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小说 > 司马懿大传 | 上页 下页
三〇


  曹丕和众人听了都很惊讶。他停了一下又说:“七步成诗,我感觉还是慢,你能够应声而作一首吗?”

  曹植说:“愿马上出题。”

  曹丕想了想,说:“你我乃同胞兄弟,就以此为题,但不许犯着‘兄弟’字样。开始吧。”

  口称兄弟,又不让明说兄弟,这不是太歹毒了吗?好吧,我就让你看看兄弟的本事,让你的阴谋难以得逞。曹植想着,微闭双目,倒背两手,慢抬腿,轻落步,潇潇洒洒走了一步。司马懿的额头已沁出细密的汗珠。

  曹植忽地停步,声音略带嘶哑地吟道:“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司马懿听了,长出一口气,悬着的心落地。

  华歆听了,双眉耷拉下来,象霜打了的豆秧。

  曹丕听了,泪珠在眼眶里转了转,终于滑落出来。

  悬心吊胆的卞太后在殿后听了,埂咽着出来,抱着曹植痛哭流涕。

  曹丕见状,忙起身离座劝慰母后,并传旨,贬曹植为安乡侯。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曹丕刚刚稳住大局,镇守襄阳的曹仁就传来恶信,说孙权见曹操已死,已点兵迸犯,扬言索要樊城、襄阳。

  二 仲达献计魏王称帝 曹丕失策自丢二城

  〖曹丕白失襄、樊二城,十分懊悔,司马懿进劝:“只要大王乘天时顺民意,天下迟早都是大王的。”天时:各地出现了黄龙、麒麟、凤凰……民意:太史丞拿出了奇书,发表了高论……献帝掩面大哭,只得草诏禅让。 〗

  曹仁见东吴大兵压境,十分惊慌,认为樊城、襄阳地处前沿,粮草不济,难以抵敌东吴。请求魏王准许撤到南阳。

  曹丕闻报,忙召众文武商议,说:“先王曾许诺东吴,杀了关羽,便还其樊城、襄阳。现东吴出兵索要,樊城、襄阳粮草不济危急万分,众爱卿看如何是好?

  司马懿道:“先王虽答应东吴杀了关羽,便还其樊城、襄阳,但这是外交的一种策略。东吴杀了关羽,已经得了荆州,应该知足了,要知道,这两个地方对我们太重要了。它们是水陆要冲,战略重地,千万不能放弃。现在东吴只不过是虚张声势。他根本不会知道我粮草不济,不会贸然进犯的。我们只需派援兵押运粮草前去即可。”

  曹丕心里一直在嘀咕,自己刚即位就打仗,要是打败了,岂不令天下人耻笑?要说打胜,仓促应战,又谈何容易?

  便下定决心,不顾司马懿的劝说,命曹仁焚弃二城,撤向南阳。

  曹仁撤走后,不见孙权动静。原来孙权正是虚张声势,恫吓而已。想不到小魏王全没有乃父之风,略施小计,一吓便得逞,好不高兴。

  曹丕见白自失却二城,却是好不懊悔。

  司马懿见状,劝道:“既如此,大王也不必后悔了。只要大王乘天时顺民意,天下迟早是大王的。”

  曹丕忙问:“爱卿所讲是何意思?”

  “当年,孙权曾劝先王顺天应时称帝。先王认为时机还不成熟,说他只愿做个周文王。这意思还不清楚吗?这是说时机成熟时,让大王你来代汉称帝呀!”

  曹丕听了心中一阵窃喜,可表面上摆出一副懵懂莫辨的样子问:“这……怎么能行呢?”

  司马懿说:“怎么不行呢?臣看献帝懦弱无能,只是个摆设,汉祚名存实亡,大王建功立业的时机到了。臣以为只需如此如此便可以促成。”

  曹丕听了司马懿的谋划,大喜。当即选定吉日,亲统大兵三十万,请旨南征,以显示手握兵权,有先王那样的军事才干。他摹仿当年汉高祖刘邦衣锦还乡,率大军浩浩荡荡来到家乡礁县,大摆宴席,宴请六军将士和家乡父老,恭恭敬敬地祭飨先莹。

  一时间,家乡父老,扬尘遮道,奉筋进酒,搞得沸沸扬扬,盛大无比。

  声势传到东吴,孙权因杀了关羽,正与刘备矛盾尖锐,时时提防刘备寻衅。近日又白白得了樊城、襄阳,就想结好曹魏。忙派使者到礁县恭贺曹丕继魏王,并答应魏吴和好,互不侵犯。

  曹丕摆出一副大度的样子,接受东吴的好意。他达到了安定南方的目的,高高兴兴回到许都。

  一回来,一场场好戏就开演了。

  东边来使者奏报:“礁县出现了黄龙。”

  北边来使者奏报:“邮郡出现了麒麟。”

  南边来使者奏报:“饶安飞来了凤凰。”

  还有人在石邑见到了白雉鸡。

  一时间,种种祥瑞的传闻在朝野传播,撩拨得人心里呼呼地窜着火苗。

  这时候,太史丞许芝晃着花白头发的脑袋溅着唾沫星子,煞有介事地在朝房里对等着朝见的众文武说:“诸位,你们听到外面的种种传说了吗?无独有偶,我近日更是得到一本奇书,叫《易运期》。你们看过吗?”他说着从袖中取出一本发黄的书在众人眼前晃了晃。

  司马懿眼尖,说:“我听说这是本极灵验的诫纬书。只是没见过。”

  许芝神秘地眨动着小眼睛说:“是呀。你们猜,这上边写了些什么?”

  众官问:“你不说,我们怎么知道?”

  “你们看,这上边说:‘言居东,午在西,两日并光上下移。其为主,反为辅,五八四十,黄气受,真人出。’”众:“这是说得什么?”

  许芝:“你们仔细想想。想不出?晦,我也是搅尽脑汁揣摩了几日才明白的。你们看,这‘言,旁加:午,不是‘许’吗?两日上下,明明是个‘昌,字嘛。合起来就是许昌。”

  众:“对,是许昌。这又怎样?”

  “怎样?许昌可是魏王发祥之地。再看“其为主,反为辅’,该是说魏王本应是君主,却做了辅相,弄颠倒了。‘五八四十,黄气受,真人出’。是说汉朝在西京、东京建都加起来已享国四百年了,气数已尽,应让位给新的真命天子了。”

  众惊讶,问:“这新的真命天子……”

  “还不明白?就是指魏王呀!你们看,这上说的‘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鬼’与‘禾女,相连,是个魏字。

  这明明说的是魏王应做天下之主嘛。”

  有人将信将疑:“这书上说得准吗?”

  司马懿思索着说:“我记得当年光武帝即位时,就是应了这饿纬书上的话。”

  华歆喊道:“怎么不准?种种祥瑞的出现,都是魏当代汉之征兆。我们还犹豫什么?应该立刻禀明汉帝将天下让于魏王。这是上合天意,下顺民心的呀!”

  王朗、陈群、贾诩等立即附和道:“对,我们这就禀明天子,早早安排禅让之礼。”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