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李秀成 | 上页 下页 |
一七 |
|
§十四、回救天京 且说天京被湘军所围,洪秀全召李秀成回兵救京,李秀成立即搬来松江之兵,回到苏州。在苏州与众商议,准备在两年里把苏州的粮食、枪炮全部解回天京,准备持久战,同时避免与湘军正面作战,以避其锐气,等湘军包围天京不耐烦的时候,再进行冲击突围。众将表示同意,就要实施这一计划时,洪秀全又派使奉诏急催李秀成回军。秀全之诏大意如此:“三次下诏要你回救天京,为什么还不启程呢?你到底想干什么,如果你不按诏行事,天国之法难以容忍。”天王之诏如此严厉,李秀成不能再在苏州呆下去了,原来所商议的计划也落空了。李秀成当即点兵将,派部分军队先行,自己又将苏州的事务交与部将管理,为了表示对洪秀全的忠诚,将在苏州的母亲及家眷送到天京作抵押。 李秀成将苏州事务交待好之后,统军于9月14日,从苏州出发,经过溧阳、溧水,到达天京城南,另一路向秣陵关雨花台进军,由板桥进攻天京西南清军营垒。从10月13日起,对西南曾国荃的守军,发动猛烈的进攻。城内太平军也乘机出击。太平军勇猛进攻,前仆后继,在混战中,曾国荃的面额被太平军的流弹所击伤,湘军伤亡惨重。10月23日,李世贤也带领浙江的三四万太平军赶到,参加战斗。经过几次猛烈的攻击,由于湘军凭营垒和沟壕死守,太平军没占到半点便宜,非但没攻下敌人的营盘,而且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进攻的锐气大减,不再如前那样强烈,这给曾国荃以喘息之机,急忙从外调入援兵。 11月3日,太平军用炮轰开雨花台敌营垒的两个大缺口,太平军将士乘机发起总攻,个个踊跃争先,但敌营内有好几道壕沟,刚冲开缺口,就立刻遭到营内湘军的射击和强烈的抵抗。最后,李秀成未能攻下敌营。到11月26日,李秀成、李世贤见攻营没多大希望,就分别撤军,另作打算。 这次围攻曾国荃湘军,战争相当激烈,把守军打得焦头烂额,在曾国荃本人的脸上也可见一斑。直把曾国荃军搞得寸步难行,孤军无援。就是曾国藩,对此战也是“心已用烂,胆已惊碎,实在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怕的”。但太平军由于没攻下曾国荃的营垒,并没解天京之围,在战略上实际是失败了。这次围攻,太平军在兵力和武器上都占据绝对的优势,但最后却失败了,原因在哪里呢?李秀成对这次失败,客观上认为是由于9月14日出兵,已是秋季,行军时并没有带冬衣出来,遇上10月、11月份,天气寒冷;同时,粮食运输困难,供应不上,使士兵受饥饿威胁,影响战斗力。不过,还有一些主观上的原因不能忽略,由于洪秀全紧急下诏召李秀成回京,当时许多将士,包括李秀成本人,都很不愿意,而且将士连日来奔波在各战场上,没得到休息,引起军心涣散,削弱了战斗力,不能形成统一的默契配合作战。 李秀成撤兵之后,天王对他的失败当着众臣的面,加以指责,并革了他的爵位,命他统兵渡过长江,向安徽北部进攻。李秀成此次同样怀着无奈的心情,调集数万兵马,冒着风雪严寒,渡江北上。派林绍章、洪春元、郜永宽等部将于12月8日从天京北岸九州出发,分路围攻清将李世忠的军营;一边率军日夜兼程,乘清军增援不及,攻下浦口、江浦,打开向北进军的通道。再向和州进攻,于12月21日占领和州,继续北进。李秀成并没有当即随先头部队进军,由于他时时挂念苏、浙一带的太平军战事,径自回到苏州,处理苏杭的军政要务。等他陆续调集陈坤书和黄崇发、吴如孝两军分别于2月27日、3月16日率军渡江北上后,才率领各将士随后出发,从含山、和州经过,3月31日到达巢县,打算进攻安徽北部,以解天京之围。从巢县出发,进军到江浦县。江浦县守军是原太平军部将李昭寿(此时已投降清军改名为李世忠)率兵把守。太平军一边围城,一边对江浦县进行激烈的攻击,李世忠战败,太平军当即攻下江浦。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