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小说 > 屈子传 | 上页 下页
九八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大若厅堂屋宇的石洞正中,有一石桌,其白似雪,光滑如砥,桌上镌刻着围棋棋盘,八个别致的石鼓绕石桌匀称而布,相传王母娘娘曾邀众仙弈棋于此。厅堂向里,有许多分支,通向四面八方,继续前进,洞中有穴,穴中有窍,穴穴相通,窍窍相连,只有连接各窍穴的部位,多狭窄难通人,且每每有阴森森的寒气从穴口吹来,令人毛骨悚然,却步而逃。据说有勇敢而大胆者,在同伴的帮助下挤过罅隙,便到了一个自由平等、富饶美丽的世界,那里有灿烂若霞的桃林,有如绫似绢的万丈悬瀑,有其深莫测的龙潭,有奔腾喧嚣的江河,有蔚蓝无垠的大海,有辽阔肥沃的原野,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男耕女织的田园之乐,有鸡鸣狗吠的农家之美,有和和美美的家庭,恩恩爱爱的情侣,甜甜蜜蜜的童婴,欢欢喜喜的翁妪。在那个世界里,没有君高臣低,没有男尊女卑,没有贫富之分,没有尔虞我诈,大家都互敬互爱,亲若手足,幸福地生活。只可惜能去者太少,自那个世界归来者绝无仅有。这里几乎不受外界气候影响,一年四季温暖如春,屈原也曾于王母娘娘弈棋的石桌上批简牍,弹琴抒情,或与乡亲对弈,这里比儿时乐平里的读书洞胜强百倍。

  这是一座宝山,山上少见松、杉之类的普通树木,多是樟、楠、梓、檀等树中之珍品。林中药材遍地,且多为稀世之科目。这座小山的兽类也别具特色,因为山小,故绝无狮、虎、豹、鹏、雕之类的鸷禽猛兽。嬉戏追逐于山林的兔、狐、獐、獾等等,它们性格似乎既活泼,又温柔,一个个瞪着机灵的小眼,或红,或蓝,或黑,显得是那么可爱,彼此无侵,无伐,无害,在这里似乎见不到科学家所谓的“种内斗争”。偶而也会碰到几只大灰狼,但它们似乎也十分驯良,毫无半点野性。无处不见梅花鹿,三三两两,成群结队,它们是那样的纯朴、憨厚、和善。鹿本来是以善跑著称,但这里的梅花鹿却很少撅起短尾巴狂奔者,主要是这里无侵害其利益、危及其生命的敌人,它们跟所有的禽兽都能够友好相处,亲密往来,猴子、山狸、鸽子、乌鸦跳在鹿背上的现象屡见不鲜。

  溆水在山下绕了一个弯,形成了一弯下弦月。这溆水有两个特点,一是深而蓝,二是清而缓,蓝得象宝石,清得似碧玉,是一首委婉的抒情诗,是一章美妙的小夜曲,莫说驾起一叶风帆在水中悠悠荡桨,便是在河岸上一站,心中也会甜得淌蜜,醉得飘仙。整个河滩,全是松软娇黄的细沙,若米似面,打着赤脚在这沙滩上漫步,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身后留下两行清晰的脚丫丫,若印似画。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倘使无诸侯纷争,无强秦入侵,无奸佞卖国,万民无饥饿冻馁之苦,屈原真该心旷神怡,多留下一些光辉灿烂的诗篇,健康长寿以至百岁。然而,此刻屈原是在流亡途中,他的心时刻都在滴血,从来不曾有过瞬息安宁。个人的吉凶祸福与安危,屈原早已置之度外,他胸中装的是楚国的万里江山和黎民百姓,惦念的是顷襄王和郢都,担心的是强秦与群小勾结,荆楚之锦绣河山不久将为强秦之铁蹄所践踏,人民将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因而,这几乎能令人成仙得道的锦山绣水,却未能使屈原的心胸有多少松弛与欢悦。

  不过,屈原毕竟不是凡夫俗子,他有海洋一样宽阔的胸怀与度量,他总是居高临下地向前看,对楚国的未来至今没有绝望,这希冀使他具有常人所不具备的气度与胆识,成为生活的强者,为楚国的复兴,人民的幸福,天下的统一而顽强地生活着,痴情地幻想着顷襄王的悔悟,召其进京,共商富国强兵之大计。有了这个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屈原便不沮丧,不颓废,虽说夜夜辗转难眠,顿顿不思饮食,体态消瘦,形容枯槁,但却依然精神矍铄,谈吐不俗,争辩起问题那咄咄逼人的气势不亚当年。他的生活依然很有规律,每日晨曦微露起身,穿戴盥洗既毕,便到茅屋后密林中的草地上去舞他那陆离长剑,一招一式,一来一往,象当年一样不肯有丝毫苟且。练着练着霞光染醉了山岗,灿烂的朝霞从密林枝叶的罅隙筛进草地。晨风在吹,枝叶在动,这霞光便交相辉映起来,五光十色,斑斓陆离,犹似现代化舞台的灯光一样绚烂,令人眼花缭乱。这里的空气清新,景致优美,环境幽雅,远非左徒府橘园所能媲美。

  屈原虽是流放在外,但仍有一些仆役和贴身侍女跟随。婵娟没有从行,她被屈原强迫回秭归乐平里老家去了,义父不忍心让女儿跟随自己受苦。既有奴仆相随,一日三餐自不劳屈原下厨,故屈原舞剑直舞至侍女来唤用膳为止。简便的早餐过后,屈原或于茅舍内席地而坐,面前是溆水百姓为他准备的几案和文房四宝,他可以静心地读书,披阅简牍,创作诗文;或到林中闲游,听鸟鸣,观兽戏,闻花香;或走下山去,到溆水岸边漫步,吟哦诗篇,欣赏绿水白帆的美景。

  屈原为人十分随和,他将渔民农夫都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彼此亲如家人。人们知道他博闻强志,是位无书不读、无所不知的博物君子,且曾为当朝一品高官,因而屈原所到之处,便有百姓相随,相围,相聚,七言八语地询长问短,屈原耐心地逐一解答。凡听过屈原讲解的人,均有“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仿佛有珍馐美味填塞了辘辘饥肠,一个个咂巴着嘴心满意足地离去了。屈原的生活并不孤独,不寂寞,来溆水不久,他便拥有了一个庞大的家族群,孩子们喊他“爷爷”,年轻的唤他“叔叔”、“伯父”,同龄人则亲热地叫“我的弟兄”,自然,男女老幼依然称他“三闾大夫”。他常随渔船扬帆江上,他常应邀到百姓家里做客。趁机了解民众的生活,嘘寒问暖。他吃百家饭,餐桌上常常摆放着张家送来的鱼,李家送来的虾,王家送来的蟹,赵家送来的新米饭。

  过去,这座仙境般的小山无人居住,每当夜晚,山下的人们举首翘望,黑苍苍的象一头伏卧着的怪兽,颇有几分阴森可怖。如今屈原一行住上了山腰,昼有袅袅炊烟,夜有荧荧灯火,给这座苍翠的小山增添了几分生机。有一老奶奶给屈原送来了一只大花公鸡,有一细伢子给屈爷爷牵来了一只母黄狗,于是这万绿丛中便时常飞出鸡鸣狗吠之声,别有一番情趣。

  夏日乘凉,山下的人们拿着小凳,提着马扎,携着蒲团,成群结队地拥上小山,簇围在屈原的四周,或听他谈古论今,或听他弹琴抒情。屈原虽生活在这样山清水秀、幽雅闲适的环境里,却依然是愁肠百结,因而他的琴声充满了愤懑哀怨之情,如泣如诉的琴声,催落了多少人的热泪!……

  夜深了,青年们燃起了篝火,烈火熊熊,火焰照得十分遥远,这光焰给溆水两岸的人们送来了光明,带来了希望……

  一天晚上,大家又聚在屈原的茅舍里听琴,静夜里,这琴声显得特别清幽、凄婉、酸楚和愤慨,仿佛正有钢锯在锯割人们的心,随着这刺刺的推拉声,一颗颗鲜嫩的心在破裂,鲜血淋漓,汇聚成流,涓涓流淌,在场的人无不汪然出涕,热泪纵横。忽然,从茅舍外传来了一阵阵悲泣之声,与室内的哭声合成一片,汇作一流。原来是小山上的一群梅花鹿,它们夜夜来偷听屈原讲故事或弹琴,听到伤心处,便情不自禁地大放悲声——好一群有灵性的梅花鹿啊!

  天长日久,这群精明的梅花鹿便由屋外偷听变成了茅舍中的常客,也和人们一样敬仰着这位赤胆忠心的三闾大夫。它们一个个蹲坐于地,挺着身,昂着头,竖着耳,瞪着眼,聚精会神地谛听,且极富表情,喜怒哀乐随琴声而变,或悲愤不已,或痛哭流涕,或慷慨激昂,或摩拳擦掌。二更过后,该让三闾大夫休息了,大家相约离去,每当这个时候,梅花鹿们总是让人们先走,并热情地跟众人打招呼。它们最后离去,一遍又一遍地向屈原拱手致谢,走走停停,有时走出门去又返了回来,很显出恋恋不舍的样子。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