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传记·纪实 > 贞观之治 | 上页 下页 |
三六 |
|
紧接着要处理的,是安定局面,清除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太子建成的五个儿子,齐王元吉的五个儿子,都是“承”字辈的亲王,一概处死,清除出皇家的属籍。有人建议要将建成和元吉左右百余人及其亲属一并诛杀,而刚执行完任务的尉迟敬德坚决反对。滥杀的气势很快就被遏止了。李渊当即下诏,“国家庶事,皆依秦王处分”。 第二天,昨日在玄武门外奋力厮杀的原东宫系的将军冯立和谢叔方自出投降,薛万彻在李世民派来的使臣反复慰谕之下,也从山中出来了。李世民很大度地把他们都释放了。 六月初七,李世民被立为太子。李世民从此接管了处理全部国家政务的大权。原来秦府的一班谋臣勇将,都被安排到重要的岗位。一些原东宫和齐王府的官员也被李世民委以重任。 六月下旬,地方上还有一些震荡的余波。如益州(治今四川成都)行台仆射窦轨利用这个机会,收斩了与自己关系一直紧张的行台尚书韦云起,理由是韦云起家里有不少人是太子建成的宫僚。又如幽州大都督、庐江王李瑗,原本与建成有过秘密协定,答应在外做建成的奥援。面对玄武门事变的突然变故,他缺乏应对之策,最终成为自己一个下属谋取功名的砝码,被迫以谋反的态度站出来,被杀。 到八月初九(甲子)日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正式即位为帝的时候,玄武门事变的余波已经完全消除了。与事变相关的每一个人,都重新调整了自己的位置和心态,一起在等待着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 事变中起了关键作用的常何将军,也许由于态度不是很明朗,只是由于事先秦王的买通,才睁只眼闭只眼地把秦府兵马放进了玄武门,而不像敬君弘等力战而死,所以他在事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心情都异常复杂。他似乎也没有别的选择,尽管自己不可能列入新君的功臣名单,未来的官运也不可能太亨通,但他仍然是大唐的臣子。只是,以前他是李渊的臣子,以后他是李世民的臣子罢了。 §陆、开创贞观治世 不论如何评价李世民的夺权,事实是他终于当上了皇帝,并成就为后世景仰的“圣君”。李世民登上皇位,其实也背负着沉重的道德包袱。他是如何走出政变带来的重重阴影,在较短时间深谙治道政术、总结出光耀千古的为君之道与安民之道呢?当时的史官没有也不可能给我们留下直接的答案。李世民在位的前十年,是其帝王功业最辉煌的时期,也是太上皇李渊和皇后长孙氏都健在的时期。在国事和家事之间,我们是否能够找到一些李世民成长为贤明君主的线索呢? 1、走出阴影的那个秋天 “纷扰不知秋味重,昨夜寒意透被衾。”太子妃长孙氏走向窗前,打开窗户,窗外的世界,已经是八月秋日。 太子李世民一早已经去上朝。他离开的时候,意气风发,就像这秋天高而明净的天空。长孙妃微笑着送他出门。她的殿下最终完完全全进入了太子的角色。而长孙妃,才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疲惫。长孙妃回望来路,啊,才不过两个月,这两个月,她没有了时间的概念、季节的概念。 两个月前,高祖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在这皇宫威严庄重的高墙里,发生了一场兄弟相残的政变。极富戏剧化却又真实而残酷。政变的主角,是她的夫君,当时的秦王、如今的太子李世民。胜者王败者寇。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元吉成为刀下之魂。而她的秦王则成功地控制了局面。 高祖下诏大赦天下。建成、元吉诸党,一无所问。 他李家的人有着超常的睿智。深谙谋略、大器经国的高祖李渊在既成的事实面前顺水推舟。 七日,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诏书:“自今以后,军国常务,无论大小事皆由太子处决,然后奏知皇上。” 秦王不再是二殿下,他成了太子殿下。“太子殿下。”那天李世民回府,长孙妃迎着他行礼。他愣怔了半天,才回味过来,拥了他的爱妃进屋。“一时间,我还不习惯自己做太子。”他说。 “可你已经是太子。父皇已经把权力都交托给你。” “嗯?”太子看着爱妃的眼睛,他聪明的妻子的深而亮的眼睛。 “父皇的诏书,军国常务,都由太子殿下处决,然后奏知父皇。父皇只要一个形式上的知情权。” “是啊!”太子摇摇头,“父皇把权力都交托给我了。我该想着处理国事了。” 第二天,太子一早起来,精神焕发。他说:“你看,我这样面对百官,可以么?” “殿下大有太子风范!”长孙妃欣赏地打量他,赞道。 但是长孙妃很快发现,身为太子的李世民,每天早上出去时,精神饱满,像是鼓足了风的帆。但到了晚上,回到寝殿,他明显地疲累、紧张甚至不安。他有时候会半夜突然惊醒,惊惶地说:“不,不,这储位本该是皇兄的,不是我的。” 长孙妃一双美丽果敢的大眼睛看着他。这不是她熟悉的李世民。她十三岁来到李家,李世民是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慢慢地,他成长为南征北战的将领、志得意满的秦王。他永远充满活力、充满自信。但是如今,政变的阴影困扰着他,皇兄皇弟的影子困扰着他,令他不安、紧张并且疲乏。 长孙妃感到心疼。她知道,自己不管是秦王妃还是太子妃,她永远只是李世民的妻子,她的世界只有一个中心——李世民。李世民的得失成败便是她的得失成败,李世民的世界便是她的世界。 所以,每次每次,她都会用她女性特有的温柔双手,擦去太子头上的汗水,安慰他说:“太子之位,本不属于任何人。谁得到了,就是谁的。” “可我是从皇兄手里把它夺过来的。我杀死了他。”太子犹自惊惶不定。 “你只是争取了现在的一切,殿下。”长孙妃道,“殿下是治国贤才,但殿下不是嫡长子。眼下发生的一切,只是出于无奈,只是一条没有办法选择的路径。殿下走过来了,就该想着继续往前走。回头路是无论如何也没有的。” 长孙妃也明白,无论怎么解释,政变都只是政变,杀害兄弟的事实,永远都抹不去。但她必须让太子坚信一个信念:“这储位,你要么别去争取。既然争取来了,就不要暴殄天物。”这些逻辑,太子再清楚不过。只是目前,他的内心被愧疚感负罪感缠绕,正沉陷于感情上的脆弱之中。 李世民生于大隋盛世,长于隋末乱世。他看到过盛极一时的隋帝国,怎样在雄才大略的隋炀帝手中葬送。他带着一支南征北战的队伍,消灭了一个又一个与唐朝并存的政权。在疆场上获胜时,李世民得到的是满足和自信。这种满足和自信深入他的血液,会是他毕生的财富。现在,他的满足和自信只是暂时被不安的乌云遮蔽。长孙妃要帮他拨云见日,帮他找回自信。 “李瑗反了,李瑗反了!”这一日,太子回来,口中连连道。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