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小说 > 女人慈禧 | 上页 下页
一一一


  烟对于生活优裕的上层人士来说,具有相当的诱惑力,都想亲口尝试。

  康熙时期,人们生活相对富足,大臣们开始风行吸烟,并津津乐道烟的美味。

  有一位大臣享受了烟的美味,觉得应该推荐给尊敬的皇帝,于是,郑重其事地向康熙皇帝推荐。博学而好奇的康熙皇帝,微笑着试吸了吸,感觉是冰凉凉的,觉得有些怪怪的,最后还是不大喜欢。

  年轻的乾隆皇帝什么都想尝试,对于烟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一吸不打紧,就从此离不了它,一吸就是几十年!到晚年的时候,乾隆皇帝觉得烟对于身体无益,而且可能潜藏着危险,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戒断了烟。

  对于慈禧太后来说,吸烟是她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几乎每天都离不开侍候吸烟的侍女,每天都要吸烟。

  侍候太后吸烟的侍女,是她身边最得宠的宫女之一。

  长年侍从在太后身边的侍女何荣儿,就是专门负责侍候太后吸烟的,每次看见太后悠悠然吸她侍候的烟,看着袅袅上升的烟雾,她就觉得自然很了不起,就感到一种莫大的成就和幸福。

  侍女何荣儿回忆说:

  当宫女的,都要拜见姑姑。

  掌事儿的坐在八仙桌的正中间,姑姑坐在东上首,让我笔管条直地站在下房的当中。这是一次重要的训话,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姑姑站起来,大声说:侍候老太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敬烟,比什么差事都难当!敬烟,是跟火神爷打交道的事,你掉老太后身上一点火星儿,砍你的脑袋!你洒在老太后屋里一点火星儿,你们祖宗三代都玩完!

  慈禧太后不喜欢吸旱烟,也就是关东烟,她喜欢吸水烟,通常是在饭后吸。宫女们不直接叫水烟,而是称为青条,是南方进贡来的,也叫潮烟。

  给太后上烟,先要准备好六样东西:一是火石,二是蒲绒翁同龢,三是火镰,四是火纸,五是烟丝,六是烟袋。

  手上一个比钱包还小的东西,分为两层,一层是装蒲绒,一层是装火石。包的外沿,呈月牙儿形,向外突出,用钢片镶嵌一层厚边,有顿韧,用它向火石上使劲一划,钢和火石之间就爆发出火花。

  火石拿在左手拇指与食指之间,同时,在拇指和火石的间隙里安好一小撮蒲绒,这片蒲绒借着火星就燃着了。把蒲绒贴在纸眉子上,用嘴一吹,纸眉子突然就燃烧起来,用这个火去点烟。

  火石是门头沟的最好,像蛤蛎那样薄。

  烟丝是南方的最好,放到侍女手上的,就如肥皂那么大小,是长方形的小包,一律用青色纸包着,因此,侍女们戏称为青条。

  太后吸的水烟袋,特别的长,叫做鹤脚烟袋。侍女跪着,手托着水烟袋,太后坐在炕上,把烟管送到太后的嘴里,吸一锅再换一锅。

  每次吸时,慈禧太后总要笑眯眯地说:这回,该劳您的驾了!

  ◆有关史料:

  《东华录》:

  (光绪七年三月)初九日,慈躬偶尔违和,当进汤药调治,以为即可就安。

  不意,初十日,病情陡重,痰涌气塞,遂至大渐,遽于戌时仙驭升遐。

  呼抢哀号,曷其有极!

  恽毓鼎《崇陵传信录》:

  慈安闲立庭中,倚缸玩金鱼。西宫太监捧盒至,跪陈曰:外舍顷进克食(满语牛奶饼),西佛爷食之甚美,不肯独用,特分呈东佛爷。慈安甚喜,启盒,拈一饼对使者尝之,以示感意。旋即传太医,谓东圣骤痰。厥医未入宫,而凤驭上升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西后与荣禄等既布此天罗地网,视皇上已同釜底游魂,任其跳跃,料其不能逃脱,于是不复防闲,一听皇上之所为。……盖彼之计划早已定,故不动声色也。

  费行简《慈禧传信录》:

  后尝告德宗(光绪),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外人不谙朝事,或疑因维新之急激,遂以至败。由未知废立之局早定,西后、荣禄,预布网罗,听其跳跃,专待天津阅兵以行大事耳。

  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

  (慈禧太后)每中午睡觉时,传值班太医……其中,以姚宝升学问较优,医道也高。每称《东都赋》、《西都赋》为两篇大文章。太后闻言,传购《斯文精萃》数部,凡读者各赏一部,并令司房太监誊写成折,以便读念。

  太后很快将此两赋读熟,因此,责备别人不肯用心。姚宝升为此事招众人忌恨。适庚子义和团起,人心动荡。太后每退朝,总说:内廷有奸人,宫中有事,外边就知道!但,总想不出是谁。想你们太监,绝不敢干这事!有人说,姚宝升就是汉奸,常到荣禄家去,太后因此将姚宝升交刑部问罪,从此,不再读《两都赋》。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