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袁崇焕 | 上页 下页
三三


  在战、守的同时,袁崇焕还利用和谈作为缓敌之计,争取时间,修整装备,巩固边防。这就是所谓的“和为旁著”。宁远战后,由于高第撤防,后金破坏,使军民大量集结关外四城,出现了“地隘人稠”,粮饷紧缺的困难局面。因此,急需修复锦州、中左、大凌等城,“业移商民”,广开屯种”。为了避免“城不完而敌竟至”,中途而废,袁崇焕提出“以和之说缓之”,这样待敌人知道,“则三城已完,战守又在关门400里之外,金汤固矣”。

  袁崇焕的“以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的战术原则,是在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军事实力和各自特点的基础上确立的。在这个原则中,“战、守、和”三个方面层层相因,互为前提,即所谓“不战何守,不战不守而又何款?”同时这三方面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它强调“守为正著”不忘乘间击惰,出奇制胜。主张“战为奇著”,必定在坚城固御的前提下相机而动,决不盲目出兵。坚持“和为旁著”,却是立足战守,旨在麻痹敌人,争取时间,更好的打击敌人。这样,使“战、守、和”三个方面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有效地指导了抗金斗争的进行。

  在贯彻以守为主,以战、和为辅的战术原则时,袁崇焕还十分强调要循序渐进,“逐步而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即“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

  他主张“战则死战,守则死守,步步打实做去”。

  他反对空言,认为只要做在实处,“不必侈言恢复,而辽无不复;不必急言平奴,而奴无不平”。他的这种讲求实际的方针,使他在防守时,处处坚备,决不草率应付。在迎战时,力求稳操胜券,决不急功近利,做到“行军决策,莫不动出万全,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取得抗金斗争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五)统筹全局的战略布局

  随着袁崇焕事权的提高,责任更加重大。崇祯元年,他出任蓟辽督师后,除了着力于宁锦防线的巩固之外,进一步把目光转向抗金斗争的全局布防上。他从“五年复辽”的战略目标出发,进行全面军事规划,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蓟门守备。努尔哈赤、皇太极两次在宁、锦城下受阻,自知宁锦防线固若金汤,坚不可摧,于是将进攻目标转向蓟边。这样,明金战争的主要战场即由辽西走廊移到蓟门边外。袁崇焕作为蓟门督师,及时地估计到后金的意向,了解了这种正在变化的边情,多次上疏,“指陈利害”。他说:“夫辽已能抗奴,夷即变奚为?惟蓟门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万一夷为向导,通奴入犯,祸有不可知者。”他建议朝廷一定要“严饬蓟督,峻防固御”。为了防患于未然,袁崇焕还派出参将谢尚政前往蓟门增强守备。

  联络蒙古,抚西拒东。明金对峙以来,蒙古成为双方极力争取的对象。为了削弱敌人,取得外援,袁崇焕提出“抚西虏以拒东夷”的方针,力主联络蒙古,以作藩篱,防止后金直趋蓟边。他说:“今日之计,我方有事于东,不得不修好西虏,即未必可用,然不为我害,即以为我用矣。”“西款一坏,我得一意而防奴”,使“奴穷于无所与”。为了实现款虏制夷的方略,袁崇焕平台召对后,力荐一向主款、并在蒙古诸部中素有威望的王象乾为宣大总督。当塞外灾荒,蒙古哈喇慎诸部“粮食无资,人俱相食”,困苦不堪时,袁崇焕为安抚和争取蓟镇边外的蒙古部落,具疏请求以布米救济他们。他说:“我不为各夷所依,夷遂依奴以自固。”“不如因而树德,存数种于外,他夷入犯,我得以藉作藩篱。”于是“召至于边,亲抚慰,皆听命”,削弱了后金对蓟边的威胁。

  整顿皮岛,以为牵制。天启初年,当辽东相继陷落时,毛文龙却率兵占据东江,设镇皮岛。东江“凭险可以设疑,出奇可以制胜,水陆齐通,接济则难,战守则易,有可据之地势”。因此“东江一镇乃牵制之必资也”。而驻守东江的毛文龙却是一个骄恣妄为,糜饷无功,暗通后金,不听节制的奸佞之徒。他在初期虽也曾几次出兵深入后金属地,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但随着实力的扩大,日益跋扈难制,俨然成为割据一方的藩镇。结果非但“犄角无资”,反而“掣肘兼碍”。袁崇焕五年复辽,意在巩固宁锦,安抚蒙古,加强蓟备,形成抵御后金的巩固防线后,即以东江为突破口,加强蓟备,形成抵御后金巩固防线后,即以东江为突破口,逐渐向辽东推进。这样毛文龙占据皮岛就成为袁崇焕推行“恢复当从东江做起”的战略部署的障碍。在屡次劝说、诱导不成后,袁崇焕果断地除掉了毛文龙。接着安抚士卒,除毛文龙外,“不更处一人”,整饬军队,核查兵马钱粮,“精壮者籍之为兵,老弱者散之归农”,加强了战斗力。同时开释毛文龙“禁苛诸人,与籍没人妻女为妾为婢者”,使皮岛初步得到整顿。

  从以上措施可以看出,袁崇焕对恢复辽东已作出精心的战略部署,即在巩固宁锦防线的前提下,北联蒙古,南接皮岛,进而沟通朝鲜以形成对后金的半环形包围圈,然后取道东江,“以正为奇”,步步推进,实现五年复辽的战略目标。

  可以设想,袁崇焕的措施如果能够凿凿落实,是完全有可能实现其复辽计划的。但一则袁崇焕所依赖的明廷太腐败,对袁崇焕的措施处处作梗。例如,袁崇焕加强“蓟备诸疏,累累千言”,均被搁置,不了了之;提出接济蒙古的建议,也被认为“借寇资盗”、“严行禁止”。所以,使袁崇焕的措施并未很好落实。

  再者,袁崇焕的敌手皇太极老谋深略,往往先发制人,破坏袁崇焕的部署。正如袁崇焕自己所称:“我欲舍西虏而厚其与,彼即攻西虏而伐我之交。我藉鲜为牵,彼即攻鲜而空战之据。我藉款愚之,乘间亟修凌、锦、中左以扼其咽,彼则分犯鲜之兵而挠我之筑。”真是“著著皆狠,而著著不后”。当袁崇焕擒杀毛文龙后,尚未能彻底整顿东江,后来先已假道蒙古,直趋蓟门,使“东江出奇”的计划成为泡影。然,尽管如此,我们认为袁崇焕在五年复辽的战略布局上仍表现出驾驭全局和远见卓识的军事才干。

  袁崇焕在“熟谙夷情”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战略战术思想,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军事措施,成功地抵制了后金的进攻。他作为一个杰出的爱国将领和卓越的军事干才永远受到后人的崇敬与爱戴。

  [完]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