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戚继光 | 上页 下页 |
四 |
|
§三、青年将领,崭露头角 戚继光17岁袭职登州卫佥事。19岁时,得到正式分工,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他办事认真,廉洁奉公,以及朝气蓬勃的谈吐和行事,给接触过他的人以深刻的印象。 表面上看,戚继光的生活是平静的。每天或者处理公务,或者闭门读书;但是,他的内心世界却不平静。他向往古代建立卓著功勋的英雄豪杰,不甘心于这种安闲的生活;他抱着一颗为国报效的雄心,想趁年轻时轰轰烈烈大干一场,立下不朽的功业。他曾在一部兵书的空白处,写下一首诗,最后两句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他无意功名,胸怀大志的心情。 1548年,戚继光得到命令,率领卫所士卒远戍蓟门(在今北京市东北)。他十分高兴,历史上许多名将就是在北方建功立业,从而名垂青史的。他向往那种大漠朔风,铁骑十万,甲兵几十万,纵横千里,征尘滚滚的场面。这次能到北方戌边,心中激动万分。 他安排了家事,为弟弟继美娶了妻子,踏上了征程。 从这年起到1552年,他每年都要戍守蓟门一次。在这个时期,他参加了山东乡试,以娴熟的刀马技术以及精妙的箭法,中了武举。 戚继光戍守蓟门的那些日子里,明朝北方的形势相当紧张。蒙古族的俺答汗经常率兵南下,不仅威胁明朝的河北、陕西、山西边境,而且经常深入内地。 1550年秋天,戚继光正在北京参加会试,俺答汗率兵十几万,攻占了长城沿线的古北口、密云、顺义、通州,对北京形成很大的威胁。朝廷紧急征调大同、河南、山东等地兵马火速支援,并且命令参加会试的武举投入战斗。 戚继光戍边两年,还未亲临疆场和蒙古骑兵打过仗,这次有机会,他便积极请战。他不是那种匹夫之勇的人,凭他几次戍守蓟门的经验,深知要击败敌军,需靠智谋取胜。他向朝廷上书,陈述御敌策略。他主张面对强兵不能示弱,反对消极防守,主张积极抵抗,并针对各地援兵纷纷前来,提出统一指挥、明确分工合作、抓紧训练士卒、严格部队纪律等十几项措施,得到兵部官员的赞同,并把他的建议发到京师各部队,供将士们学习参考。戚继光由于才华出众,被提拔为传令总旗牌,负责监督京城九门的防卫工作。不久,俺答汗见防备森严,就退兵了。 这次战争,虽然时间不长,但在明朝历史上影响很大,史称“庚戌之变”。这是蒙古骑兵继“土木堡之变”后第二次严重威胁明朝的安全。 戚继光在“庚戌之变”中的突出表现,在兵部、京师、山东的一些高级军官中留下深刻印象。 就这样,戚继光连续五年往返蓟门、山东之间,春去秋归。紧张的军事生活,使戚继光增添了许多宝贵的军事经验,熟悉了边关地形,激励了保卫国家疆土的责任感。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