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庄子 | 上页 下页 |
三一 |
|
6 《大宗师》以义名篇。“大宗师”的“大”就是老子的“强为之名曰大”的“大”。大在这里指道。 “宗”就是老子说的“为万物之宗”的“宗”,即万物的主宰。“师”就是天地万物所效法。所以,《大宗师》是庄子对老子道的思想的发挥,写了真人体悟道的境界,其主旨是讲道是万事万物的主宰。 本篇的内容比较多,主要有:首先描述古之真人是什么样的:忘怀于物;淡情寡欲;不计生死,随物而变,应时而行;天人合一。接下来写了死生有命,日夜由天,人不能有所干预,在人任由天道支配,把人生,毁誉看破,无所谓得失,安顺于生死。然后是庄子关于道的简略而全面的描述。第四部分写了体道的过程。后面还有的部分写了“坐忘”和体道方法,等等。 在庄子看来,只有真人才能真正认识道。道的性质是:“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太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意思是:道是客观存在的,又是无为无形的;可以心传而不可以口授,可以领悟而不可以认识;自己为本,自己为根。没有天地之前,从远古以来就存在了;使鬼神变成了神灵,产生天地;它在太极之上不算高,在太极之下不算低,在天地形成之前产生不算久,年代比上古长也不算老。 紧接着又写了道的作用:狶韦氏(狶韦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维斗:北极星。)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意思就是:狶韦氏若得了道,用它开辟天地;伏戏氏若得了道,用来合阴阳元气;维斗得了道,就能永远不弄错星位;太阳和月亮得了道,就能始终运行而不停止总之,道在天地万物形成之前产生,自己为自身的根和本,它不依赖于其他任何事物而客观存在。而且,道的作用是非常巨大和神奇的,它能使任何得到它的人或物做成任何事情,哪怕那是看起来非常艰难的事情。 就因为道生天地万物,主宰一切,所以它是万物的“大宗师”,也就是“天道”,而天道的体现者是“古之真人”。在文章中对古之真人的描绘是:看破生死,生而不欢,死而不忧,睡着了不做梦,醒来时无忧虑,登高山不害怕,入水中身不湿,入火中不觉热,严肃时像秋天,温和时像春天,喜怒和四时相通,与外界事物协调一致,又随之变化无穷,与人相处很融洽而又不结帮成伙,性格坚定而又没有棱角;胸怀空虚恬淡而不浮华总之,他达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与天道合一的境界,这是庄子所标榜和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其实这只能是一种幻想,企图使自己置身于当时混乱、昏暗的社会之外。 7 《应帝王》以义名篇。“应帝王”,回答关于帝王治理天下的问题。帝王,是指不去自任帝王而统治天下。本篇主要是庄子关于社会政治的理论,其主旨在于要施行无为的政治,回复到原始社会的浑沌状态。 本篇一共分成七节。第一节描绘了理想的统治者纯真质朴,不用巧智。第二节里,庄子主张统治者不要主观行事,强作妄为,而要“正而后行”(意思为:先是正己而后才能推行敦化),让人们顺其自然。第三节仍然讲的是顺乎自然的种种方法。第四节讲明王治理天下时,对天下百姓施加影响而又不露痕迹。第五节通过神巫给壶子看相的故事,说明测知人的生死寿夭的不可信与失败,英明统治者应该虚己无为。第六节讲统治者不要滥用才能智力与技巧,而要虚心若镜。第七节通过浑沌的故事说明了统治者若是强作妄为就会引起的不良结果。 在本篇中通过阳子居与老聃的对话,表达了庄子无为而治的社会政治观点。故事写道:阳子居(阳子居:人名,即指杨朱,道家学派的人物,先秦古书中多称他为杨子或阳生、阳子居。杨朱,魏国人,主张为我。)见老聃,说:“在这里有一个人,他聪敏强悍,对事物看得透彻明白,学习道勤奋不知疲倦。像这样的人,可以和贤明的圣王相比吗?” 老聃说:“以这样的人跟圣人相比,就像胥吏不断变更治事为技艺所累,操劳形体扰乱心神一样,况且虎和豹因为皮毛的花纹而招来猎人,猿猴因为敏捷,狗因为会捉狐狸才招来被系上绳索,像这三种动物也可以和贤明的圣王相比吗?” 阳子居惊恐地说:“请问到底什么叫做明王之治?” 老聃说:“明王治理天下,功德覆盖天下,好像不归自己;化育万物而人民并不感到依赖他;得到功劳而不去称举表白,使人各得其所,而自己却站在不可识测的境地,与虚无之道同游。” 在文章的最后,庄子通过浑沌的寓言故事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治理社会的有为之害和无为之好。 南海之帝为倏(虚设的神名。),北海之帝为忽(忽:虚设的神名。),中央之帝为浑沌(浑沌:虚设的神名。)。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译文: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倏和忽时常在浑沌的地方见面,浑沌款待他们特别好。倏和忽就共同商量如何来报答浑沌的美德,说:“人们都有七窍用以看、听、吃喝、呼吸,惟独浑沌是没有的,我们试着给他凿成七窍吧。 “于是,他们一天凿成一窍,凿到第七天浑沌就死了。 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治理社会有为不如无为,批判了有为的法治政治,宣扬了顺应自然的无为政治。 本篇的主旨是无为的政治主张,继承了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批判了各家各派的政治观点,也反映了没落阶级虽愤慨但却无能为力的状况。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