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王阳明 | 上页 下页 |
三〇 |
|
嘉靖四年十月间,在王艮等弟子的努力下,阳明书院在越城建成了。从学院遭人反对到书院的建成,这是向前走了多么大的一步啊!阳明书院更为广居博学之士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成为阳明学派传道授业的重要场所,经常举办一些讲会活动。为此,王阳明还专门制定了讲会的条约,要求主讲人学术地位平等,争论自由民主,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言,讲完后别人也可以站起来反驳,这无疑为每一个人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 在授知识的过程中,他经常教导弟子要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即知行合一的问题。并且明确地指责当时的政治风气和学术风气一团糟的现实。 这一点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弟子。弟子王畿,钱德洪等也是非常憎恨腐朽的科举制度,怨恨它让一批真正有才华的人名落孙山,而榜上有名的多是只会背八股条文的迂士。于是,他们就决定不参加科举考试,不去做官,还特意在山坡上修了一个别致的小亭,取名为“远俗亭”,意思要与那些假学者彻底决裂,决不同流合污。 王阳明知道后,并没有赞扬他们的做法,而是教导他们说:“吾非以一第为子荣也。顾吾之学,疑俗者半,子云京师,可以发明耳。”我的学说,怀疑相信的人各一半,你们去了京师,还可以到处讲授啊! 其实,这只是王阳明让他们去考学的借口,在王阳明心中有更大的人生哲学,这就是要以学术和教育来救国的愿望,“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有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他叫弟子去参加科举考试,只有考上了才能当官,才有权力去救国救民,否则一介书生,又哪有本事让天下人信你、听你呢? 至于科举的腐败,光说也不行啊,只有当上大官才有能力去改良它啊!这才叫忍辱负重,取回正果呢!当弟子明白了王阳明的意图,更是对恩师敬佩不已。 王阳明对弟子的悉心教导就是这样一年又一年地继续着。“花开花落,春去春回”,王阳明毫不保留地将自身的所悟所感点点滴滴传授给弟子。直到嘉靖六年九月,广西少数民族叛乱,王阳明才不得不停止教学,以苟延残喘之躯去报效朝廷,再一次充当拯救明王朝危机的“救国手”,谁知这次,王阳明鞠躬尽瘁,为国效忠,他的弟子再也没有机会听恩师的谆谆教导。 从正德十六年九月到嘉靖六年九月,王阳明专门从事教育整整六年。在这六年的时间里,他呕心沥血,尽职尽责,培养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才学的弟子。其中浙中的钱德洪,王畿,陆澄,黄宗明;江右的邹守益,欧阳德,陈九川,何廷仁;北方的大吉;南中的黄省曾;楚中的林信;泰州的王艮等后来都成为阳明学派支系的开创人物,对于阳明学说的传播和发展作了重要的贡献。 不仅如此,王阳明还写了许多篇著作流传于世,《传习录》由原三卷增至五卷,《文录》四篇亦刊行于世,多篇理论著作如《稽山书院尊经阁经》、《亲民堂记》等也广传于世。使我们更容易、更全面地理解王阳明的思想体系,让我们今天更方便地找出可取之处,古为今用,少走弯路。看来,我们还真要感谢王阳明啊!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