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李煜传 | 上页 下页 |
六 |
|
金陵成为真正的城市,始于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在此兴建建业城。相传,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前夕,蜀相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途经秣陵,曾驻马石头山,观察当地的山川形势。当他以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审视出以钟山为首的群山,如巨龙蜿蜒蟠伏于东南,以石头山为终端的西部诸山,又似猛虎雄踞在大江之滨时,不禁脱口盛赞“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并在同孙权共商蜀吴联兵抗魏的大计之后,奉劝孙权迁都秣陵。后来刘备赴京口(今江苏镇江)拜会孙权,夜宿秣陵,月下环顾周围山川,也与诸葛亮不谋而合,认为此处确是理想的帝都,也好言相劝孙权迁都于此。东吴的谋臣张,更以秣陵山川形胜“有王者之气”,力谏孙权离开京口来此定都。孙权鉴于三人的“智者意同”,反复权衡长江中下游两岸诸如武昌、京口等名城的轻重,最后毅然决定迁都秣陵:在西临长江、南控秦淮河入江口的石头山上,利用悬崖峭壁,依山筑起了城垣雄伟的石头城,并将秣陵改称建业,以示其决心在此建立帝王功业。 继东吴之后,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也先后在此定都,将建业又改为建康。经过二百七十多年的不断营造,建康城池更加巍峨壮观,丽宫雄殿、楼阁寺宇鳞次栉比,遂有“六朝古都”之称。 令人痛惜的是,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胸怀统一天下大业的隋文帝杨坚,挥师渡江征南。名将韩擒虎、贺若弼兵分两路,一举攻破建康,从陈朝宫内的景阳井中活捉了沉溺酒色的末代皇帝陈叔宝,以及他宠幸的张贵妃和孔贵嫔。从而结束了陈后主“万里河山天下不管,只留一井属君王”的末日,也结束了空具江山形胜,自我消蚀在奢侈靡烂中的南朝。 隋文帝灭陈以后,惟恐江南有人据城东山再起,与他分庭抗礼,便下一道诏令对“金陵自古帝王州”犁庭扫穴,将城垣、宫殿、官署、兵营一律荡平,或辟为农田,或闲置放生,使昔日兴盛繁华的建康,从此变得萧疏荒凉起来。正如晚唐诗人李群玉那首凄凉落寞的《秣陵怀古》诗所云: 野花黄叶旧吴宫,六代豪华烛散风。 龙虎势衰佳气歇,凤凰名在故台空。 市朝迁变秋芜绿,坟冢高低落照红。 霸业鼎图人去尽,独来惆怅水云中。 诚然,隋文帝可以凭借刀剑从舆图上抹掉古城金陵,但是,他却无力动摇或取消金陵在长江下游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这除了金陵独有险山峻水的自身条件外,长江上游的采石和下游的京口两处主要渡江要津,与金陵互为犄角,便于彼此支援,可攻可守。其东南则是当时最富庶的太湖、钱塘江水域,盛产鱼盐谷帛,“舟车便利则无险阻之虞,田野沃饶则有转输之籍,”保证战时有充足的粮秣供应。 由于金陵地处长江南北要冲,徐知诰出任升州刺史伊始,就惨淡经营。他在“六朝古都”城址的基础上,南移了都城位置并扩大了城周,周长约三十五里。城墙用巨型砖石垒砌,高三丈五尺,上阔二丈五尺,下阔三丈五尺,呈梯形,墙外挖沟注水,用以护城。全城设八个城门,除东西南北四门外,另有上水门、下水门、栅寨门、龙光门。短短的三年时间,便使城垣雄伟、楼堞完固、府署齐整、街市井然的名城,再度矗立在南倚雨花台,北连鸡笼山、玄武湖,东望钟山,西带石头山,秦淮河穿流其间的金陵大地上,为他日后称帝定都奠定了基础。 当时,江淮地区烽火狼烟初散,久蒙兵燹战祸的黎民百姓厌乱思治,梦寐以求,安居乐业。而行伍出身的州县官吏,却对此置若罔闻,他们仍然按照战时条规行事,以兴师斩伐为能事。这些目不能识点划,手不会握毫管的武夫悍将,对安民经国的文治之道一窍不通。身为刺史的徐知诰,则反其道而行。他谋权而不废政,选贤任能,多方求治,在聚集身边的股肱之材宋齐丘、王令谋、马仁裕、周宗等人谋划下,轻徭薄赋,复苏民力,褒奖农桑,励精图治。仅用几年时间,就把升州治理得民户丰实,府库盈积,吏政清廉,百业兴旺,使得他后来离任时当地百姓依依不舍,念念不忘。 徐知诰治理升州的显赫政绩,引起了徐温的忧虑和恐惧。他生怕“而立”之年的徐知诰据城独立,对年近花甲的他恩将仇报。他深深知道,在拼死争夺皇冠的历史上,父子反目成仇,骨肉自相残杀的悲剧是屡见不鲜的。亲生父子尚且如此,养父养子又焉能相安共事?于是,徐温悄然改变初衷,想方设法与徐知诰分道扬镳了。他先是借嘉奖徐知诰营建升州有功,提防徐知诰与他分庭抗礼,将徐知诰提升为团练使,调虎离山,派驻润州。继而,他亲自出马镇守升州,为日后捷足先登吴国帝位暗中铺路。为了相互策应,徐温又命其长子徐知训留守与润州只有一江之隔的扬州,一面控制用以欺世的吴王杨渭,一面掣肘对岸的徐知诰。 徐知诰对徐温这种居心险恶的人事调动极为不满,便想韬光晦迹,养精蓄锐,请求山城宣州。徐温不准,徐知诰更加不满。胸有城府、自比孔子的谋士宋齐丘闻讯,力劝徐知诰前往润州。他说:“当日项羽背约,要刘邦王汉中之地,时人皆以此举是贬谪,鼓动刘邦不受;惟有萧何赞成刘邦前往汉中,将计就计,以图大业。公欲成大事,亦当仿效汉王刘邦,占据要地润州,万万不可错失良机。如今徐知训在扬州辅政,上下树敌,积怨甚多。或目无君主,凌辱吴王;或夺人所爱,加害吴将。古人云:‘多行不义必自毙。’徐知训今已失道寡助,危在旦夕,而润、扬二州又近在咫尺,隔江相望,一苇可航,倘若对岸鱼蚌相争,公则可坐收渔人之利。奈何舍此美差而去宣州磋砣岁月?”宋氏这席话说得徐知诰茅塞顿开,欣然采纳宋齐丘谏言,移镇润州,理民行政。 时隔不久,扬州果然有变。徐知诰惊喜若狂,连声疾呼:“宋公之言中矣!”当夜,他捷足先登,占领了扬州。等徐温从金陵赶来,徐知诰早已控制了局势。 徐温囿于骨肉之情,徐对知诰兴师渡江百般猜疑。他认为,徐知训死于非命,似乎是徐知诰的预谋。直到他视察完徐知训的公署,才打消了这种疑虑。因为他在一处土室的墙壁上,发现有徐家父子的画像。其中,老态龙钟的徐温,正站在一旁荷枷候审;他的几个儿子则分别跪在地上任人严刑拷打,血肉模糊,惨不忍睹。惟独徐知训例外,只见他头戴冕旒,正襟危坐,得意忘形。徐温望着眼前这幅血腥扑面的逼宫篡弑图,气得咬牙切齿,大声骂道:“逆子猪狗不如!死有余辜。” 接着,他言不由衷,转身安抚陪同前来视察的徐知诰:“亏得你在润州,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出兵平乱。不然,老夫一生惨淡经营的家业,就将全部毁在这个不可饶恕的忤逆手中。谚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经历这场大乱,我更加觉得你是徐府子弟中真正靠得住的人。有你在,老夫入土可以瞑目矣!”老奸巨滑的徐温,迫于眼前木已成舟的事实,只好顺水推舟,奏请吴王颁诏,晋升徐知诰为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都军副使,明令他接替徐知训在扬州辅佐杨渭,经办军国大事。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