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夏完淳 | 上页 下页 |
前言 |
|
在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祥和安宁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生活。青少年关注的是自己的学习、事业、爱情、家庭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可以去游乐场所尽情玩耍,也可在温暖的小巢中欣赏音乐、阅读书籍生活就像流水一样平静。没有人担心这和平的生活条件是否会失去,也很少有人经历过威胁生命的战火,遭受过外族的侮辱。然而,就在那并不古老的历史长河中,便有着许多和他们一样年纪的青少年,为了挽民族于倒悬,为了保全民族的气节和人的尊严而毁家纡难,投入到滚滚的烽烟中去。伟大的抗日战争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再上溯几百年,我们便会遇到历史上又一个变动的时代:明末清初。这同样是一个充满血泪与不屈抗争的可歌可泣的时代。尽管从今天的角度看来,满族也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这场斗争是满汉地主阶级之间争夺剥削统治权力的斗争,是封建王朝内部权力的更替,但在这“天崩地坼”时代进步官员、知识分子及广大劳动人民面对清朝统治者残酷镇压与奴役所表现出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则永远值得我们敬佩。这种精神,上传屈原、岳飞、文天祥,下启林则徐、魏源、孙中山以至抗战时期的爱国民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结晶与再现。忠、孝这中国传统的伦理规范所产生的强烈审美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夏完淳就是抗清义士的杰出代表。他之所以为后人广泛传扬,不止因为他高昂的抗清激情和民族气节,还因为他就义时尚不到17岁。17岁,正是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许多人在这个时候尚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人生观还刚刚建立。但是,夏完淳这个早慧的“天才少年”在民族危亡、生灵涂炭的乱世迅速成熟,以17岁的年龄做出了连成人也要为之叹服的壮行,并留下了不少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诗文,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 幸运的是,在明、清之际的爱国诗人中,他是作品保存得比较完整并受到后世重视的一个。早在辛亥革命以前,夏完淳就引起柳亚子、陈去病、汪辟疆等人的注意,汪辟疆在《三百年前一位青年抗战的民族文艺家》中这样评价他:“在我国过去几千年的史册上,的确产生了不少‘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民族英雄。但是他的年龄,仅仅只有十七岁;他的文学,几至无体不工,虽然不能和徐陵杜甫、李商隐、辛弃疾这一般人入齐驱之辔,(却)的确是步着他们的后尘,走入了他们共同的途径与他同时的鼎鼎大名的文人学者。也要向这一位青年文艺家五体投地的致最敬礼。” 夏完淳,是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儿子,同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的思想当然还有狭窄的一面,比如他深受封建士大夫的影响,奉朱明王朝为正统,不能正确认识农民起义军的本质等等,因为在那个时代,爱国者往往把忠君作为表现爱国思想、从事爱国活动的形式,这是所有封建时代爱国者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这些局限性都不能掩盖他身上夺目的光辉,尤其在国难深重的时候,这种光辉就更加灿烂华美。郭沫若在抗战时期以夏完淳事迹为基础创作的话剧《南冠草》曾激动过多少誓以热血拯救祖国的中华儿女!今天,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但对祖国的义务没有变,青年人追求向上、追求真理的激情没有变,因此在他的身上,我们同样能汲取许多做人的力量。 对青少年来说,夏完淳这个人物有着不可磨灭的榜样作用,而且他的无论是做人还是事业的成功,都很有值得人们深思的价值。在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关于神童的记载,但他们大多只是天上的流星,闪烁一时便没了光彩。王安石那篇著名的《伤仲永》对这种情况加以了分析,对社会上不正确的培养神童方法进行了指责。确实,这些天资聪慧的孩子将来有可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但盲目的吹捧迎合只能让这些还未完全成熟的孩子丧失进取心和清醒的认识,飘飘然不知天高地厚,同时又不再继续学习,因此大多数孩子很快就江郎才尽,像仲永一样沉溺于大人的指挥和机械的创作中,“泯然众人矣”。 现代研究也证明,一个人最终的成功,不只取决于他的智力因素,更取决于他的非智力因素。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尚的思想品德、永不屈服的意志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才的标准。正如郭沫若感叹的那样:“夏完淳是一个神童,五岁知五经,九岁善词赋古文,十五从军,十七殉国,不仅文辞出众,而且行事亦可惊人。似乎在教育学上也是最值得宝贵的事例。” 夏完淳的辉煌,不能不说是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学提供了一个经验,即怎样的后天教育才能使一个人幼时的聪明才智转变为成年时的栋梁之资。“夏完淳是成功了,那是因为他具有好的家庭,好的亲眷,好的师友,好的时代,一言以蔽之,便是好的教育”(郭沫若)。今天我们的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在他们身上寄予了极大的希望,怎样利用古人的经验教育自己的后代,特别是不光教给他们知识,还教给他们对待逆境的精神,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夏完淳的成功,应该成为教育学上的一个借鉴。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