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小说 > 司马懿大传 | 上页 下页
八一


  司马懿大事年表

  汉灵帝光和二隼(公元179年)诞生

  司马懿,字仲达。出生于河内郡(今焦作)温县孝敬里(今安乐寨村)一个世家望族。

  据说,司马氏的先祖是祝融。祝融出自轩辕黄帝的长子重黎。以后历尧、舜、禹、夏、商数代,世世代代充任夏官(夏官为周代以前掌管军政和军赋的官职);周代改夏官为司马。到周宣王时,因家族功勋显赫被恩准以司马官名为姓氏。

  楚汉间,赵将司马印与诸侯共同伐秦。秦朝灭亡后,依楚王项羽,被封为殷王,“都河内……子孙遂家焉。”河内就成为司马氏后来的祖籍。其后经八代,可考的有征西将军司马钧;钩子司马量,字公度,任豫章太守;量子司马隽,字元异,任颖川太守;隽子司马防,字建公,历任京兆尹、尚书右丞。防有八子,皆有才识,时称“八达”。司马懿即其二子。

  汉灵帝光和三年至献帝建安六年(公元180一201年)

  二岁至二十三岁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常慨然有忧天下之心。举孝廉。

  娶妻张春华,温县北平皋人。出身贵族之家,品德闻名乡里,智识过人,为懿生三子一女:司马师、司马干和女南阳公主。

  郡守辟懿为河内郡上计掾(会计宫),勤于职守,名声很盛。

  司空曹操闻司马懿博学多才,欲擢用,司马懿看不起出身“赘阉遗丑”的曹操,托风痹之病而不出仕。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隼)二十九岁

  曹操被献帝拜为丞相,再次派人请司马懿出仕,以强制手段辟司马懿为丞相府文学掾(文牍之官)。司马懿在曹操手下办事认真,勤勤恳恳。“至于刍多牧之间,悉皆临履。”先后迁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及主簿。

  懿三弟司马孚被曹操征辟,初任陈思王曹植的文学掾,后迁太子中庶子。

  是年,司马师出生,字子元。

  三年后,司马昭出生,字子上。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三十六岁。

  三月,司马懿随曹操出征伐张鲁。十一月,张鲁降,懿向曹操建议。乘刘备初代刘璋,蜀人心未附,宜远征江陵,可震撼汉中、益州。曹操不纳,讥为“得陇望蜀。”

  建安二十二隼(公元217年)三十八岁

  夏五月,曹操为魏王。十月,立曹丕为太子,迁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朱铄号为太子“四友。”

  是年,司马朗死于征吴军中。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三十九岁

  司马懿为丞相军司马,向曹操提出“经国远筹”的军屯建议,被曹操采纳。

  建聋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四十岁

  关羽围曹仁于樊城,于禁为关羽所虏。曹操惊恐,欲迁许都至河北。司马懿献计劝阻迁都,提出联合孙吴袭关羽后方以解樊围之策。曹操采纳。十二月,吴将俘获关羽,成为三国时期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成功范例。

  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怂恿曹操自立为帝。司马懿极力支持。曹操不纳。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四十一岁

  正月,曹操死。司马懿将丧事办理得井井有条。曹丕代曹操为丞相之职,封司马懿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具体负责策划、组织、安排曹魏代汉事务。

  曹丕不听从司马懿的建议,白白放弃襄、樊二城。

  魏黄初元年(公元220隼)四十一岁

  十月,魏受汉禅。曹丕即位,为文帝,任司马懿为尚书,后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司马孚迁侍中,常侍军官,继而转平书郎、给事常侍、黄门侍郎、加骑都尉,后出任河内典农,封爵关内侯,转清河太守。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四十二岁

  司马懿迁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五年(公元224年)四十五岁

  曹丕南巡,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坐镇留守许都,转抚军大将军,假节诫。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黄初六年(公元225年)四十六岁

  曹丕伐吴,再次让司马懿留守许都。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四十六岁

  五月,曹丕病重,司马懿同曹真、陈群等受曹丕托孤之任,为曹睿顾命辅政。

  十二月,明帝曹睿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时东吴犯魏。司马懿迎敌,大胜吴军。被迁为骠骑大将军。至此,司马懿可以开府治事~有了自己的办事机构,和统归自己指挥的军队,可以培植自己的力量。吴质称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在洛阳声望日隆。

  太和元年(公元227隼)四十八岁

  六月,曹真忌妒司马懿,为独揽大权,奏请明帝让懿屯兵宛城,主持对吴边境地区的军政事务。

  司马孚迁度支尚书,主管军国的收支预算,后迁尚书右仆射,进爵昌平亭侯。

  太和二年(公元228隼)四十九岁

  正月,蜀诸葛亮犯魏。魏不敌。明帝意诏司马懿驰援。此时,魏新城太守原蜀国降将孟达,又阴谋叛魏投蜀。司马懿当机立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袭新城平叛。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五十一岁

  司马懿应诏加大将军、大都督,假黄械,协助曹真抵御蜀军。遇雨受阻,班师。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五十二岁

  诸葛亮进犯天水。曹真病死。明帝诏司马懿都督雍、凉二州,抵御蜀军。懿奉行“敛军依险,只守不攻”方针,致蜀兵败。明帝派使臣劳军,赐懿耕地。懿奏请明帝,迁冀州农民到上邦种田,将京兆、天水、南安等地的冶炼业恢复起来。

  青龙元年(公元233年)五十四岁

  司马懿主持开凿成国渠,修筑临晋破,将陕西西部水利进行治理,灌溉良田数千顷,充实了魏国国力。

  青龙二年(公元234年)五十五岁

  四月,诸葛亮出斜谷犯魏。司马懿驻军渭水之北,仍坚持坚壁不战的方针。对垒百日,拖得诸葛亮病死。司马懿不损兵卒,取得胜利。

  青龙三隼(公元235年)五十六岁

  司马懿迁为太尉,累增封邑,京都洛州一带发生大灾,司马懿从长安运粮五万斜到京师。

  青龙四年(公元236年)五十六岁

  辽东太守公孙渊反叛,自称燕王,司马懿被诏赴京,商议平叛之策。司马懿提出一年平叛的计划,并谏议停止京城的宫室修建,减轻百姓负担,保证军事需要。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五十九岁

  春,司马懿东征公孙渊。大军过温,懿在温县貌公台宴请家乡父老,誓平叛乱。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