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小说 > 赵匡胤 | 上页 下页 |
一〇四 |
|
朱元的部队,乃是唐兵主力,所以驻扎险要之地山北寨。由于他的投降,使唐兵实力大减。同时,唐军又是在无备情况下,遭遇突然袭击。所以二军混战不久,唐兵便全线溃退,一部人挤上战船向濠州逃去,一部分上不得船,只好沿河向东逃窜。 焉知,柴荣早已作了周密布置,许文真好不突然上得船来,喝令迅速开船驶出水寨,沿淮河东窜。谁知刚出水寨,只见河上一溜战舰顺流而下。却是周军新立起的水师,船势如同奔马,转眼到跟前,箭如飞蝗般朝许文真从船射来。 许文真做梦也没想到,平时水军薄弱的周兵,竟在一天之内,突然拥有了这么强大的舰队。他的兵将,本来已乱,上船是为了逃命,根本没法指挥,遇上这一阵箭雨,落水者不计其数。 许文真见势不好,保是仗剑呼叫,快快驶船。慌乱中,帆绳被射断,整个船帆“呼”地落将下来,那船便在河水打转,前进不得。 周军中的虎捷左厢都指挥赵晁,早已指挥船只逼近。赵晁大吼一声,一手执盾,一手执刀,早上跳上许文真大船;搠翻了几名唐兵。周兵随着大批跳过船来,在船上展开了一场白刃战,不一时便抵敌不住,纷纷跳水逃命。许文真见势不好,正想逃走,被赵晁一脚踢翻,活捉过去。只有那边镐,因驻在最后一寨,提任守尾之责,这一仗倒成了逃跑的先头部队,他带了自己寨内大部队兵马,沿河南岸向东逃窜。 焉知柴荣已经布置了兵马连夜赶往淮河上游,准备截击南唐溃兵。边镐正逃跑间,前方一阵战鼓之声,数千周兵截住去路,当先一将,正是大周名将李重进。拦住边镐在杀一阵,边镐也被活捉。 这时,周兵分三路追赶残敌,北岸,由柴荣亲自指挥;南岸,由李重进指挥;河中,由王环指挥舰顺流追击。直杀得唐兵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好纷纷投降,柴荣率众上追至涡口方止。 这一仗,唐兵战死,溺死和投降者,达四万余人,俘获战船二百余艘,军粮十余万斛。三个主帅全部被活捉。最后只剩几百骑残兵,逃入濠州去了。于是,南唐援助寿州的大兵六七万人,至此便全军覆没了。 第三十一章 力克寿州城 柴荣大败南唐紫金山六七万雄兵之后,一直追赶到涡口,便在涡口夹岸筑城二座,命名为镇淮军,并任命向训为镇淮军节度使,淮南行营总监。令其克日率本部兵马来此镇守。以威胁濠州的唐兵元帅李景达的军马。 岂知那李景达和监军陈党,接到紫金山援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之后,早已吓破了胆,留下濠州都监郭廷谓守濠州,他们二人都连夜南下渡江,逃回金陵去了。 世宗柴荣,接到唐兵元帅已逃,近期不会再有大战,便又回到下蔡。发出诏书,派人送交寿州,勒令刘仁赡自择祸福。 固守州城内的刘仁赡,自腰斩自己的幼子刘崇谏以后,心情忧伤过度,终于一病不起,卧倒在床,后来又得知周兵在紫金山大破唐军,来援寿州的唐兵已经溃退,这便更增了刘仁赡精神上的压力。终于使他陷入昏迷,不省人事,城内一切事务,全靠监军使周廷构和屯田副使孙羽主持。看看城中粒米皆无,援路已断。周廷构愁眉不展,对孙羽道:“寿州被围已经一年有余,目前粮食已尽,援军无望,城中数万军士和百姓的生命都寄托在你我身上,难道我们能眼睁地看着这些人饿死净尽吗!” 孙羽道:“为了数万人生命,也只有投降一途了。” 二人商量已定,又招来部将共议。事已至此,大家都无话可说。于是便由孙羽起草了一封降书,冒用刘仁赡的署名,派人送到周营请降。 柴荣览了降表,心中大喜,立即令窦仪起草诏书,派了宫门使张保续到城中宣读诏书,准于其归降。自刘仁赡以下,所有南唐官兵及百姓,凡不再抵抗者,一律不再追究过去抵抗周兵之罪,并宣布立即运粮进城,免费发放给全城兵民。一时城内欢声震地。 刘仁赡的大儿子刘崇让,随了张保续出城,到周营见柴荣谢罪。柴荣对他抚慰一番,让他回城而去。 次日,柴荣列兵于寿州城北,举行受降仪式。 周廷构、孙羽捧全军花名册和军械物资清册,并让士兵用抬架抬了刘仁赡,一同出城投降。 柴荣见刘仁赡昏迷不省人事,心中感叹,亲自扶着抬架着视良久,并发下诏书,说: 刘仁赡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个可比!予之南伐,得尔为多。 便宣布拜刘仁为天平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给玉带、御马。让仍抬他回城养病。当天晚上,刘仁赡便病故于寿州城内。 第二天,柴荣听到刘仁赡病故的消息,十分惋惜,又下诏追赠刘仁赡为彭城郡王,任命他的儿子刘崇让为怀州刺史。南唐闻知刘仁赡已死,也追封他为太师。 寿州被围一年多,为了烧火和城防需要,不仅树木被砍伐净尽,连房屋上的砖石木料和民间家具,都被拆用完了,整个城内已经残破不堪。柴荣便下令,将寿州迁到淮河北岸的下蔡,自此以后,下蔡便称为寿州了。 李景达和陈觉逃回江南,十万军马几乎损失殆尽。回到金陵,见了李璟,失声痛哭,伏地请罪。 李璟也两眼含泪,亲自下阶扶起,说道:“天不助我,干卿等何事!” 说罢,李璟想到近一年来,唐兵连战皆北,江北大片领土沦失。 柴荣千里迢迢,从开封府亲临淮南,而自己拥有强大水军,却连江也不曾过去。眼睁睁地看着南唐的一批宿将良臣,死的死,降的降,先后有二三十万大军,被周兵所消灭,他想到这里,不由猛地把龙案一拍,感慨地说:“朕要御驾亲征,誓与柴荣决一雌雄!” 李璟凭着一股热血冲动,这话脱口而出。 话刚出口,中书舍人乔匡舜却信以为真,慌忙跪下,启奏道:“陛下,万万不可!那柴荣乃浪迹江湖的一个商人罢了,性本粗野,不惜亡命,黩武战场,陛下金玉之体,文质之本,怎可与他相比?此议万不可行!” 说罢,连连叩首不已。 这个满怀忠诚的老臣,虽然这样说,但是从这话弦外之音来理解,无异是在说李璟在战场上不是柴荣的对手。这正好又揭了李璟的疮疤。 李璟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扭头问他的御林军将领朱匡业,刘存忠道:“二卿以为对付后周,应当如何守御,朕是否应当亲征?” 朱匡业沉吟了一会,却不正面地回答李璟的询问,只是背诵出唐宋诗人罗隐的两句诗:“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李璟是个文人,在朝廷之上,议事之时,李璟也常常背诵几句诗词,代替说话,这种习惯,也影响到他手下的大臣,常常用诗词来回答皇帝的询问。这时,朱匡业,也是循着李璟的思路说的,李璟刚说了“天不助我,”使朱匡业联想到罗隐的诗,不由脱口而出。 李璟又瞪眼去看刘存忠,刘存忠也想不出合适的话,只得开言道:“臣和朱大人同见。” 李璟叹了一口气。他被江北战火烤得焦头烂额,忧心如焚,才冲口说出了要御驾亲征的话,但这一瞬间的豪气,却被臣下一阵冷水给泼熄了。心中怎能不仇恨、难堪交织而来。用发抖的手指,指着乔国舜等人说道:“尔等竟说朕不如那个商贾鲁夫,自家怯战,却用这些败兴的话来沮丧斗志。国难见忠臣,尔等的忠又表现在哪里!” 他一怒之下,将朱匡业贬出京城,降为抚州副使,将乔匡舜流放到抚州,刘存忠流放到饶州。 处理了三位大臣,他冷静下来,想了想战争也就是危险,便不再提亲征的事了。 柴荣终于拔掉了寿州这颗钉了,心情十分畅快,在淮南整理了军队和政务之后,听到南唐主李璟已无力向江北派兵。而江北属于南唐的几个州,守军也力量微弱,只求自保,不敢再与周兵交战。所以,自己也感动精力疲惫,因南唐已对后周没有什么威胁了,且因天气渐热,又怕士兵不服水土而生病,便下令班师回京休整,仍令向训等人坐镇淮南。 三月底,柴荣乘船班师回京,四月中旬,回到了开封,趁这一段没有战事之时,整顿吏治、修订礼仪制度,下诏各地举荐人才,又做了不少大事。 不觉炎夏已过,到九月,秋高气爽,这时接到中书舍人窦俨的一道奏章。这窦俨乃是窦仪之弟,极有文才,后周的各种法令、制度,大都是他起草手定的,所以,极受柴荣重视。他在这份奏章中说: 陛下南征江淮,一举而得数州;再次亲征而平寿州,御驾所主,无往不胜,如今周师强盛,南唐势弱,周境大治,唐政混乱,如大军征唐,必胜无疑然而机不可失,兵贵神速,若陛下能率大军再次亲征,则百姓必可早日免除战乱之苦,人心归附,何愁中华不能统一。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