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陈赓传 | 上页 下页


  陈赓在《报告》中也提到这事:从家里“逃出来当兵,下了3个月操就去打仗。当2年兵后,一身生疮,糊里糊涂,家里也找不到我。”

  那时湘军的二等兵月饷是5元5角,但军官克扣,长期不发。1917年后,湘军曾积欠士兵军饷长达23个月,当兵的每月只能拿到5角零用钱;部队终日长途跋涉,行军打仗,士兵体质极差,生病的人很多,“少爷”出身的陈赓也不例外。有一次,陈赓所在部队打了败仗,退到郴州,他长了一身疮,病倒在床。他的同连士兵回到湘乡告知家里,家里就来部队找他,他仍然坚持不回。

  1918年,皖系军阀张敬尧与湘军经过数月大战进入湖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人民造成空前浩劫。据说醴陵地区经南来北往的军阀部队拉锯战后,全县“仅遗二十八人,此二十八人每对人云:‘我们妻离子散,零丁孤苦,并不想活。’”报纸披露:“株洲一镇,商户数千家,同遭浩劫,攸县黄土岭一役,被奸而死者,致于女尸满山,杀人之多,动辄数万”,“岳州、宝庆各处,大半烧残,十室九空,不忍目睹。”……湖南全省怨声载道,湘军终于集结力量,在1920年6月将张敬尧赶出了湖南。但湘军内部又起冲突,争夺地盘,战事不断。

  陈赓生活在军阀部队的最底层,亲眼目睹了连年混战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灾祸,又深刻体验了军队中打骂士兵的痛苦。当了上士后,连长经常要他造军饷册子,使他看到军官弄虚作假、克扣士兵、贪污腐化的情况,引起心中强烈不满;同时又看到军阀们为扩充实力、争夺地盘,不惜勾结帝国主义,引狼入室……深感在这样的军队里,不能实现自己的爱国思想,更谈不到完成“富国强兵”的夙愿了。追随他投军的三弟陈尊三在军中病死,使他对湘军彻底绝望了。感到在这种祸国殃民的军队中当兵,简直是耻辱,于是产生了离开湘军的思想。

  陈赓在《自传》中提到了这个问题:“目睹连年战争惨状,战场遗尸遍野,民家则十室十空。对军阀战争深表怀疑,遂萌退志。”

  他在《报告》中,也谈到了那时的思想变化:“打败仗后,我思想改变不愿当兵了。因为,一、军阀混战,为了什么?二、当兵究竟为谁而死?三、当兵没有出路。同时,看到五四学运膨胀……积极想去进学校。”

  这里要讲讲何谓“当兵没有出路”这个问题,在军阀部队中,凡属行伍出身的人,都不能被提升为军官。部队里军官缺额,都得由军官学校出来的学生补充。部队到了广东省韶关,陈赓想去投考讲武堂,可是讲武堂有规定,士兵一律不能报考。这对于一个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求知欲极为强烈的陈赓,自然是个严重的打击。加之其他原因,陈赓就想离开旧军队了。

  1921年7月,湖北省发生宜武兵变,鄂军团长夏斗寅等,密谋趁机驱逐湖北省督军王占元。湖南省督军赵恒惕以“援鄂自治”为借口出兵进攻鄂南,在打到武昌附近时,受到敌军痛击惨败,陈赓所在团伤亡过半。

  战场上的失败,激化了湘军内部的矛盾:日本士官学校出身的“士官系”与保定军官学校出身的“保定系”结成联盟,极力排斥“行伍系”的军官。陈赓的团长曾君聘,就是个行伍出身的人,自然遭到排斥。他就设法谋得粤汉铁路湘局局长的职务,离开了湘军。1921年秋,曾君聘前往上任时,是陈赓护送他到长沙的。曾君聘了解陈赓也想离开军队的心愿后,就给陈赓在铁路局安排了个办事员的差事,月薪60元,比在军队拿的上士军饷高出了许多倍,使陈赓有能力在工作之余去完成继续学习的心愿。

  陈赓的童年是幸福的,而不幸的是从少年到青年这段时间。但这段艰难困苦的生活,给他提供了锻炼及认识生活的机会。人长大了,思想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迈开大步向前走。

  三、光明之路

  陈赓在《报告》中说:“我所以富有爱国思想,因受黄克强(黄兴)影响。”

  前面说过,那时的湖南省是各路军阀角逐的战场,你争我夺,硝烟四起。反映在思想战线上,湖南也是个激烈争斗的场所。两军对垒,各显神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谭嗣同为首的维新派,和当地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者,展开了你死我活的争斗。1900年唐才常自立军起义失败后,维新派被杀了百余人。但是求进步的烈火并未因此熄灭,各地的反清起义此起彼伏,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形成了波澜壮阔的雄伟气势,而黄兴(字克强)就是这个伟大运动的代表人物。自然会对朝气蓬勃的陈赓这一辈湖南青年产生积极影响。

  为此,陈赓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报考中学和到各种补习学校读书,如饥似渴地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英语也学得不错。解放战争中,他曾回忆这段学习生活说:自己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被留校任第二期入伍生连连长。那时才22岁,个子矮。而学员大都比他长得高,很多人还比他年纪大,并且都有较好的学历,看不大起他。他知道后,作了充分准备,第一天上台讲课一句话不说,用英文把讲义写了一黑板,叫学员解释,大家都傻了眼,从此再也不敢轻看这位年轻的连长了。这个故事就是他在长沙英语学得好的明证。

  时代在迅猛地向前发展,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列主义思想和俄国十月革命经验的迅速传播,使革命形势有了很大发展。同年,长沙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从此,湖南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及各方的工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共组织还创办了青年图书馆、自修大学等,组织青年进行学习;还经常举办讲演会、学习会、讨论会等活动,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培养党团干部。

  长沙的这些进步组织及其活动,像香花吸引蜜蜂一样,紧紧吸引着年轻有强烈求知欲的陈赓。1922年他进入毛泽东创办的自修大学学习,聆听了一些著名革命家的讲课和演说,和革命团体有了密切的接触,看到了《新青年》等革命书报,读到了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文章,并具体得到了湖南著名共产党人何叔衡、郭亮、姜梦周等人的帮助,使他的思想产生了飞跃,使怀有黄兴救国救民思想的陈赓,看到了更为光明的前景,开始懂得了中国革命的必由之路。

  《我的自传》中写道:“民国十年离开行伍,复又插考中学,受‘五四’思潮之激励,愿献身革命,乃于1922年加入S.Y(社会主义青年团),从事反帝运动。”同年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介绍人是易礼容。从此,这位旧时代地主家庭的叛逆,成为了一个自觉的革命者,走上了为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光明大道。后来,陈赓曾和人们谈起入党事时,爱说:“第一年有党,第二年有我。”其实,这话应该是“第一年就有我”的。他在军事工程学院曾和张衍说:“我的党龄应该是与党同龄。1921年我就在湖南党的小组工作,提出入党请求,可当时党的负责人说,陈赓是出生于地主家庭,是个大少爷,应该多考验一个时期再说,就这样才批准我1922年入党。”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