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陈毅传 | 上页 下页 |
七五 |
|
通过总结,陈毅与指挥部人员也得到提高。在陈毅主持的总结检讨会上,各纵队(师)的领导干部及参谋人员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如参谋主任王德反映:津浦前线作战,每次战前都开会充分研究,布置好协同配合;此次作战事前未召集各纵(师)首长开会,未进行具体组织准备,造成总的部署有兵用不上,主攻部队兵力分散无预备队。陈毅对大家中肯的意见坦诚同意。 陈毅这种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对大家起了表率的作用,对司令部参谋人员激励尤大。 泗县战斗后蒋军乘势推进淮北,又于9月上旬,开始准备向淮阴、临沂两个方向进攻,造成了陈毅一方进一步的被动。 淮北失利的同时,华中的粟、谭主力却在一个半月中七战七捷,歼灭了国民党6个整旅共5万多人,严重挫折了敌人锐气,振奋了解放区民心士气,并成为中共中央得出“蒋军必败”判断的实践根据之一。他看来,战争初期各地主力在熟悉地区的内线先寻机歼灭分路进攻的敌人是正确的,过早集中成大兵团未必妥当。但当敌军逐渐深入,战斗规模逐渐增大时,陈毅又深感两支野战军在几个战略方向上分别应敌,难于集中力量统一指挥以致不能聚歼大敌的焦虑苦恼。9月初,中央考虑到敌人在控制陇海线之后,山东与华中的联系将被切断,拟派徐向前来山东负责鲁南前线指挥之责,而陈毅负责淮海前线并统筹鲁南、苏中、胶济各前线。作为一名战区指挥员,他当然明白中央这一考虑的全部含义,故在第二天起连电表示欢迎徐向前来鲁主持。 但是等了20多天,徐向前没有来。而陈毅对战局的焦虑有增无减。当时,蒋介石限令15天之内攻下苏北各重镇将新四军赶出华中,将重兵隐蔽指向华中解放区首府淮阴。陈毅急调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五旅、第十三旅北上,在淮阴以西的运河南岸阻敌,不料敌主力突然南移直扑淮阴,以桂系7军纠缠山野主力,同时以其主力突破华野九纵防御而逼近淮阴城郊。南线华野主力奉命放弃攻海安,驰援淮阴一时难以赶到。国民党重兵自9月10日起以飞机炮火配合向淮阴发起猛烈攻击,遭到顽强抵抗,激战至17日,敌出动数十架次飞机狂轰滥炸,地面冲击5次均被击退,但战况愈见危急。陈毅当日给粟裕电报中甚至有“五内如焚,力图挽救”之词,可见其焦灼之甚。然而至19日拂晓,蒋军头等主力七十四师乘淮阴守军正在调整部署的空隙,以1营兵力轻装从五旅、九纵接合部偷袭入淮阴南门,撕开缺口,敌内外夹击涌入城内,淮阴失守。22日,淮安也被敌占。 此役,新四军在极为被动的情况下撤出华中战略要点淮阴,使作战回旋余地更小,交通、财政上困难增重,群众也加深了动摇心理,使整个华中的局势愈趋严重。然而,华中野战军的主力终于北调,实现了陈毅久存未果的愿望,使华中、山东两大主力合并,形成强大作战力量。正如陈毅于淮阴危急之际发给粟、谭、张、邓的电报中所说:“今后力求会师改变局面。” 纵观战争爆发初期7、8、9三个月作战情况,面对以优势兵力大举进攻的敌军,华东全军虽退出了某些城镇、地区,打了一些得不偿失的消耗仗,但同时也取得了歼敌8万的巨大胜利。更重要的是部队在作战中得到极大锻炼,改善了装备,逐步实现了野战兵团的集中统一,逐步完成艰难的战略转变,准备更大规模的歼敌作战。9月23日,中央军委更明确指示:“山野、华野两军集中行动,两个指挥部亦应合一。提议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 在此之后的10、11两个月中,华东战区敌我双方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更大规模的作战准备条件。蒋军采劝避实就虚”方针,在各方向轮番进攻,乘隙攻占了涟水等城市。解放军多次向敌出击或实施反突击,共歼敌2万余人。 特别是10月中进行的第一次涟水保卫战,歼蒋军七十四师等部8000人以上,有效地掩护了华中后方向山东转移,使华野部队及时穿上棉衣、补足了弹药,为下一步集中主要力量歼灭敌人作了准备。这阶段,两大野战军会合,虽分布在盐城至临沂南北300余公里战线上,指挥部需兼顾各方而不能作更高度的集中,但陈毅与华野粟、谭之间仍保持了密切协同、互相尊重的亲密关系,正如中央电报所说:“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 从10月底至11月初,陈毅在涟水西北的陈师庵等地先后召开了多次干部会议,针对当前的战局和两支野战军统一作战指挥的意义作了透彻的讲解,总结了3个月来的作战经验,号召全军干部战士进一步学习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所制定的关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作战原则,树立高度集中统一的思想,团结一致,积极完成作战和建军任务。这些会议,对于提高华东全军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认清当时的形势,领会中央军委制订的战略方针,正确理解保存地方与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相互关系,以及增进军内外的团结等,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四节 宿北、鲁南大捷 11月15日,南京城吹吹打打,演出一幕“国民代表大会”开场的闹剧。 这表明国民党蒋介石已完全背叛了人民民主而实行独裁专制,彻底撕毁了“政协决议”和1月13日的停战令,长达一年之久的和平谈判破裂了,失败了。 于是,毛泽东于11月21日在延安枣园邀集刘少奇和刚从南京返回延安才两天的周恩来会商,一同对比分析了此时与抗战初期国民党和共产党力量的变化,认为一年的谈判教育了全国广大人民,使他们看清了国民党蒋介石是发动内战的罪魁祸首,从而使共产党赢得了人心。结合着战场上的胜利:“蒋军必败”的论断,于是定下决心:争取3至5年打倒蒋介石(暂不对外公布)。 这就赋予解放战争以阶级决战的伟大意义。中共中央随即在当天举行的会议上作了传达。毛泽东提出的宏伟纲领是1年内线,2年外线,3到5年打到南方去。但是,要打倒蒋介石,必须首先取决于军事上的胜利,取决于打大歼灭战,整旅整师地消灭国民党正规军中的中央嫡系。陈毅日夜筹划大歼灭战。 他判断,国民党开伪“国大”,必有军事行动相配合。事情果然如此。此时蒋军在华东的兵力已增至25个整编师(军)68个旅,国民党统帅部便在“国大”开幕4天之后,拟定了一个重兵4路大规模进攻苏北、鲁南的作战计划:以第一绥区司令官李默庵指挥整编第六十五师、八十三师、二十五师等5个旅兵力由东台向盐城、阜宁方向进攻;以徐州绥署副主任李延年指挥整编第七十四师、二十八师共5个旅兵力由淮阴攻涟水;以徐州绥署副主任吴奇伟指挥整编第十一师、六十九师共6个半旅兵力由宿迁进攻沭阳和新安镇;以第三绥区司令官兼整编第三十三军军长冯治安和整编第二十六师师长马励武指挥整编第五十九、七十七、二十六、五十一师及第一快速纵队共9个旅兵力由台儿庄、枣庄地区进攻临沂、郯城。他们判断,山野、华野主力分置南、北两翼而中间空虚,因此特别加强了由宿迁出动的这一路,作为重点。4路进攻统于12月中旬发起。 陈毅在12月6日就得到情报,初步判明了敌进攻意图之后,拟了4种作战对策的电报,向中共中央请示,并提出自己意见以歼击进攻沭阳的这一路为最好。第二天他又电告粟、谭:并要粟裕北来会面,共同商议作战部署。 其时,粟裕已在盐城以南之伍佑指挥华中主力追击向南溃逃之敌八十三师的战斗中获胜,遂遵命北来。12日,陈毅便同粟裕、谭震林、张鼎丞、邓子恢等华中领导人周密研究了敌军动态。他们进一步判断:4路中,宿迁一路最强而我防御最弱,故这一路可能较它路大胆突进,造成我主力南北对进歼灭它的机会。由宿迁进攻新安镇的整编第六十九师又分左、右两纵队,陈、粟决心首先集中主要兵力割裂、围歼敌左路纵队的预三旅、四十一旅,尔后乘胜歼敌右路纵队六十旅。以一部袭扰、阻击由宿迁进攻沭阳的整编第十一师。全战役预定7至10天结束。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