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秋瑾 | 上页 下页 |
三 |
|
对王家无聊生活的厌倦,使秋瑾把自己的感情投向了下层的劳动人民。有一天,秋瑾正在屋中习字,忽听得廊外有人低声啜泣。她觉得奇怪,便寻声出来。 那人见有人来了,便急忙避去。秋瑾紧追上去拦住了,见是管理洒扫的吴妈。秋瑾问道:“吴妈,是谁欺负你了?”“没,没有”吴妈惊慌地答道。“是少了工钱?还是主人打骂你了?”秋瑾连声问。吴妈仍然很小心,“都没有。”秋瑾让她坐在旁边的石阶上,道:“吴妈,有什么事告诉我,我给你作主。”吴妈看了看秋瑾,见她一脸诚恳,便道出了原委。原来吴妈的儿子在湘乡老家租种了地主曾家的田地,平时只能勉强糊口,今年遇着大旱,连租子都交不起,更不用说吃饭了。曾家几次讨租不得,便仗势欺人,写状纸给湘乡盐务总督秋寿南,诬告吴妈的儿子是私盐贩要求将其彻底查办。秋瑾听到此处,愤然而起,继而安慰吴妈道:“你不用着急,这事由我写信告明父亲大人,让他秉公办理。”秋瑾立刻回去写信,派人送给秋寿南。秋寿南取消递状,使吴家免受了一场缧绁之苦。 就在秋瑾婚后,中华大地蓬勃而起的维新运动给秋瑾的生活带来新的憧憬。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把华夏民众从“四千余年大梦”中惊起,公车举子联名上书,变法呼声日渐强烈。当时秋瑾生活的湖南,是变法要求最强烈的省之一。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都极为支持变法。在他们支持下,谭嗣同、唐才常、欧阳中鹄等人都先后聚集长沙,办起了时务学堂,南学会出版《湘报》、《湘学报》,大力鼓吹维新运动。名声显赫的梁启超也到长沙讲学。新的民权、平等思想使湖南社会风气大为开通。原来“守旧闭化名天下”的湖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的砥砺,以救亡为己任”成为全国最富朝气之地。 这些维新思想使深处闺中的秋瑾大为心动,她曾作一首《满江红》,表述了当时的情状: 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娥眉队里,时间杰出。良玉勋名襟上泪,云英事业心头血。醉摩挲长剑作龙吟,声悲咽。 自由香,常思薰,家国恨,何时雪?劝至侪今日,各宜努力,振拔须思安种类,繁华莫但夸衣袂。算弓鞋三寸太无为,宜改革。新的社会变革使秋瑾耳目一新,也更增加了她冲出家庭,追求自任的信心。 这几天城里忽然乱了起来,说要查办维新党,据说是京里老佛爷又掌了权,不仅要查办维新党,就连光绪帝也给囚禁了。秋瑾很诧异,她本以为天下会一步步好起来,没想到突然间一切又翻了个,可梁启超、康有为他们确实说得有理啊!窗外,几日的秋雨使一切显得都很黯淡,地上漂满了被雨水浸湿的黄叶,树枝头仅有的几片叶子也在风中瑟瑟抖着。秋瑾从桌上拾起一本书,是哥哥秋誉章从北京寄来的,上面全是关于新政的,可是现在又不要新政了,秋瑾感觉到周围空荡荡的,寂寞闺房可堪愁,难道真的就这样一天一天下去。 正当秋瑾暗自伤神的时候,王子芳带着一身酒气从外面走了进来,斜眼见秋瑾独自坐在桌边,一张嘴打了个呃:“璇璇卿,你怎么又在屋里死呆着! 也也不出去找些女伴玩耍,光读那些政治之书,一个女人家,真是多事!” 秋瑾没吱声,厌烦地转过脸去。 “现在老佛爷又当了政,一切照旧,我我早说过,瞎折腾个什么劲啊!你也是,多玩玩,做做针线活,别光念什么什么新政之书,那个不是你的事。”王子芳越说越多。 秋瑾一下站起来,说:“女子怎么就不能读新政书?怎么就不能过问天下事?上天生人,本就没什么两样,男子做得,女子照样做得。都像你一样花天酒地,难道才算对的样子?!” “这,这是什么话。”王子芳嘟囔道。 这时,丫环从外面进来,道大少爷在那边请四少爷过去。王子芳顺势便溜了出去,他知道自己到底理亏。 过了不会儿工夫,王子芳喜笑颜开地又奔了进来。 刚一进门就喊了起来:“夫人啊,喜讯!喜讯!我王子芳也要去京中做官了。” 秋瑾不屑一顾,哼了一下。 丫环在一旁好奇地问:“少爷,到底什么喜事啊?” “如今皇恩浩荡,凡捐资以解困难者,皆可进京为官,这不,大少爷捐了两万两银子,我就得了一个千户部主事。过两天咱们可就要去京里住啦!你还不快告诉老爷去!也让他高兴高兴。”王子芳又得意地转过身,对秋瑾道:“璇卿,你也去收拾收拾,时间很紧,过三天就走,我去给诸位世友道个别。”说着,王子芳就朝门外走了出去,秋瑾仍旧坐在桌前,并未起身。 1897年12日,秋瑾随王子芳来到北京,他们在南横断圆通科的一个小宅子中住下。北京有很多古迹,秋瑾对此很感兴趣,经常带着丫环出游,以排遣家中烦闷。这天马车往回赶时,走错了道,进到一个很窄的小胡同里。只见路上污水横流,臭气逼人。 难道天子脚下也有这样破败的住处?车夫停下车去打听路,秋瑾怀着好奇心下了车,走进一家小院里,只见院里一片杂乱,连个搁脚的地方都难找。一个老太婆正跪在墙角生火,旁边两个小孩子都光着胳膊腿儿,蜷缩在老太婆身边。他们看到秋瑾进来,忙往老太婆怀里挤去,边用惊慌猜疑的眼睛看着这位不速之客。 老太婆颤微微站起身,懦懦地问道:“您,您找什么?” 秋瑾忙回答:“不找什么,我只是迷了路,想来问问。您,您家里别的人呢?” “没别人啦!”老太婆面无表情地说:“孩子娘早死了,他爹前些日子给衙门里抓去修工事,说是怕洋鬼子打北京。就这两个孩子跟着我,整天受冻挨饿,唉!” 秋瑾打量了半天,早见这院里没什么像样东西。 她鼻子一酸,几乎要流下泪来。这时外面的车夫已探到方向,请秋瑾上车赶路。秋瑾赶紧把身上所有能搜罗出来的铜钱全给了老太婆,然后匆匆跑了出去。秋瑾从车夫的嘴里知道这里叫四平巷,是北京有名的贫民窟。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