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陈赓传 | 上页 下页 |
一 |
|
※第一章 将门之后 一、陈家宅院 湖南省湘乡县龙洞乡有个名叫羊吉安的小村(旧称二都柳树铺),坐落在一个青山绿水的丘陵地带,东西两面对峙排列着绵亘起伏的山峦,中间沉落着一块绿色的谷地,有条小溪自北向南把这片谷地切为两半。溪上有个小水坝,拦截水流而形成一个小湖,湖东端的小山脚下,有一幢白墙青瓦房,房屋四周,绿树翠竹,浓荫覆盖……这就是陈家宅院。 陈知非的《陈赓祖居图记》开头就说:“家父陈赓生于1903年,殁于1961年。湖南省湘乡县龙洞乡羊吉安村人。村中陈家宅院为曾祖父陈翼琼所有,家父陈赓即在此出生。” 所以叫“陈家宅院”,因为这房子在当地比较大。根据陈知非的描述:它有两进六间,“以堂屋和倒厅为中轴线。堂屋内,正中悬挂曾国荃手书‘大树常荣’匾额。匾下有供奉祖宗牌位之神龛。据六叔陈问心言,堂屋内高悬曾祖父所用‘陈’字大旗及八十斤大刀一把。倒厅内正中悬挂曾国藩手书‘功德无量’匾额,其下挂有‘变’字中堂一轴。据六叔言,为何书一‘变’字,人皆不解”。2000年6月陈知非曾说:“有人传说那个‘变’字是当时的皇帝御笔。”显然,如果是御笔,肯定不可能挂在曾国藩的匾额下面。 陈知非写道:“倒厅之左为祖父母卧室,右为(亲戚)谭甲松卧室。谭政年轻时曾在此住过。堂屋右曾是祖父为家父陈赓准备之结婚用房。” 这个宅院是陈赓祖父陈翼琼修建的。很多书和报道陈赓大将生平事迹的文章中,谈到他童年时,都不能不提到他的这位不同凡响的祖父,但都毫无例外地把他的名字写成陈益怀。 不久前查到《陈氏族谱》,才得知这位祖父的名字是陈翼琼,字仑西,号培芝,官名益怀。生于1846年,殁于1916年,享年71岁。 很明显,陈翼琼这许多文雅名字,在他青少年时代是没有的,或者没有这么复杂。陈赓1944年5月在延安写的《我的自传》中,一开头就提到:“祖父出身贫寒,甚至衣不能掩羞。”衣服既然不能穿整齐,吃饭当然困难不少。所以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去给别人家当长工,干苦活,混碗饭吃。他从小喜爱武术,劳动之余,总要舞枪弄棒,因此力气过人,干活是一个好手,受到主家称赞,但是饭量太大,又使主家头疼,希望他全心全意地干活,而不要练武了。有一天,他干完活,拿起棍棒又照例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刷刷刷”地练了起来,主人就嘲笑说:“成天练个啥?黄鼠狼变猫,变也变不高。”意思是叫他认命吧。 陈家宅院大厅中挂的那个“变”字的中堂,首先就应在了陈翼琼身上。他练就的一身武艺和过人的体力,就说明这不是给地主当长工用的。因此听到这种伤人的嘲讽话时,终于忍耐不住了,一怒之下,撂“挑子”不干了,走上了投军当兵的路。 陈知非在《陈赓祖居图记》中也说:“曾祖父不堪其辱,愤而出走,投奔湘军,发誓要干一番大事业。从军后,骁勇善战,历粤、闽、燕、辽,积功至官拜花翎副将(相当于师长),御封‘武显将军’。光绪乙未年(1895年)防倭后遂解甲归田”。在风景秀丽的老家置了田产,修了房屋,“此后,日与渔农为伍。热心公益慈善诸事”。显然,他的那些文雅名字的完成,是从军以后得到擢升时的事了。 《我的自传》中也提了一句:祖父“幼从戎为官致富,善战闻于当时”。至于陈翼琼是怎么解甲归田的,陈赓没有说,资料也缺乏。有人说他是效忠大清朝廷的,但在转战各地时,看到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情况,使他产生了隐退之心;有人估计,他是感到朝廷腐败,对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等事的不满和军中倾轧,自己虽然勇武过人,却无力挽狂澜于既倒;也有人认为,他是觉得长期征战杀戮,并非他穷苦出身人的初衷。所以也有了这样的传说:他在和太平军的征战中,就曾高抬贵手、放过一些太平军的官兵……也许上述的因素都在起作用,他才在甲午战争后,放弃了军职,回到老家,过起了隐居生活。 当年嘲讽他的地主老财,当然不会想到,那句侮辱陈翼琼的话,成了他建功立业的催化剂。当年的“黄鼠狼”,不仅能长高,并且变成了一个能擒虎捉蛟的传奇人物。 陈翼琼有两个儿子,二儿子出生不久,妻子就病故了。此后,他和原先自己军中的一个熊姓女子结了婚。这个女人也富有传奇色彩。《陈赓祖居图记》中写道:“继曾祖母熊氏(1870—1930),四川重庆人,原为曾祖父军中一名骑士。美貌豪侠,雍容贤淑,精武艺善骑射。嫁与曾祖父后即按当地习俗改姓刘。继曾祖母刘,视儿孙若亲生,常于宅前教孙辈习武,深得后辈敬重。” 赫赫有名的武将军陈翼琼,放下旌旗战刀回到家中“热心公益慈善诸事。灾荒之年不惜卖田贷粮与本乡饥民。族中有窘于生计者贷以金,虽不偿亦不较也。老而无依者养之于家,直至安葬。乡里称其子孙之兴系曾祖父厚德之故”。陈知非这一叙述,其实说得还不够,《陈氏族谱》中写道:“他如社会育婴、桥梁、道路、慈善等捐,(陈翼琼)靡不尽赞助”;“乡之西有宝华庵者,为古刹,势将,公倡募重修,得以不圮”。 现在修复庙宇庵堂,更多是为了发展旅游业,而在封建的旧时代,从事这一工作,系弘扬佛法,普济众生,是惠及一方的大善事。没有料到的是,这个尼姑庵后来还成了陈家逃难的住所。 陈家宅院中的那个“变”字也应在了陈翼琼儿子身上。陈赓在《我的自传》中说:“父亲袭祖业,乡间微有声望。”因为陈翼琼有个训示,“令二子今后可读书,但不得从军,不得为官。”这就是说,陈家门庭在这一代改观了,开启了书香之风。 《陈赓祖居图记》中也曾提到:“祖父陈道良,字绍纯(1882—1945)秉承曾祖父正直、豪爽、乐善,但事农桑,常解囊济贫助困,享誉乡梓。” 究竟陈绍纯如何“享誉乡梓”?如何在“乡间微有声望”?陈赓父子都没有举出具体事例,但曾经是陈赓妹夫的谭政在回忆时却提到了一件事。 那是谭政在1927年9月11日参加湘赣边的秋收起义后,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有一天,他接到通知,到“前委”报到,见到毛泽东之后,毛的第一句话就问他:“你的老岳父陈绍纯先生还好吗?”这使谭政很惊奇。毛泽东解释说:“你原来的名字不是叫谭世铭吗?这是调你到前委来,从你的入党志愿书上看到的。你那老岳父可是个对社会、对革命有贡献的人!去年上半年,我在湖南家乡搞农民运动考察的时候,也到湘乡去了。见到陈绍纯先生,他说得很痛快:‘这个世道得乱透了才能分出个高低。’陈先生对我说:‘我把大儿子陈赓打发出去了,二儿子、三儿子也去搞革命了。这不,女婿谭世铭近日也去汉口投奔国民革命军了。’”毛泽东接着说:“这以后,我就注意了你的行动。就从卢德铭警卫团名单里找谭世铭,只看到有个谭政,没想到谭政就是你这个谭世铭。这一次,我要宛希先推选个前委秘书。宛希先说,前不久入党的那个谭政,是个知识分子,湖南湘乡东山学堂毕业的,从军前是个小学教员。参加秋收起义,上井冈山来了,表现很不错,革命很坚决,政治上很可靠。他古文基础好,字也写得工整,很适合协助我毛泽东做前委工作。随后,我叫把你的入党志愿书拿来看,看到你的现名和原名,这就对拢了。现在的谭政就是陈绍纯先生的女婿谭世铭。看到你也就想起你的老岳父了。哈,哈!” 从毛泽东这一席话中,可以看出陈老先生在陈赓出走后的思想变化和社会影响了。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