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王阳明 | 上页 下页
二五


  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也就是王阳明顺利平定江西浰头之寇,凯旋归朝的那年,因为功劳大,皇帝不仅升他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还奖赏给他大量的金银财宝。与此同时,当时在朝廷权力很大的国舅(皇后的亲戚)可有点儿急红眼了,他愤愤不平地想:你王阳明也太不会做人了吧,那些金银财宝哪有不上供给我一点儿的道理。他仗着是皇亲国戚,竟然指使手下,向王阳明暗示:送一半金银财宝给国舅,否则你王阳明以后可有好果子吃了。

  刚正不阿的王阳明却偏偏不信这个邪,你国舅贪得无厌,搜刮民脂民膏,百姓早已恨你恨得咬牙切齿,我怎么还会用肉包子打狗,这不是有去无回吗?况且河南连续两年大旱,颗粒无收,我还打算用这些钱去救济灾民呢!虽然这些金银财宝看起来不少,可对于千百受苦的百姓,仍是杯水车薪。对了,何不趁这次机会,好好惩治国舅,让他搜刮的民脂民膏,取之于民,又用之于民呢!

  王阳明主意打定,他就开始用“心”去考虑计策如何实施了。他没有像其他刚毅诚实的大臣那样,直接上书给皇帝,禀告国舅的罪行,请皇帝裁决。王阳明知道,这无异于用鸡蛋去碰石头,皇帝一定会“胳膊肘儿向里拐”,弄不好倒被反咬一口,不但告不倒国舅,说不定自己还得再罚到龙场去,王阳明才没有这么傻呢!

  只见王阳明穿戴整齐,假装要去送礼的样子,去国舅的府第登门拜访。国舅一听传报,王阳明来了,一阵冷笑,暗中思忖:看来你王阳明再狂,再有才能,也逃不脱我国舅的手心,还不是得乖乖地送上门来。

  “有请王阳明。”国舅傲慢地坐在太师椅上,只等王阳明供奉财宝。只见王阳明进得厅堂,毕恭毕敬地向国舅行完礼,按宾客的规矩坐下来后,义正严辞地说,“大人托小人办的事,怎耐小人早已有安排,不能从命,请大人谅解。”国舅一听可火了,这不是不把我放在眼里吗?不仅不上供,还胆敢来我的府第,想教训我不成。国舅脸色一变,正要一使眼色使手下把王阳明拉出去打他四十大棍,再轰出去。只听王阳明又接着说:“臣下素闻大人刚正善良,扶善救贫,功德无量,臣下正想写封赞书,将大人的善德公布天下,让百姓人人知道国太民安可多亏了大人啊”国舅被王阳明的“迷汤”灌得晕晕糊糊,怨恨之情早已跑到了九霄云外,心中一阵窃喜:我国舅这些年钱财也得了不少,可就没人公开称赞我的,要是百姓都对我崇拜至极,到处供香磕头,那多风光啊!国舅高兴地连连点头,嘴里不停地嘟噜“过奖,过奖。”王阳明见火候已到,又话锋一转:“河南这两年大旱,人们生活困难,如若大人再能雪中送炭,拨五百两白银,那老百姓将更加感激不尽。”素以“铁公鸡”著称的国舅,一听要花自己的银两,就是一阵心疼,可转念一想,“舍不了孩子打不了狼”,也只有勉强答应。

  王阳明抓住国舅的弱点,使他乖乖钻进王阳明编的圈套,王阳明才不会轻易放过他呢,这次他可要狠狠治治无恶不做的国舅。

  王阳明用华丽的文笔,写了一篇对国舅大加称赞的文章。国舅看完后太高兴了,他还从来没发现自己这么功德无量呢!只是对“500两白银”这几个字有点儿刺眼,可想到受万民爱戴,也只有签字画押。

  于是,王阳明向皇帝,向天下黎民百姓发布这篇文章。

  第二天早朝,皇帝笑着问国舅:“爱卿,朕现在越来越发现你善良仁义,是不可多得的良臣,竟向百姓捐助五千两白银。”五千两,国舅奇怪地丈二摸不着头脑,500两何时变成5000两?无奈生米已煮成了熟饭,国舅只好吃个哑巴亏,心疼地掏了五千两。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王阳明利用国舅的虚荣心,在500后面悄悄的多加了一个零,替老百姓好好地出了一口气。

  看完了这个小故事,是不是读者心中也会暗暗高兴,干得好,大快人心啊!可大家要知道这套计策可不是凭空捏造,不是谁都能把它想出来的。它要有丰富的经验,周密的思维。王阳明为什么能把它想得天衣无缝呢?一方面因为王阳明勤学苦读,另一方面也与王阳明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宇宙观有关,他正是在“变”中求发展,随机应变才能惩治坏人。

  现在,看到哲学思想多么有用了吧。别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呢!

  当然,我们不仅要看到“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宇宙观的优势,也要仔细分析它的不足之处。王阳明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他的学说也不可能毫无可挑剔之处。就像王阳明过度夸大心的作用,他声称心是万物的主宰,一切都源于“心”,可世间的一切都因心的存在而存在,因心的消失而消失吗?那为什么王阳明死了之后,世界并没有跟随他的心一同消失呢,而是社会越来越向前发展,科学越来越发达呢?由此可见,社会也有它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这正是王阳明所忽略之处。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