下页 |
二四 |
|
谭政在后来回忆那难忘的一幕时,万分感慨他说道: 当时,觉得藏巴团子可真香啊!可是,不能再吃了。这是因为:我们也在教育部队,饿过头的胃不能吃得过饱,吃多会胀死的!所以,我吃了八个藏巴团子以后,便克制自己,不能再吃了;尽管肚子饿得很,可我们终归是红军的领导干部呀,要是没完没了地吃,连受苦的藏族同胞也会笑话饿瘪肚皮的红军的!这大概也是红军长征路上艰苦生活中的一个插曲吧!不,我一生是把它作为红军长征中的一次很有纪念意义的活动! 1935年10月19日傍晚。陕北苏区保安县吴起镇。 陕北秋日的晚霞,带着落日的余辉,慢慢洒落在这尘土飞扬的黄土高坡,洒落在群山环抱、炊烟缕缕的小镇。此时,中央红军穿过黄褐色的山谷——头道川,来到了这个地处陕西黄土高原心脏地带的吴起镇,最终找到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吴起镇,是陕北革命根据地保安县属地,传说是为纪念古代名将吴起而命名的。在周围窑洞里住着一百多户人家,七百多人口。当红军到达吴起镇时,群众误以为是国民党军队前来骚扰,男女老幼,牵着牛羊、逃避一空。我军便四处寻找群众,找着几个老弱病残者,但因语言不通,一问三不知。为此,谭政等政治领导人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广泛开展政治宣传。在他的发动指挥下,战士们开进宿营地后,首先打扫街道卫生,清除垃圾,到处张贴“北上抗日,收复失地”、“与红25、26军会合,一致抗日救国”等标语。老人们判断这是红军无疑,就去叫老百姓回来。 很快,吴起镇的党支部书记和乡政府主席回来了,第二天,全镇男女老少都回来了。一见红军,他们就高兴他说:“咱们以为国民党军队来了呵,原来是自己人!”群众热烈欢迎红军,乡干部们和部队负责同志共同研究解决部队的各种需要,介绍周围的敌情。广大指战员兴奋他说:“我们真的回到自己家了!” 在吴起镇,红军根据当时的敌情,部队的需要和当地物质条件的可能,决定在这里休整七天,进行政治方面、军事方面和物质方面的整训和准备。在政治工作方面,经谭政等人的组织与发动,深入解释、宣传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苏区抗日新根据地及陕北红军会合的重大意义,宣告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动员广大红军指战员,为保卫陕北苏区而战。在军事工作方面,训练新兵,刷擦武器,调整弹药,整顿军容,严格军纪。在物质准备工作方面,补充服装,加编草鞋,洗澡,洗衣,理发,整顿内务等。 这样,中央红军及其红一师从1934年10月离开中央苏区进行长征,历时一年,长驱两万五千里,途经十一个省份,长途转战跋涉,历尽艰辛,今天,终于胜利地到达陕北苏区,结束了伟大的长征。广大指战员的激动、兴奋、喜悦、欢乐的情怀,是语言无法表达的。整个吴起镇,沉浸在无限美妙的欢歌笑语声中。谭政,作为中央红军红一军团红一师的政治领导者,不仅自始至终参加了长征,亲身经历了长征途中的每一个艰难险阻,接受了来自敌人和大自然的严酷考验,而且还亲自领导了红一师的长征,使红一师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建立了功勋。参加红军长征,不知在何地、何时,谭政身上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纪念品。 这个纪念品,就是脚掌上留有一个很硬的东西,说是枣刺,可又不是,它好像就成了“化石”,走路碰上这个硬块,非常痛。到延安后,医生给他做了手术,手术虽不大,但很复杂,没能把那块硬物挖掉。建国后,医疗条件改善了,医术提高了,也没有做掉。但诊断的结果是,那块硬物是一截木棍在里面,被肌肉紧紧包缠着。据医生分析,估计是谭政在长征路上扎进脚掌上的枣刺。后来谭政富有风趣他说:“这个手术不用做了,就让它永远在我的脚上长着吧!当做长征纪念吧!我的脚掌有时痛得难忍,但是,一痛,倒使我想起了艰苦年代的长征路!” 1935年12月27日,陕北重镇瓦窑堡龙虎山脚下,基督教礼拜堂。 黄土高原凛冽的寒风,卷着稀稀拉拉的雪花和黄土高坡特有的沙尘,更给这灰白色的世界增添了几分寒气。在陕北,瓦窑堡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繁荣、体面的城镇。镇上石窑洞、砖瓦窑洞较多,瓦窑堡因此得名,镇上千户居民都住在这些窑洞里。镇子周围有陕甘苏区的兵工厂、造币厂、弹药厂。镇东不远的清涧(秀延)有苏区的机械修配厂、被服厂、镇南百里延长一带蕴藏着丰富的石油,镇西与保安、吴起镇相望,镇北是波浪翻滚的大理河。瓦窑堡当时是陕甘省委所在地,陕北苏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中共中央临时驻地。中共中央礼堂就座落在离镇不远的龙虎山脚下。 中共中央礼堂(原是基督教的一座礼拜堂)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这里正在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 会议由张闻天主持,毛泽东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著名报告,传达瓦窑堡会议的精神,毛泽东系统、精辟地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会场的前部中间,坐着一位三十上下年轻、潇洒的红军将领,正在全神贯注地聆听毛泽东的报告,不时地低下头记录着报告的重要内容。这位红军将领就是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的谭政。 自1935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迁至瓦窑堡以来,张浩(林育英)从莫斯科辗转回国,带回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八一宣言”和共产国际关于中共策略转变即由内战到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有关精神。在这一精神的影响与推动下,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于12月17日至25日在瓦窑堡下河滩田家院张闻天、刘英夫妻住的窑洞里举行。 参加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刘少奇、邓发、张浩等十二人。张闻天受政治局委托,起草了会议决议即《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史称“瓦窑堡会议决议”),12月25日决议在政治局会议上通过。《决议》为六个部分:1.目前形势的特点;2.党的策略路线;3.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4.苏维埃人民共和国;5.党内主要危险是关门主义;6.为扩大与巩固共产党而斗争。会议及其决议基本上确立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开始了中共政策的重大转折或者转变。 为了传达与贯彻上述会议精神,12月27日,党中央在瓦窑堡龙虎山脚下中共中央礼堂即西北办事处的礼堂召开了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在会议上,谭政听取了毛泽东的报告及其对瓦窑堡会议精神的传达。 在返回驻地的路上,毛泽东报告富有鼓动性的话语,还不时在谭政的耳际回荡:“日本帝国主义决定要变全中国为它的殖民地,和中国革命的现时力量还有严重的弱点,这两个基本事实就是党的新策略即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出发点。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陕北的腊月虽然寒冷异常,可是,红军和陕北的父老乡亲仍然忙着杀猪宰羊,沉浸在春节前的欢快、忙乱气氛中。然而,谭政却无心留意这中国古老传统的宝贵时光,多少天来,他苦苦思索,思绪万千,他在惦量毛泽东报告和瓦窑堡会议决议的份量。“政策要转变,红军政治工作该怎么办?”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