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戚继光 | 上页 下页 |
三四 |
|
§二十五、大阅兵 长城修好之后,戚继光给每座敌台配置了守台军。 他写了《守哨条约》,让各台官学习,时刻提高警惕。 又规定传烽火之法,如有敌情,传烽火为号。为便于守台军士记忆,他把各种敌情信号编成通俗顺口的《传烽警报》法,让守军背熟。这样,一有警报便可很快传遍蓟州防线。 戚继光对边兵进行了整顿,创立了车营,修整和配备了许多精锐武器,积储了钱粮,淘汰了一批不中用的将官,创立了车兵、步兵、骑兵联合作战的新战术。 在戚继光的精心整治下,蓟州边军的面貌为之一新,战斗力大大提高。他非常希望有机会统帅所练的16万大军,依靠长城防线,狠狠打击蒙古骑兵,大长边军威风。遗憾的是,这几年边境比较安静,蒙古铁骑从未大规模侵袭过。他的另一个遗憾是,分布在漫长防线上的16万大军,还从未集中起来进行总训练。 1572年冬,兵部派几个官员到各地视察军事防务。到蓟州来的是兵部右侍郎,戚继光的老朋友汪道昆。戚继光接到命令,非常高兴,连夜上疏,请求借这次机会进行一次大阅兵,而后进行模拟的实战演练,全面检验车、步、骑大兵团合同作战的能力,以达到壮军威、丧敌胆的目的。这件事得到兵部尚书谭纶和朝廷首辅(其职位相当于以前的宰相)张居正的支持。 10月22日,是大阅兵、大演练的日子。清晨5时,长城南侧的汤泉(今河北遵化县北),方圆数十里,旌旗飘舞,战鼓隆隆,十多万大军排成各种阵势,犹如一条条巨龙卧在一马平川上。 戚继光陪同汪道昆,兴致勃勃登上阅兵台。戚继光放眼远望,十多万大军,漫山遍野,车兵、步兵、骑兵都阵容整齐,盔甲鲜明,十分雄壮。他心情十分激动,他的指挥车兵上千、铁骑上万、甲兵十几万的宿愿,今天终于得以实现。 戚继光令旗一挥,下面的旗子也跟着挥动,这是撤退的号令。大军潮水一般散去,行动迅速,并且队伍一点不乱,没多久,偌大的空地上再无一个人。汪道昆连连点头,“好!好!治军有方,厉害厉害!” 戚继光含笑不语。 突然,东面一座小山头上,出现一队骑兵。他们飞驰而来,所过之处,腾起一阵阵尘烟。从他们的服饰和旗号上可以看出,这是蒙古骑兵。 敌兵刚一出现,最近的烽火台上的警报声立刻响起,狼烟冉冉升起。附近的烽火台看到信号,警报声也响起,也燃起狼烟。一个接一个,很快,长城沿线都得到警报。士兵们拿起武器,登上长城,有的爬进敌台,严密监视;有的跑步前进,向最初火起处增援。 敌军气势汹汹,很快已到长城下。他们人多势众,大举攻城。经过激烈战斗,长城被突破,他们顺着长城缺口,向内地进犯。 这时,长城沿线的军兵源源不断前来支援,缺口处,两军展开激战,双方各有伤亡。 附近营地的驻兵接到警报,也来支援。深入内地的蒙古骑兵正在前进,前面出现许多明军,挡住他们去路。一辆辆战车排成队,敌兵无法前进,明军躲在车后,不断发射火炮、鸟铳、弓箭。敌人伤亡很多,不能前进,只有向后撤退。正在这时,车队裂开一大口子,许多勇猛的骑兵冲出来,手使长枪,追杀敌人。 长城缺口处战斗正激烈。守军越来越多,堵住敌人后路。敌军被围,拼命突围,明军利用有利地势,奋力抵抗。 少数敌军冲出重围,明军大获全胜。收兵的号角吹起,士兵们敲着战鼓,唱着凯歌向自己的营房走去。 实战演练完,汪道昆极为叹服:“佩服,佩服! 你真是用兵如神啊!”戚继光领着他,顺着长城,巡视了好多敌台和营房。新修的长城比过去坚固多了。 长城顺着山形,像一条巨龙,十分宏伟。汪道昆又赞叹一番。 他们又来到教场,汪道昆检阅了车、骑、步三军的武艺。被检阅的将士,个个精神抖擞,技艺熟练。 他又查对了各营士兵数额,检查了粮草器械,都井然有序,丝毫不差,检阅的官员十分满意。 这次大演习、大检阅,前后进行了20来天,参加的士兵在10万以上,参加的将官不下千人。这是戚继光镇守蓟州几年来的一个总结。检阅的规模是空前的,成绩也是空前的。戚继光自己也十分振奋,说:“南征北战20年,还没见过10万的军队。以前都是分兵作战,很少集中起来。现在集结起来,才知道雄兵10万的气势和威力。”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