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吴三桂大传 | 上页 下页
一二九


  康亲王等人面对实力雄厚的叛军,谋划破敌之计,决定先断叛军饷道,以夺其优势,动摇其军心,八月十五日,赖塔等率满汉大军乘夜进兵,直扑耿军储粮之地大溪滩。耿军不为备,仓促迎战。清军奋击,将耿军击败,夺取了大溪滩,乘胜克取了大溪滩附近的江山县城。马九玉得知饷道被断,立时慌了手脚,不敢久留,急忙拔营而逃。【《清圣祖实录》,卷62,18页;参见《清朝先正事略·李之芳传》,卷4,25页。】康亲王杰书遣副都统胡图等率兵追杀,大破耿军,一举收复常山县。马九玉看清清军意图,势必夺仙霞关入闽。他率残部绕道趋仙霞关,企图依险阻击清军。杰书已遣赖塔、副都统马哈达疾驰仙霞关,于二十日赶到关前,堵住要路,分路夹攻,马九玉只身仅与三十余骑逃跑了。守关的耿军参将金应虎势穷力竭,被迫献关迎降,清军长驱而入,涌进福建,从北向南,马不停蹄疾行,于二十三日,进至浦城(今仍名),挥军攻克。【《清圣祖实录》,卷63,1页;参见《逆臣传·耿精忠传》,卷2。】该县石塘地方是由浙入闽的要隘,精忠派都尉连登云以重兵防守。清军至,即大战不已,清军连破叛军九营,将其杀败,打开了通往福建腹心的通路。【《清圣祖实录》,卷63,4页。】

  清军入闽境后,势如破竹,九月三日进抵建阳县城(今仍名),击败耿军,克取县城,再追至建宁,叛军不守,一哄而溃。【《清圣祖实录》,卷63,10页。】耿军已成惊弓之鸟,闻风溃败!

  这时,留守江西的安亲王岳乐命将军希尔根击败精忠大将白显忠。恢复建昌、饶州,“江宁将军”额楚收复广信。白显忠降清。【《圣武记》,卷2,75页。】精忠失去白显忠一路军,势益孤立。而台湾的郑经乘虚逼其后,侵扰兴化(莆田)、福州;清军逼其前,他的部众望风而逃,已到了穷途末路。他不想顽抗到底,最后的出路,只有投降。可他又害怕降后被处死。他最畏惧的是,被拘押的范承谟势必揭发他的叛逆之罪,这关系到他的生死!承谟一直坚守臣节,无论怎样逼诱,他都不改初衷。留下他,对精忠是个严重威胁。精忠决计在降前杀人灭口。

  康熙十五年九月三十日【《清圣祖实录》,卷63,5页记为九月乙末为十六日,今从《清史稿·范承谟传》,卷252。】,半夜时候,精忠派他的党羽前往拘留处,逼范承谟自尽。精忠必欲斩草除根,把承谟的幕客、生员嵇永仁、王龙光、沈天成、从弟范承谱,下至看守他的隶卒,共53人,统统秘密处死。然后,将承谟尸体焚烧,余烬骸骨丢到野外,不留任何痕迹。

  康亲王杰书抵建阳时,根据圣祖的指示,再次写给精忠一封招降信,写道:

  尔蒙累朝厚恩,世受王爵,正当遇时立功以承先诸,乃溺于奸计,自取诛夷。圣上念尔祖父之功,凡尔在京诸弟,俱留原职,如旧豢养,复遣尔弟招抚,因不得前进还京。今大兵屯仙霞岭,长驱直入,攻拔漳城、浦城,乃闽省财赋和要地,咽喉既塞,粮运不通,建宁、延平旦夕可下。与其系颈受戮,曷(何)若率众归诚,仍受王爵,保全百万生灵,况郑经与尔有仇,尔当助大兵进剿,立功雪耻,何久事仇人为!

  精忠得信,立即答复:“自愿归诚,恐部众不从,致兹变患,望赐明诏,许赦罪立功,以慰众心,乃可率属降。”【《逆臣传·耿精忠传》,卷2,33~34页。】

  精忠此刻出于畏惧自己的罪重,不得赦免,他还希图朝廷再下一道赦诏,才放心投降。康亲王当然不能答应。因为正在关键时刻,再向朝廷请示,往返需多少时间!如中间情况有变,他岂能负得起责任?他不理睬精忠的要求,催促大军继续向福州进军,经建宁府,于九月底抵延平(今南平市),守城的大将耿继美献城投降。福州已遥遥在望。精忠闻听这一消息,惊慌失措,急忙投降,派他的一名官员刘蕴祥等赴延平,献上“总统将军”印。接着,派他的儿子耿显祚同被扣留的前使臣周襄绪、陈嘉猷一起前往迎接康亲王来福州。十月一日,康亲王遣官侍读学士尹泰携带圣祖已颁赦免诏书先到福州宣布,接受投降。

  十月四日,耿精忠率文武官员出福州城外,迎接康亲王杰书与诸将入城,献上所属官兵册籍。

  康亲王杰书把耿精忠投降的报告,飞送北京,圣祖大为欣喜,迅速作出决定:精忠仍保留靖南王爵,率所属部众随大军征剿台湾郑兵,“图功赎罪”。原藩下官员与所属两镇标下武弁仍留原任,兵丁有愿归农的,可到原籍安插。【《清圣祖实录》,卷63,16~17页。】

  耿精忠投降,其他叛军将领纷纷放弃抵抗。固守温州的大将曾养性“势迫无所归”,只好献城降清,十二月,自温州率部至福州。【《逆臣传·曾养性传》,卷2,40页。】广东原潮州总兵刘进忠、碣石总兵苗之秀,也随之投降。圣祖命他们仍任原职,另加授刘进忠为“征逆将军”。【《清圣祖实录》,卷66,10页。】散留在江西、浙江的残余叛军,失去依靠,都放下了武器,纷纷前去清营缴械。两省的战事已停,局势很快稳定下来。只有沿海一些城镇还被台湾的郑军占据。清军发起进攻,于康熙十六年正月收复兴化城,二月初,攻克泉州。郑军闻风丧胆,弃漳州、海澄等城,逃回台湾。清军未经多少战斗,恢复了漳州等十个县城。“闽地悉平”。【《清圣祖实录》,卷66,66页,3页。】

  “时东西两巨寇(包括王辅臣)既降,乃得以全力办三桂。”【《皇朝武功纪盛》,卷1,“平定三逆述略”。】圣祖和他的大臣们对剿灭吴三桂,比任何时候都更充满了信心!

  十六、匆匆称帝

  从康熙十六年(1677年)初,战争形势开始发生战略性的转折。清军在经过短暂的退却和防御后,很快恢复了常态,在东南和西北两翼战场转入了进攻。康熙十五年六月,首先降服了王辅臣,西北叛军顷刻瓦解,四川叛军被逐回老巢,奄奄待毙;次年十月,耿精忠被迫投降,福建底定,台湾郑军被逐出大陆,盘踞江西、浙江的叛军亦告分崩离析。东南地区尽为清有。

  在解决了西北和东南的叛乱后,清朝统治集团从全局重新部署。对吴三桂展开战略大包围:从东西两线逼湖南,向两粤进军,切断三桂的后路。同时,在内线即湖南战场,调兵遣将,准备发起总攻。同三桂实行战略决战的时刻正在迅速来到!

  为了实现这个战略,必须先解决两粤的问题。在广东方面,清军进展颇顺利。这实赖尚之信的配合与协作。他表面上投靠了吴三桂,实则以图自保。三桂对他并不放心,派了他信任的冯甦任广东巡抚、董重民为两广总督,授意他们控制和监视尚之信。但之信不为三桂出一兵一卒,也不跟清军交战,而是静观形势的变化,等待时机,迎接清军入粤。康熙十五年十二月九日,在耿精忠刚降后,尚之信看到清军形势好转,时机成熟,就派人携带他的一封密信,前去和硕简亲王喇布军前“乞降”。圣祖下敕谕一道,赞赏了他的行动,谅解他暂依三桂,实出不得已,“因事出仓促,致成变异”,他对之信“深为恻悯”【《清圣祖实录》,卷64,15~16页。】,完全不计以往之事。又过了三个月,即康熙十六年三月,形势进一步好转,之信再次上“密疏纳款”。圣祖得报,立催康亲王杰书“速进广东”。经王大臣会议,责成“镇南将军”莽依图率部入粤。【《清圣祖实录》,卷66,4~5页。】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