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小说 > 同治皇帝 | 上页 下页 |
一五三 |
|
同治听完慈安太后这一番话确实认识到自己做事太冲动了,他抬起头看着慈安太后问道:“儿臣已经发出两道硃谕,两位母后也一定听说,不知这事如何挽回,请母后明示?” 慈安说道:“人非圣人,熟能无过,知错能改则为君子也。皇上能够很快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已经是难得了,这事也没有酿成什么大错,再发一道圣谕撤销先前发出的两道圣谕就是。” 慈禧为了达到惩治奕䜣取悦儿子的目的,又急忙说道:“皇上既然发了两道圣谕,如果完全撤除也有失皇上的体面。这事是由恭亲王顶撞皇上所引起的,理当给皇上一个面子,警惩一下恭亲王也是应该的。” “以妹妹之见如何警惩恭亲王呢?”慈安问道。 “加恩改为革去亲王世袭罔替降为郡王,仍在军机行走,并裁其子载徵贝勒郡王衔,等过了两个月再为恭王与载徵恢复王衔,姐姐以为如何?” 慈安不好再说什么,点点头说道:“就以妹妹之意办吧。” 同治皇上重新发布硃谕: 传谕在廷请王大臣等,撤销八月初一日晨所发两道圣谕,恢复十位王大臣所裁职务。唯恭亲王每逢召对时,语言之间,诸多失礼,著加恩改为革去亲王世袭罔替,降为郡王,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并将载徵革去贝勒郡王衔,以示惩儆。特谕。 发过谕旨之后,两宫太后又传旨召集各亲王、郡王、贝勒、军机大臣、大学、六部、九卿等文武大臣到养心殿商定训政之事。众人知道这是两宫太后意旨,谁也不说一句反对话,更何况皇上亲政一年多的所作所为确实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一日之内连发两道谕旨裁撤十位亲贵重臣的做法更令满朝文武觉得皇上年幼无知,独立执政的时机尚未成熟。 同治皇上见文武大臣一致赞同太后训政,也不好再说什么反对的话,也只好表示同意。于是,又一道硃谕发出: 朕自去岁正月二十六日亲政以来,察纳雅言,以振朝纲,勤于奏对,欲扬国威。唯觉年幼,体不量力,恐思之偏狭而负众望。恭请两宫太后训政,辅朕中兴大统。朕谨尊大后训诲,倍勤励精,早成圣德。特谕。 谕旨一下发,训政开始,乐的是慈禧,恼的是同治。同治满心欢喜亲临朝政执掌大权,摆脱两宫太后干涉,自己实实在在地做几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从而振兴朝纲,恢复到康乾盛世的荣耀。谁知这满怀的希望化为乌有。名义上是训政,而实际上是做太上皇,大大小小的事没有太后点头一律做不成。慈安太后还好一点,偶尔垂问一下也不放在心上,而慈禧太后就不同了,牢牢把儿子控制在自己权力的掌心中,甚至对儿子所宠幸哪位妃嫔也横加干涉。 同治在权力上得不到满足,虽为人君却不能施展兼济天下的理想抱负,转回来投入到个人的感情生活之中,希望从后妃们的天伦之中寻找到人生的慰藉。可是,同治的几位后妃并没有给同治带来他所渴望那种的欢乐,他最钟情的皇后阿鲁特氏处处以后妃之德为金科玉律,力争做一位合格国母,忽视了做一名合格妻子的标准,从而忽视了对皇帝丈夫的爱。同治在皇室大家庭寻找不到的东西却在烟花柳巷中寻找到了,这不能不是一种天大的讽刺。 也许在同治帝在新婚的龙凤榻上他就同床异梦了,可能是家花不如野花香吧。同治在失去权力后很快成为“天地一家春”的座上客,玉娘成为他的红颜知己,这真是: 云鬓花颜金作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同治帝身上本来就潜伏着一种病,御医沈宝田还没来得及给他治除根,就因为知道得太多,而命丧黄泉。同治醉心风花雪月,流连秦楼楚馆,在眉挑目逗,浅透轻颦的温柔香里没有多久,就因纵情过度触发了那孩提时代潜伏的病症,再加上沈宝田一死,无人能看透病因,同治帝终于躺在病榻上,一天不日一天。 此时,慈禧太后有说不出的后悔与悔恨,是后悔自己当初听信那西藏喇嘛桑巴特的欺骗,还是后悔自己派安德海杀了沈宝田?只是慈禧自己知道。慈禧后悔之余表现地是恼怒,她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同治的几位侍从太监和皇后阿鲁特氏身上。一怒之下杀了几十个太监,重惩了几位内务府大臣,把皇后阿鲁特氏也打入冷宫。 可是,无论慈禧怎样重惩他人,都无法挽救儿子的命。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在一声撕心裂肺的嗥叫声中,于紫禁城养心殿东暖阁驾崩。几位看护同治皇上的御医对同治的病众说不一,有的说是天花,有的说是梅毒,也有的说是疥疮,只有慈禧太后最清楚,儿子得的什么病。可她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口。 是年,同治帝载淳终年十九岁,在位十三年,庙号清穆宗。谥号毅皇帝,是大清国第十位皇帝。 这真是: 阴阳造化暗天机, 盛衰中兴本无意。 帝子不来花已落, 红颜黄土魂归西。 就在同治帝溘然辞世的那天晚上,山东在平一座庙宇里空云大师和他的弟子心诚和尚(张禹爵)召集一帮青年男女举起反清的大旗,女人称为“红灯照”,男人叫作“义和团”。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