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小说 > 同治皇帝 | 上页 下页 |
一四八 |
|
第二步是行大证礼:就是在迎娶皇后前向皇后娘家所给的各种礼品,类同于我们现在姑娘出嫁上车前所要的一份上车礼吧。由于是皇帝家庭,这个上车礼可不是千把块钱,一般要给黄金千两,白银万两,其他什么马匹、绸缎更是无数。 第三步叫迎风礼:皇上为真龙天子,皇后为人间飞凤,迎接皇后的礼仪当然取名叫迎凤礼喽。这是所有礼仪中最隆重一个,举国同乐,万民共庆,人人都要穿红着绿,家家都要张灯结彩,这是国家的庆典。这一天,上至达官显贵,下到平民百姓,一律不准办丧事举哀仪的,一经查出定当严加治罪。 迎凤礼就是一般百姓结婚时的迎亲礼仪,皇上的迎亲礼仪可隆重啦,从紫禁城到皇后娘家阿鲁特氏的府上,这一段距离一律净水清街,红毡铺道。两旁准允穿红带绿的百姓列队观赏。 迎亲队伍实在浩大。 礼炮齐鸣,凤歌凰曲高奏,迎亲的正副使节穿着崭新的礼服手持符节当向导,随后排列的是宫娥彩女们手捧的皇后志书和印信,也许就是我们今天的结婚证吧。接着是各种册亭。宝亭、喜桥、凤舆和皇后的仪驾队。最后才是迎接皇后的内务府大臣、锦衣侍卫等人。 迎亲队伍到达崇绮府时,也同今天民间婚嫁一样,男方先放炮向女方家打个招呼,女方家接着放炮回应,表示准备就绪,双方乐队合奏。先举行受册仪式,再请皇后升凤舆,开始起驾回宫。 我们百姓儿女结婚都撒喜糖散喜烟,皇上结婚更不用说啦,专门有人一路遥撒喜果喜糖,还有喜礼呢! 第四步叫行龙凤大礼: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拜堂或者叫做拜天地。 穿戴一新的同治帝站在乾清宫门前等待皇后凤舆到来,一旦凤舆落定,同治帝立即向风舆连射三支桃木神箭,给皇后驱走鬼怪。这时,同治走上前接过十全命妇合递上的金钥匙打开凤舆上的金锁,把蒙着红头盖的皇后阿鲁特氏引进坤宁宫。 又一阵礼炮响后,黄钟大吕齐鸣,奏出一支龙凤合欢典。在皇上与皇后按规定的位置站好,又有唢呐奏起百鸟朝凤的曲子,司仪太监高喊:一拜天地;二拜寿星;三拜灶君,四拜祖宗。接下来是慈安和慈禧两位太后端坐中央接受一对新人朝拜。慈安太后红光满面,乐呵呵地坐在那里等着接受大礼,她当然高兴,阿鲁特氏是她中意的候选人如愿以偿登上皇后宝座。慈禧太后嘴角虽然也挂着一丝笑意,但明显有几分做作,是故意挤出来的,其实内心是一千个不乐意,她所中意的种子选手风秀的女儿没能登上皇后之位,表明她与慈安太后的斗争中她又一次失败了。 婚礼的最后一步是行交欢礼。就是入洞房与喝交杯酒。 又在一片祥和而又喜庆的龙凤呈祥的乐曲中,同治挽着阿鲁特氏走入洞房,在命妇的催促下,同治掀开新娘的红头盖。看着光彩照人、雍容典雅而又娇羞可餐的阿鲁特氏,同治十分动情,这是他满意的皇后。 “皇上,快喝交杯酒吧!”有人催促说。 同治与皇后同时举起了酒杯,四目相视,频频传情,都会心一笑。同治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皇后仅仅饮了一半,把酒杯递了过来。 “臣妾不胜酒力,请皇上代臣妾把这剩下的酒饮干吧?” 阿鲁特氏那莺声燕语般的话语令同治心里喜滋滋的,接过酒杯,微笑着说:“好吧,朕就替皇后代饮这第一杯酒。” 说完,又一饮而尽。 “皇上与皇后快吃汤园与子孙饺吧?”又有人从旁边提示说。 吃过于孙饺后便是交欢宴。王公大臣、亲王贝勒、命妇、福晋等人在太和殿接受皇上赐请的宴席,皇上与皇后在坤宁宫举行交欢宴。 交欢宴结束了,一切礼仪也到此为止,众人退下,其余的事就由皇上与皇后两人完成了。 一对红红的龙凤蜡烛照耀下,坤宁宫东暖阁内的气氛似乎更热烈,这里几乎都是红的,红色雕龙画风的龙凤床,大红彩帐,地上是红毡,墙上贴满红的喜字,连门和窗户也都挂上红纱。 在这样的热烈气氛中,同治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把皇后抱上了龙凤榻,一件一件给她脱个净光,就剩下最后一件红胜兜了,皇后忽然害羞地用双手捂住那红肚兜不让同治脱下去。同治也不好强硬给她脱下只好到此为止。 待到那对龙凤蜡烛燃尽的时候,同治把阿鲁特氏揽到怀里,一阵倒凤颠鸾,兴云布雨之后,同治无力地倒在皇后身边喘着粗气。这时,同治忽然觉得皇后端庄有余,风情欠缺,甚至太拘谨了,没有“天地一家春”里玉娘那么风情万种,也没有红艳姑娘那样体贴配合。人们常说女人就是一瓶酒,同治觉得玉娘是标准女儿红,喝起来有滋有味,酒尽之后味更浓。而红艳只能是二锅头,虽然不名贵,却喝起来实惠,也不厌烦,标准的家常酒,让人心暖想喝。那么皇后呢,就是这皇宫御酒,名字好听,中看不中喝,令人乏味。 同治反反复复把三个女人比较一遍,总觉自己和皇后做爱时不够开心,也不尽兴,也许是初次吧,同治这样安慰自己。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同治看看身边,皇后不知何时已经起来,他也想起个早,忽然觉得自己的头有点愣愣的,就像几年前所得的那头疼病一样,浑身无力,四肢发软。是昨天太累,还是自己夜间没有注意着了凉,总之浑身不适。 莫非那多年前的病又重新复发了,同治暗暗问自己。 就在举国同庆,万民同乐,同治帝举行龙凤大婚之际,紫禁城的一个偏僻角落里却传出一阵悲婉凄绝的哀鸣,虽然哭声并不大,却撕人心肺,与黄钟大吕所奏出的凤歌与凰曲形成强烈反差,显得那么不谐调,这不能不是对皇家尊严的蔑视,也许更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安排,究竟暗示着什么,只有苍天才能回答。 后宫东北角景祺阁。 这里静悄悄的。 今天是皇上大婚之日,从事杂务劳动的太监,都穿着崭新的衣服到前面帮忙去了。原先到这里的人就特别少,因为这里是冷宫,专门用来关押受到处罚的宫女太监。今天人就更少了,有几位较轻的受罚者也沾了皇上大婚的光,因为人手不够放了出去,现在只剩下张德顺一人了。 张德顺劈完最后一堆柴,他已经累得气喘吁吁,自从被打入冷宫,他心灰意冷,人一下子苍老了许多,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当太监本是一件奇耻大辱的事,如今更是辱上加辱,他后悔自己太任性没有同张大哥商量一下,也后悔自己没有听从娇娇的劝阻,一时心血来潮信奉那空乐大师的一派胡言,入宫当了太监。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报答张大哥的养育之恩,但这样做的后果报答了没有?张德顺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自从入宫以来,他一直牢记空云大师的话,接近皇后,力争取得皇后的赏识,后来发现皇后并不是空云大师所说的那种人,而慈禧太后才是,他又极力去讨好慈禧太后,也为她奔走卖命,力争取得她的信任,但他绝望了。无论自己怎样努力都不能讨慈禧的欢心,不会成为慈禧的贴心人,自己的话在慈禧心中也就没有份量。张德顺曾经不止一次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与安德海相比,自己究竟缺少点什么,自己为什么学不来安德海的那一套呢?甚至与李莲英相比,张德顺也自愧弗如。 后来,张德顺听到捻军被剿灭的消息,他一个人偷偷地躲在屋内哭了一天,几次想到自杀,但传闻捻军首领逃脱了,他相信张大哥没有死,大哥足智多谋,又那么勇敢怎会死呢?他放弃了死的念头,决心苟活下去,逃出这人间地狱,重返江湖寻找大哥,支持大哥重新拉起杆子,再与满清鞑子干。这多少年的宫廷生活,张德顺就学会了一个字,那就是“忍”,这多少年都忍了过来,再忍上一段时间,寻找逃出去的机会吧。就在张德顺作好逃跑的一切准备时,同治皇上因为红艳宫女的事把张德顺牵连进去,慈禧太后盛怒之下,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他们这些服侍人员身上,张德顺被打进了冷宫,逃出去的机会几乎等于零。 曾几何时,张德顺也曾想用刺杀皇上与太后的办法帮助张大哥推翻大清王朝,但他后来渐渐发现皇上不过是个摆设,就把太后都杀死了也丝毫不能动摇大清朝的江山社稷,无论谁登上皇帝宝座都是一样,杀死一个人两个人是没有用的,必须拉起杆子真枪真刀地与清军干,彻底打败清庭,把他们赶到关外才行。 张德顺放弃了刺杀的念头,却又没有来得及逃出去,是他最后悔的。 张德顺歇息一会儿,站了起来,在这静悄悄地小院里走一走。平日里有人看管着,想走出这东小院的机会都没有,今天小院的人都走光了,张德顺大着胆走出东小院,想到西小院看一看,听说西小院关押的都是宫女。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