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戚继光 | 上页 下页
三六


  §二十七、英雄的晚年

  历史上许多忠臣良将都遭受过不幸待遇,与他们相比,戚继光是比较幸运的。南宋岳飞,抗金屡建奇功,最后屈死于风波亭;明代于谦,击败攻打京城的蒙古骑兵,却被皇帝处死;朱纨抗倭,受到诬谄,含恨而死;张经、李天宠抗倭有功,也难免一死;他的好友余大猷,屡立战功,却遭到不平待遇戚继光比较幸运,从山东到浙江,从浙江到福建,从福建到蓟州,他一直比较顺利。

  在浙江,他的上级李天宠、张经为官清廉,不巴结奸相严嵩。他们重用余大猷、汤克宽等抗倭名将,后来又重用戚继光,并尽力支持和保护他们。在浙江,总督胡宗宪虽办事圆滑,是官场老手,但对戚继光是偏爱的。岑港之战后,余大猷被捕入狱,而戚继光在胡宗宪的保护下,一点事也没有。1562年,严嵩罪行败露,其党羽受到制裁,胡宗宪因与严嵩有勾结而被罢职。有人攻击戚继光和胡宗宪有关系,试图诬谄他。这时的执政大臣徐阶是个比较清廉的官,对他十分信任,没有追究。福建抗倭中,谭纶是他的好朋友,在各方面给他很大的支持。北调蓟州后,谭纶、刘应节、梁梦龙对他非常关心和支持。谭纶任兵部尚书后,对戚继光的支持更大。总督刘应节与戚继光是同乡,关系密切,相互信任,感情融洽。总督梁梦龙对戚继光非常赏识,后来调任兵部尚书,成为戚继光的有力支持者。特别是张居正,身居高位16年,对戚继光关心倍至,将那些诽谤或为难他的官员调开,甚至免职,为他施展才能、发挥特长创造了良好环境。

  岁月流逝,戚继光到北方已经十几年了。他已年过半百,两鬓斑白,饱经风霜的脸上刻下许多皱纹。

  早晨练武是他的习惯,每次练完武,总要喘息一阵子,身体大不如以前了。长年征战,留下许多病,没得到及时治疗,伏下病根。到了蓟州,操劳过度,调理不周,得了肺病,经常吐血,晚上常睡不着,劳累过度时,常晕过去。“老了!”他常自言自语地说。他是要强的人,虽体力下降,身染重病,仍坚持处理军务,有时还去军营巡视,看看长城,看看营房,和士兵聊天。士兵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都记得这位名震南北的老将军。有人劝他休息,他说:“武将本来应该为国捐躯,我侥幸没死,就应尽好一个武将的责任。”

  1577年的一天。戚继光正在处理公务,卫士进来说北京来了使者,他急忙让使者进来。那人一路风尘,十分疲劳,递上一封信。戚继光命人安排他休息。

  戚继光拆开信,读完,眼中已满含热泪,继而失声痛哭。卫士不知什么事,上来劝他。他说:“没事,你们下去吧。”这信是谭纶儿子写来的,告诉他家父已经去世,临终前还掂记着他,劝他保重身体。

  谭纶是戚继光的老朋友、老战友、老上级。他忘不了当年并肩作战,当年共商军机,当年促膝谈心,当年互相勉励许多往事涌上戚继光心头。谭纶给予过他很大的支持,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功绩。在浙江、在福建、在广东、在蓟州,有多少是他们并肩作战的地方,戚继光又怎能忘记。

  戚继光冲北京方向拜了三拜,心中默默祷告,希望好友灵魂能上天堂,等他死后,再一起饮酒、赋诗、并肩作战。

  几年之后,又得到好友余大猷去世的消息,他又悲痛了好几天。以后这样的打击接踵而来,他的老部下陈大成、王如龙、丁邦彦、陈子銮、金科、朱钰等人,先后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他苍老许多。他常在梦里回到过去的岁月,与好友、老部下们在一块,共同杀敌,一块饮酒。醒了之后,十分失望,过去的就是过去了,他甚至想到,自己可能也快死了。

  更大的打击来了。1582年,张居正与世长辞。

  他执政16年之久,在位期间,实施改革,整顿吏治,使明末的腐败气象有了转机。但他的改革触动了许多保守官员的利益,他们纷纷反对张居正的改革。张居正死后,反对派们纷纷起来,恶毒攻击他。这些攻击自然也牵涉到为张居正改革极力支持的戚继光。戚继光部下有个将领,叫杨四畏,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

  他攻击最凶,到处散布戚继光的谣言,企图取其位而代之。

  一个叫张鼎思的官员上书说,戚继光在南方打了许多胜仗,而在北方却没有什么成效,所以可见戚继光是适合南方的,请求把他调到南方。这真是无稽之谈。北方边境多年安定,是谁的功劳。如果只因没有明显的战功,就说治理北方没有效果,简直是胡说八道。但这个荒唐的请求被朝廷允许了。1583年春,下旨调戚继光镇守广东。

  张居正死后,戚继光十分痛苦,料到失去他的支持,早晚会受到排挤。这次调任对他不算什么意外,但终究是一个打击。这时南方倭寇已平定,到南方也无事可做。君命难违,戚继光无可奈何地与蓟州军民告别。

  蓟州军民都十分爱戴戚继光,不想让他走,计多人专门去北京请求朝廷让他留任,但谁也改变不了这个决定,戚继光不得不整装上路。

  他走这天,蓟州军民夹道相送。百姓们为表示心愿,送给他许多东西,戚继光十分感动,说:“乡亲们的盛情我收下,但东西不能收,我拿不了这么多。”

  有人拉住他的手,眼中含泪,“你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再能见到,你要保重身体啊。”戚继光满眼热泪,点了点头,“乡亲们,后会有期。”“祝你一路顺风”

  人们纷纷说。百姓送了一程又一程,不少人送到境外很远,还依依不舍。戚继光感慨万分,为了这样的百姓,就是血染疆场,马革裹尸,也是值得的。戚继光老泪横流,冲着送行的人深施一礼,跨上战马,扬鞭而走。人们眼中含泪,望着戚继光一行人渐渐远去。

  诗人陈弟的送别诗说:“谁将旌麾移岭表?黄童白叟哭无边!”就是当日情景的写照。

  这年初夏,戚继光回到阔别20年的故乡。人越到老,越对故乡有种难言的牵挂。戚继光几十年戎马生涯,战事繁忙,没时间回故乡看看。这次南行,再不能不去家乡看看了。故乡的一切都吸引着他,熟悉的老宅,儿时的伙伴,好吃的特产,敦厚的风俗,淳朴的乡情,都使戚继光感到欣慰,他甚至想归隐山水,在故乡养老,不再入仕。

  朝命在身,他不能久留,又匆忙启程,到广东上任。到广东后不久,他上书请求隐退,没被批准。这时广东局势比较宁静,倭寇早已平定,广东有兵四万,其实只要三四千就能维持局面了。戚继光是个闲不住的人,在这里任职,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1585年春,戚继光旧病复发,再次上书,请求隐退。这次得到批准。十月,他回到家乡山东,从此不打算出山。

  到家乡后,他过上安闲的生活,这与他的性格是不符的,常有壮志未酬的失望。表面上,他却装出悠闲的样子,对亲朋好友说:“现在国家太平了,用不着我们打仗了,我们可以回家安度晚年了。咱们登州海上有海市蜃楼,据说还有蓬莱仙境。我打算去登州的蓬莱阁,人们说那儿有仙境,说不定我会遇上神仙,那时就可与神仙一块悠哉悠哉,享享神仙之乐了。”

  其实他是不安于这种生活的。过去的事业,他忘不了;过去的战友,他忘不了;塞上的将士,他忘不了这时,他又能做什么,只能默默地念叨念叨。

  无大事可做,他只好做些小事,排遣烦恼。他修建家庙,招收弟子,教育孩子,整理自己多年的公文信函,捐款修蓬莱阁等等,用以排遣晚年的寂寞。

  1587年初秋,家庙修成了,60岁的戚继光把历代祖宗的神位安放在里面,并且写了一篇长长的祝文,向祖先叙述了他一生的经历。这也是他自己一生的总结,也等于是他的遗嘱。

  这年冬,戚继光的病情越来越严重。12月28日半夜,戚继光突然发病,一时十分严重,一躺下就不省人事,家里人求他嘱托后事,他已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鸡叫三遍,天色将明的时候,这位老将军最后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