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王阳明 | 上页 下页 |
二一 |
|
§第四节 鞠躬尽瘁 死而无悔 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广西平思田轩区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一次,起义的农民英勇善战,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农民将领也略通兵法,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与朝廷的官兵展开周旋,把朝廷的官兵打得落花流水,告急文书频频送向皇帝,请求增援军队以御敌。 身处京师的皇帝明世宗急得一筹莫展,向广西已派兵三次,大将也派了五六名,却没有捷报传来,今儿不是这儿失守,明儿就是谁阵亡,这可怎样了得? 明世宗在愁眉不展时,突然眼睛一亮,想起了王阳明。对啊!王阳明神机妙算,用兵如神,就是因为他的名声太大才有两三年不任用他。现在,农民起义又风起云涌,御敌才是头等大事啊!于是,明世宗传下圣旨,封王阳明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即日起率兵赴广西除寇。 此时的王阳明已五十七岁,过度的操劳已使他两鬓斑白,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可王阳明仍勤笔不辍,传授弟子。一天晚上,早已是夜深人静,王阳明仍伏案写个不停,忽然一阵剧烈的咳嗽,王阳明只好停笔歇息。血,丝绢上分明是殷殷血迹,这已是第二次吐血了,王阳明只好请大夫来医治。医术高明的大夫为阳明开了一大堆中草药,临行前还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累着,多休息,否则就无药可医了。 就在这时,王阳明接到了圣旨,去还是不去?按王阳明的身体状况,完全有理由禀明皇帝,在家养病;可这样不就苦了广西老百姓,连年征战已让他们家破人亡,他们多么希望王阳明能亲自挂帅,早些结束战争啊!王阳明在关键时刻,没有辜负老百姓的期望,再一次抱病挂帅,开往广西。 所行一路,老百姓知道威震天下的王阳明又要为民除害,激动地夹道欢迎,据《年谱》介绍,王阳明率人马行至南昌时,“父老军民,俱顶香林立,填途塞巷,至不能行。父老顶与供唤入都司。先生(王阳明)命父老军民就谒,东入西出;有不舍者,出且复入;自辰至未而。“全城的老百姓早已把王阳明当圣人一样爱戴、供奉。沿途大大小小的巷子里全挤满了人来拜见阳明,几次都因百姓太热情而军马不能前行。阳明向老百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请他们都回去,这样才能加快行军,早日灭了广西之寇。老百姓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可又情不自禁想再看“大圣人” 一眼能受老百姓如此爱戴的人,恐天下并不多啊! 到了广西,王阳明才真正了解到这次少数民族的农民起义事出有因,与以前的大不相同。这次是守边疆的军官与少数民族的头目因为彼此互不尊重,激发了少数民族的民族感情,而挑起的战争。所以少数民族的官兵非常团结,英勇善战,其余的少数民族也是非常支持,送兵送粮。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硬碰硬,像以前一样用武力来攻克,仗不但难打,还会激起民族感情,周围的少数民族会群起而攻之,以后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怨恨将越积越深,“冤冤相报何时了?” 弄不好,王阳明你将成为千古罪人,受世人唾弃。不如缓解冲突,让汉族和少数民族重归于好,这才是行天下之道啊! 主意打定,王阳明开始寻找机会。王阳明素知少数民族表面粗犷豪放,把一切不放在眼里,实际上他们是非常重感情的,尤其是对父母的孝道。而正在这时,反抗首领哈吉的母亲年事已高,久病在身,卧床不起。哈吉正急得团团转,四处张罗着为母亲寻找良医,苦觅良药呢! 王阳明一看机会到了,就让跟随自己而来的名医,带上名贵的中草药去给哈吉的母亲看病。谁知随来的名医就是不肯去,反过来劝导王阳明:“大人为国家呕心沥血,不顾个人安危又上杀场,这些中草药是给大人补身子的。送给敌人,大人您怎么办呢?”王阳明见属下时时刻刻想着自己,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可这关系着国家存亡的时刻,怎能用儿女私情来解决问题,王阳明早已将人的生死抛之脑后,严厉地说: “军令已下,不执行者,军法处置。”名医只好带着虎骨、人参等名贵中草药,怏怏不乐地向哈吉军营走去。 哈吉一见王阳明派人给母亲看病,心中暗自怀疑: 这王阳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应该希望我早些家破人亡才对。哈吉对明朝的官吏一直深恶痛绝,以为他们都该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凶残、自私、无能。正要斩了名医,转念一想,要是他真能治好母亲的病,再斩也不迟啊! 给哈吉母亲看病的名医真如“华佗再世”,不出几日,哈吉的母亲已能下床走路,能喝些粥了。母亲不停地让哈吉多谢名医,让她恢复得这么快。哈吉也心存感谢之情,无奈两兵交仗,身为起义军首领,他要更多地为起义军着想,只有对名医不理不赏。 从名医的口中,哈吉慢慢知道王阳明的为人不同于以往明朝官吏,他正直善良,带病领兵,母亲所服药皆是他本人必需的。哈吉对王阳明印象大大改观。 恰在这时,王阳明又遣人送来书信,从国家的安邦,百姓的苦难讲到个人的作用,句句言语伸明大义,实事求是,态度谦虚。劝哈吉要从大局考虑,退出边界,从此汉族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亲如一家。这封信正说到哈吉的心坎里,打仗不正是因为汉族人看不起,欺负少数民族吗?现在有为国忘我的王阳明,一切都解决了,不撤兵还等什么?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