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夏完淳 | 上页 下页
二八


  朱彝尊评说为:“大哀一赋,足敌兰成。方之古人,殆难其匹”。屈大均则说:“至今读大哀一赋,淋漓呜咽,洋洋万余言,而犹似未尽。呜呼!麦秀、黍离之短,大哀之长,固皆与风、雅同流,春秋一贯,为一代之大文,谁谓古今人不相及也!”据说当时的大儒,在清朝做官的吴伟业见到《大哀赋》,愧敬交加,痛哭三日,作传奇《秣陵春》寄寓亡国之悲。现代著名文学家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说:“天才横溢,哀艳惊人。”可见其文采弘逸,淋漓怆痛。郭沫若在《今昔蒲剑今昔集》中说:“就因为有这血淋淋的实践浸透着,所以他的词赋,尽管有好些还没有脱离掉摹仿前人的痕迹,而却十分动人,往往有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之慨。例如他那首万言以上的《大哀赋》,那分明地摹仿庾子山的《哀江南》,但那沉痛和清新的地方比起后者来觉得还要使人伤心而醒目。”

  就这样,自夏至冬,完淳便一直隐居在侯家寓所里写作,同时密切关心外面的情势。侯家此时除了侯峒曾父子遗留下的几位寡妇外,曾显赫一时的“嘉定六侯”就只剩侯岐曾和大儿子侯玄了。昔日繁华的侯家宅院此刻已是人去楼空,屋多人少。夏淑吉一人在松江和嘉定间奔波忙碌,不但要照顾侯家,还要照顾已削发出家的母亲盛氏等人,憔悴不堪。

  此时她住在嘉定,完淳在写作间隙便在院中小立,与姐姐抚今忆昔,不胜感慨。他把自己写的《大哀赋》和怀念妻子的闺怨词给姐姐看,姐姐也把自己写的怀念丈夫的悼亡诗给他读:“清秋渺渺夜云开,枕簟萧条鸿雁哀。嘹呖一声惊别梦,灵衣仿佛倚妆台”。

  完淳一边体会着姐姐对姐夫的良苦思情,一边想起这位自己最敬重的姐夫的音容笑貌,想起自己曾立下的希望今后解救天下所有像姐夫一样被功名所困的读书人的宏图壮志,这一切虽然相距并不遥远,然而现在想来,似乎已是隔了几世,国家都已破败,当年的这些太平时期的希望又是多么好笑,多么不值一提,它们就像他早去的少年岁月一样,已经化为了泡影。就连他自己的生命,也是朝不保夕,危如累卵。也许一年后,也许几载中,自己的妻子也会像姐姐那样,念着悼亡的诗词,在悲忆与寂寞中度过剩下的漫长人生。

  生活是多么无情啊。

  当然,姐姐在苦难中还有希望,她唯一的希望,也许也是侯家唯一的希望,就是9岁的侯檠。此儿自幼聪明,与小时的完淳颇为相似,完淳及侯岐曾、夏淑吉对他都寄予了极大的希望,似乎他们无法完成的事业,将会由这个孩子来承担。完淳经常抽出时间,与侯檠谈论经书,为他指点学业,希望今后外甥能有所成。

  时光在悄悄地流逝。完淳待外面风声稍小后,便离开侯家,来到嘉善岳父钱彦林处,与岳父、妻子团聚。

  小别胜新婚。当饱经离乱之苦的一对少年夫妻重新见面时,都感慨万千,泣下如雨。在完淳眼里,秦篆那丰满莹洁的脸庞如今变得那样瘦削苍白,令人顿生爱怜之意;在秦篆眼中,完淳昔日风流潇洒的神态也已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是一种经历过无数变故悲痛的人所特有的沧桑与沉郁。他们执手相望泪眼,都无语凝噎。

  钱彦林站在一边,心绪也十分复杂。这个在6岁时就曾向他提出过“今日世局如此,不知丈人所重何事?所读何书?”的少年,既是他的爱婿,也是他的战友。完淳已没了父亲,自己也没了大儿子,他们之间似乎更亲了一层,他信任完淳,完淳也敬重他,在这瞬息万变的情势下,他急需和这位战友好好商谈一下国事,再振雄图。

  此时在太湖一带,抗清复国的战火也一直此起彼伏,从没有停歇。自吴日生殉国后,曾有一位明朝的监军副使朱大定统领了吴日生的军队,据守太湖。不久,朱大定患病为清军俘虏,不屈身死。这时白头军一部分为吴日生部下名将周瑞所领导,仍在太湖进行斗争,一部分为苏杭提督吴胜兆所改编,吴胜兆的实力,顿时更加雄厚,就遭到了清廷的猜忌。那时吴日生的谋士戴之儁正在吴胜兆幕中,就劝他反正,遂背叛清朝政府。

  这时已是1647年的春天了。夏完淳的老师陈子龙积极参与了此事,一直来往于松江、嘉定和嘉善之间的完淳从老师那里也知晓了他们的计划,并写信给姐姐通告了这一好消息。

  此刻宁波、绍兴一带,明朝在江上的军事虽然溃败,但还有黄斌卿扼守舟山,明户部郎中沈廷扬也来到舟山,戴之儁联系舟山明军,约黄斌卿率师由海路北上,共同攻打松江。黄斌卿畏首畏尾,犹豫不决。

  沈廷扬再三督促说:“事机之来,间不容发。”于是决定了由海道北取吴淞。沈廷扬和鲁王方面的张煌言、张名振率领军队,泛海北上,不幸路遇飓风不能如期与吴胜兆会师,吴胜兆孤立无援,又加部将变心,遂被部将送交总督究治,后被杀。戴之儁和沈廷扬也被清军所擒,不屈而死,张煌言、张名振侥幸逃脱。

  吴胜兆反正的事件发生后,清廷大为震惊。为着要“肃清余党”,以儆效尤,遂叠兴大狱,牵连了大批爱国人士。吴胜兆被杀后,陈子龙为避追捕,由夏完淳的叔父,已经出家的夏之旭护送奔往嘉定,告急于侯岐曾,岐曾急忙将他藏在仆人刘驯家,后来风声更紧,又把他送到昆山顾天远的住所躲藏。不久大队官兵追捕至嘉定,以藏匿陈子龙为罪名抓获了侯岐曾,总兵巴山又遣人到顾天远家抓住了陈子龙,将这个“朝廷钦犯”锁在舟中,押往南京。船泊在跨塘桥下时,陈子龙趁守卫的兵士没有注意,跳水自杀,年仅39岁。这天是1647年夏历五月二十四日。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