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王阳明 | 上页 下页 |
一 |
|
§第一章 少年的求学生涯 §第一节 少年聪悟,敏而好学 王守仁,字伯安,是浙江余姚人,他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死于明世宗嘉靖七年(公元1529年),青年时,全家从余姚迁至山阴(越城),他在距越城不远的会稽山阳明洞边盖了一间茅草屋,于是自称阳明子。后来这个号渊远流长,学术界又称王守仁为王阳明。 王阳明从小就资质过人,非常聪明。传说他五岁那年,他的祖父见他一个人在屋中念念有声,非常奇怪,暗自思量:“这孩子在屋里捣什么鬼呢?”当他仔细一听,竟是平时自己读过的书,阳明背起来一字不差,全当嬉戏玩耍一般。 祖父大为惊奇,装做生气的样子问他:“你什么时候偷看了我的书?”阳明见祖父生了气,只好如实回答:“我没有看您的书,只是听着您读的时候慢慢记下来的。”祖父大为高兴,料定阳明长大后必有大的出息,更加悉心教他念书,这也足可以看出王阳明儿时记忆力惊人。 王阳明十一岁时,祖父带他去北京金山寺游玩,大家游兴正浓,兴致正高时,客人请他的祖父赋一首诗来助兴,他的祖父冥思苦想,却不知如何下手,在旁的王阳明赶忙解祖父的围,说:“平时祖父曾教过孙儿,这样的诗句还是让孙儿来对吧!”随之一首诗脱口而出: 金山一点大如拳, 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 玉箫吹彻洞龙眠。 祖父和客人见他才思敏捷,妙语连珠,不禁大为惊讶,又出了一道题考他,王阳明张口又是一首: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 还见山小月更阔。 年仅十一岁的稚童,吐词就如此豪迈不凡,将人比作天,还要登高台吹箫赏月,诗句不仅有气吞山河的气势,而且富有耐人寻味的哲理意境。 少年聪悟,为以后的深入求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如果因此而得意洋洋,不求甚解,就将和王安石笔下的仲永一样,慢慢地懒惰、迟钝,而同庸人相差无几。 王阳明正是在祖父的教导下,博览群书。从孔子的《论语》,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到唐朝的律诗绝句,宋朝的词,还有儒教,道教的教义,王阳明都如饥似渴地读着,他真恨不得读遍天下之书,了解世人深的思想。 在书的海洋中,王阳明尤其喜爱兵法,对《孙子兵法》更是爱不释手。每逢家中宴请宾客,阳明从来不到处走动,像父亲一样给众人敬酒,他悄悄地取来许多果核,把果核当成士兵,与别人摆起了兵阵,要知道这些果核都是他专门收集的呢!你摆一个龙门阵,我用八卦阵来克你,常常是客人的兵阵才摆出来没一会儿,王阳明沉思片刻,便已想出了克敌的阵势。 偶尔想不出来,他就会缠住客人,让别人把这个阵势的来历、制法、优势讲个清楚。王阳明常常乐而不疲地做这个游戏,为此也没少挨父亲的骂,父亲总嫌他打扰了客人。 平时,与小朋友玩的时候,王阳明也是满肚子小故事,大伙儿都称他“智多星”,伙伴们常常坐在他的周围,聚精会神地听了一个又一个。而王阳明讲得最多的也是孙子。他特别佩服孙子的聪明才智。有一次,他给小伙伴们讲了一个孙子出山的小故事:话说孙子和他的师兄庞涓跟着师傅鬼徒子学习有四年之久,他们俩都想下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精彩,就去禀告师傅。鬼徒子一听,笑着对他们说:“学习四年是否学有所成呢?我得先出个题考考你们,谁通过了就可以下山。”自以为是的庞涓这下可高兴了,这还不简单,就是答道题吗。他催促着师傅快出,而谦虚的孙子在旁默不作声,鬼徒子说道:“我现在坐在屋内,谁能让我走到屋外就赢了。”庞涓想显示一下自己的聪明才干,不等师傅话说完就用开招术,骗师傅说房子要着火,拿走吃的,庞涓想师傅饿了就一定会出来什么招术都用上了,就差点儿把师傅砍一刀,横着抬出来了。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