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黄克诚 | 上页 下页 |
七一 |
|
为了使天津“固若金汤”,国民党强令十万民工环天津挖了一道宽十米,深四至五米的护城河,护城河水经常有三米多深。在护城河内侧,又筑成一道土墙,从墙顶到河底高达六七米,在土墙上设电网,每隔二、三十米就有一座大碉堡。而且,在环城碉堡工事的主阵地前面,拆除民房,便于发扬火力。 国民党天津警各司令陈长捷,自恃“大天津堡垒化”,率十三万军队负隅顽抗,拒绝向解放军投降。 东北野战军集中三十余万兵力,采取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分割后围歼的战术攻打天津。1949年1月3日,开始扫清天津外围据点。14日,发起总攻。 经过二十九个小时激战,到15日下午3时许,全歼天津守敌,活捉了陈长捷。 天津解放了。 15日,黄克诚随攻占天津的东北野战军部队,冒着硝烟,进入天津市区,开始了接管这座拥有二百万人口的华北第一大工商业城市。 15日夜,黄克诚接到总前委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署名的电报:除黄克诚、黄敬已经中央指定为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正副主任外,同意以黄火青、张友渔、李聚奎、钟伟、袁升平、王世英等同志为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 于是,黄克诚一进入天津,就亮出军事管制委员会的牌子,对天津市实行军事管制,由王世英任军管会参谋长。 在进入天津之前,中央已经任命黄克诚为中共天津市委书记,黄敬、黄火青为市委副书记。黄克诚、黄敬、黄火青,称为“天津三黄”。 当时,黄克诚等确定了天津接管的工作方针:“接管建政,安定秩序,恢复生产,进行民主改革。” 接管工作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很快,天津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黄敬任市长。 接管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社会秩序很快稳定了下来,工厂、企业迅速恢复了生产。 天津原来有两家颇有影响的大报,一是《大公报》,一是《益世报》,都是日报,天天出版发行。 接管天津后,马上面临着如何处理这两家报纸的问题。《益世报》不允许再出版发行,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大公报》怎么办? 《大公报》是天津具有几十年历史的一家大报。1902年6月17日创刊。 创办人英华、字敛之,满族人,天主教徒。1916年报纸由皖系王郅隆、胡政之接办。从1926年9月起,由吴鼎昌、张季鸾等接办。《大公报》曾先后增出上海、汉口、重庆、香港、桂林等版,在全国特别是上层知识分子中影响极大。黄克诚想,在刚刚解放的城市里,对报纸还是控制严格一点好,以免出什么问题。于是,决定《大公报》也停止出版发行。很快,中央知道了这件事,批评黄克诚不该不经请示而擅自决定《大公报》停刊。 于是,《大公报》又随即复刊。 继天津解放后,北平于1月31日和平解放。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由河北平山进入北平。 5月,毛泽东电召黄克诚到北平汇报工作。 黄克诚汇报了天津的接管和城市民主改革情况,毛泽东对天津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 当即,毛泽东留黄克诚一起进晚餐。 经过长期战争生活的毛泽东,仍旧保持着俭朴的作风,晚餐只备了四菜一汤,就算是对客人的特别招待了。 菜肴也很简单,只是多放些辣椒,便足够两个湖南同乡享用了。 席间,毛泽东同黄克诚边吃边聊,谈笑风生。 看得出,毛泽东心情极好,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本来,要黄克诚去接管天津,就是毛泽东亲自点的将。黄克诚忠心耿耿,善于思考,才智过人。 他经常向中央提出良好的建议,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克诚不辱使命,不仅工作出色,而且很快摸索出了一套接管大城市的经验。这使毛泽东又放心又满意。 不过,毛泽东看问题的眼光非常深远。他考虑的是,关键不在于眼下,而在于今后。他想知道,面对全国解放战争即将结束,全面建设新中国的新时期即将到来的新局面,究竟应该怎么办。 突然,毛泽东放下筷子,看着黄克诚,问道: “你认为今后城市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全力发展生产,搞经济建设。”黄克诚胸有成竹地回答,丝毫没有犹豫。 “不对!”毛泽东摇了摇头,严肃他说,“主要任务还是阶级斗争,要解决资产阶级的问题。” 黄克诚闻听此言,不觉一愣。这时,方才知道自己的想法与毛泽东竟有如此大的差距。 黄克诚认为,解放以后,主要应该抓生产,搞经济建设。在经济建设中,虽然也有阶级斗争,但阶级斗争并非主要矛盾。对于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的全部思想,黄克诚当时不可能有更深入的理解。不过,黄克诚清楚地意识到,这次当面考试,自己在毛泽东的心目中肯定是不及格的。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己成定局。 1949年4月21日,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的第二天,毛泽东、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一举突破国民党苦心经营数月的长江防线,胜利地渡过长江。4月23日,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二十二年反动统治的灭亡。 此后,人民解放军继续向西北、西南、中南、华南进军。1949年8月,湖南即将解放。 湖南是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等一批中央领导人的故乡,派谁去主持湖南的工作,自然非同寻常。 更重要的是,江南半壁江山尚未完全解放,湖南是我百万大军南下歼灭白崇禧集团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湖南支援大军南下作战的任务相当艰巨,必须物色一位既能独当一面又能总揽全局的人选担当此任。 派谁前往? 其实,毛泽东早已胸有成竹:黄克诚。 黄克诚不仅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而且具有比较全面的领导才能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因此,颇受毛泽东的赏识。抗日战争以后,他的工作几经变动,几乎每次都是毛泽东亲自圈定的。 黄克诚向中央建议抗战胜利后迅速出兵东北,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毛泽东决定调黄克诚率新四军第三师主力挺进东北。 黄克诚关于建立东北大战略根据地的建设,毛泽东在致东北局的电报中予以肯定,并任命黄克诚任西满军区司令、西满分局副书记(后任书记),领导创建西满根据地。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