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小说 > 扬州八怪传 | 上页 下页
二〇


  古庙读书,朝夕相见的只有和尚。他还写信给弟弟对和尚大大议论了一番,说是要尊重和尚,削去头发便是他,留起头发便是我。说和尚也有杀盗淫妄贪婪势利的,是佛之罪人,但是秀才也有不仁不智无礼无义的,说是和尚不必骂秀才,秀才也不必骂和尚。古庙读书,有时也有朋友来,《诗钞》中有詠袁梅府送兰故事。“多情只有袁梅府,十日扁舟五去来”,这位袁公送的是秋兰,大概是知道板桥善于画兰竹的罢。板桥的诗未署年月,但从“秋兰一百八十箭,送与焦山石屋开”的字样看,可能便是雍正十三年罢。

  读书之余,板桥去过江村,去过润州的南郊。南郊冈峦起伏,绿树葱茏,其间有处招隐山,修竹溪泉,松林红叶,景色尤为恬静明洁。此山为东晋戴颙隐居处,也是梁代昭明太子读书处,山上留有读书台与增华阁。招隐山上的招隐寺,有“读书人去留萧寺,招隐山空忆戴公”之联。板桥往日游寺,和招隐的和尚交过朋友。读书之余重游相隐寺,一口气写了五首五律。游览的时间是在五月,在曲径处喝了山泉,渡水时步履如飞。到了山上寺内,满头大汗。和尚见了旧友,兴奋得脱了袈裟,让客人揩汗食瓜,在竹榻上小卧。板桥熟不拘礼,支枕看花,其乐融融。接着入了禅房,细品新茶,僧俗谈得十分投机,便吮墨吟诗,雅兴不浅。天色将晚,山风飕飕,和尚只好裹起僧衣。这时俯瞰山下,僧人归寺,背着一筐新果,过桥转树,走了上来。归鸟喧哗,山光幽暗,再回焦山是来不及了,这天晚上,僧俗抵足而眠,必然又是一番彻夜长谈。

  焦山读书之年的八月,雍正皇帝去世,子弘历即位,年号乾隆。乾隆是年25岁,胸怀宏图大略,对雍正朝廷弊政多所革新。年轻的皇帝决定元年会考,擢拔才人,不得因朝臣更替延误。朝廷新旧交替,也给郑板桥出人头地以希望。会试前的冬日,他便买舟北上,以防误了考期。据说船家十分贫苦,衣衫褴褛。无事闲谈,才知道船家老母卧病,儿女幼小,生计艰难。板桥十分同情,但囊中银两要供京中使用,爱莫能助。正在这时候,安宜方向来了一条大船,船上灯烛辉煌,笙管齐鸣。

  看船上的旗帜,知道是新任扬州知府的官船。板桥暗暗关照船家将船横开,挡住大船。船家害怕,板桥表示,一切后果,由他担待。民船拦路,差役过船抓人,板桥便大摇大摆地上了官船,说明有民情要上告。纸刚铺开,板桥便连写三个大大的“苦”字。知府说,有什么冤情,直接说吧。板桥连续写道:“苦苦苦,苦苍天,天子新丧未半年。山川草木犹含泪,府台船中唱采莲。”然后从怀里摸出两方图章盖上一方“郑燮”,一方“板桥”。知府对板桥早有所闻,此时脸色大变,连忙关照停乐,起身深揖。他知道板桥入京应试,请举人入京要为乡里美言。板桥指指船家,要知府周济。知府无法,只好掏了一笔银子。这时,板桥才大笑过船,继续北上。

  乾隆元年四月十五日,是板桥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张挂的大清乾隆元年丙辰科进士题名录上,赐进士出身的二甲九十名名单上,有“郑燮江南扬州府兴化人”字样。九十名二甲进士中,还有一名扬州江都人金门诏,排名三十八。板桥大喜过望,但是也暗暗捏了一把汗,因为他排名第八十八,在二甲中倒数第三。中了进士,免不了有一番应酬,见到许多王公大人,参加恩荣之宴,也免不了随队在京师大街上炫耀一番。此时板桥44岁,在进士的队伍里多少显得苍老一点,但一登皇榜,就是跳了龙门,跻身贵人之列。

  贫贱数十年,终有今日,在同乡庆贺声中,自然无限欣慰。回到客邸,兴奋之余,画了一幅《秋葵石笋图》以自贺。他自题道:“牡丹富贵号称王,芍药调和宰相祥。我亦终葵成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他不以牡丹芍药自许,也不掠一甲诸人之美,“相随”两字,标明了他的二甲八十八名之地位。他以秋葵自况,是经过一番考虑的。一个出生于水乡的穷书生,本来也很平常,今日扬眉吐气,在皇家擢拔的才人中,也能占一席之地了。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中了进士,吏部诠选时,不能立即授官。按板桥的想法,最好是能谋一京官,在六部占一个职务。这时刻免不了有若干友好传授他以进身之道。他拜访一位当权人物,以谈韩愈昔日上宰相书为由,呈诗求取官职;他又以诗呈一位炙手可热的长者,有“欲寄情人羞自嫁,把诗烧入博山烟”之句,看似委婉,其实是急切地透露出心事。板桥为人直率,心里想什么,笔下就写什么,他还不谙官场求进种种窍门,或求其裙带,或赠其所好,他以为他的诗笺一到,达官们便怜才破格,授他一顶花翎。这一切都落空了。这时候,他还结交了一批文士官员,其中有国子学正侯嘉璠,中书舍人方超然之类。

  他们的官职不足以提携板桥。他还结识了画家图牧山。牧山这个人脾气很怪,板桥和他论画,步行了很远的路,一直跑到沙窝门的一处野庙中访着了他,他慢慢地洗碗烹茶,书画之事,“绝口不一言”,也实在是个怪人。板桥还有一首诗,说是“十日不能下一笔,闭门静坐秋萧瑟。忽然兴至风雨来,笔飞墨走精灵出。”论者往往以为这是板桥自述创作过程,其实是赠图牧山之作,描写的是牧山的创作情况。这位满人也实在是很有个性的,象这样的人当然于板桥仕进无补。待命京中一段时间,板桥还与许多和尚关系密切,谈禅论道。看来乾隆元年是板桥希望与失望并存的一年,最后“惭予引对又空还”,回到家乡有进士的头衔,但是自己的想象未能如愿,未曾谋到实在的官职。

  乾隆二年,板桥回到扬州,首先受到朋友的祝贺。他遇到早年同学顾万峰,是在风雪天。两人对饮以后,先到史阁部墓凭吊一番,又到董子祠内外看看。两人边走边谈,板桥的谈吐使得老同学十分诧异:“亦有争奇不可解,狂言欲发使人骇。下笔无令愧六经,立功要使能千载。”在顾万峰看来,老同学中了进士,转眼就是人上人,可是没有学上官腔官调,说出话来依旧一片天真,直道肺腑。他预祝他保持这片赤子之心,将来为民父母时,能够知道老百姓的痛痒。

  中了进士,得以和家乡的官员往还。高邮州的知州傅椿专门乘船去拜望过他。傅公颇有政声,他写了长诗详细地描写当日高邮水患和傅公治理的情形,颂了德政。他还给江南布政使晏斯盛献过诗。在丙辰礼闱时,晏供职鸿胪寺,拉关系也可以说是板桥的老师,板桥感谢他“惭愧无才经拂拭”,他于是“也随桃李谒高山”,告诉他自己有吏治方略,求其引进。乾隆四年,他还呈诗两淮盐运使卢雅雨。因为引荐碰到一些困难,他发牢骚说是“吹嘘更不劳前辈,从此江南一梗顽”,不想做官了。灰心归灰心,晏斯盛、卢雅雨一类高官帮他吹嘘也是免不了的。于是,板桥结识了一位京师的权贵:圣上的叔父慎郡王允禧。

  允禧是康熙皇子,字谦斋,号紫崖道人。他酷爱书画,喜欢接近文士,待人谦和。板桥结识允禧,最好不过的媒介,诗、书、画三者而已。允禧向吏剖推荐一个进士,于公于私均无不合。尽管目前手头尚无直接材料可资佐证,但在意想中,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