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李时珍 | 上页 下页 |
一三 |
|
他采访猎人,知道麋和鹿二者的区别,但当时的猎人一般不加区分,往往认麋为鹿。采访村民,记载了黄鼠的生活环境和食性,并和村民们一起用水灌黄鼠的洞穴而捕捉黄鼠。他采访捕蛇者,详细记述了蕲蛇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捕猎方法及加工炮炙等。其他如苦荞麦、立蜀黍、刀豆、丝爬之类药物的记述,都是从人民群众中采访记载下来的。 李时珍和他助手的足迹,踏遍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河北、山东、福建、广东等无数的山山水水。他穷八荒之极,探仙麓之华,穿村越野,附葛攀岩、餐风露宿,历尽艰辛,考查了大量的动植物,采访了大量的单方验方,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旅行采访中,他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凡是他所怀疑的问题,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弄个水落石出。 对远志和狗脊,通过调查采访,他弄清了这些药物。 远志有大叶、小叶两种,陶弘景讲的是小叶,马志渊认为是大叶,两个在“本草”书中的描述合在一起就全面了。关于狗脊,一种是黑色,像狗脊骨,一种有金黄毛,像狗形。苏颂在“本草”书中的说法是对的,而吴普和陶弘景都弄错了。李时珍还找出了他们错误的来源,原来吴普和陶弘景都是抄录了张华的《博物志》。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大量运用了亲身服药的体验。他亲自服药,很多带有实验性,最能说明问题。如对胡椒、生姜、茗(即茶)等,既有亲自体验,又加以详论性的记载。同时,还描述了自己患病时用药治愈的事情。 李时珍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医师,他的许多临床经验都编辑在《本草纲目》中,有些是他特意进行的试验性治疗,如他记载了一个下痢的药方:“治大人和小孩下痢并且吃一点东西就吐的病,用白蜡、鸡蛋黄、石蜜、苦酒、发灰、黄连末各半。先煎蜜、蜡、苦酒、鸡子四味药,再将黄连、发灰拌入熬成药丸。用两天服尽,神效无比。这种药方用后,经过多次试验都很成功。” 对于家传医药经验,李时珍进行了继承和整理,载入了著作。而对民间的用药治验,只要是行之有效的药方,不管是什么人的,李时珍都着意采访,认真记录下来,在他的《本草纲目》中有详细的描述。 如有一天,李时珍看见有一个老婆婆在村里用水杨枝的叶煎汤洗浴帮助痘疹透发,李时珍马上走去向老婆婆询问她所用的方法,然后再自己亲自实验,果然百发百中。于是将这种方法记录下来了。李时珍有一邻居家的小孩,因为积食而全身黄肿,腹胀如鼓。 有一次在羊踯躅树下,偶然吃了很多羊踯躅。回家后吐出了大量的痰水,而他的病也因此好了。这样一件不被常人介意的小事,李时珍也推究它的道理,发现羊踯躅与山楂属于同类,有化积消肿的功效。李时珍马上将这记入了他的大作之中,真是做到了有验方就书写。 李时珍亲自进行了药物的炮炙。他常常跟老药工一起,依据药物临床使用的疗效,试验改进了许多药物的炮炙方法。 以前,他在炮炙巴戟天时,是按古书上的方法进行的。先用拘杞子汤浸了一宿。等到浸软后,捞出来用酒再浸半天;再捞出来,同菊花一起熬成焦黄色;去掉菊花,用布擦干,然后用于临床治疗。他有些怀疑,这样繁杂的工序,对医疗治病是否有必要?后来,他试验着减去其他的工序,仅仅用酒浸泡它一晚上,就锉焙入药,实际使用证明效果完全一样。有一次,他碰上了一个急症,要用巴戟天,一时找不到成药,就用温水把它泡软,去掉心子,给病人服用了,疗效也并没有什么区别。通过这些实际经验,李时珍认识到,古法并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他还根据中医理论和黄连的药性、效用,提出了分别炮炙的方法,改革了古法。黄连是沿“火”的药物,但人们生病有“虚火”、“实火”的不同,炮炙的方法也应不同。他的方法是,有的病,黄连可以生用,有的病,则要用胆汁浸炒后使用,还有的病要用醋炒、酒炒、姜汁炒、盐水、朴硝炒后使用,才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这一整套过程,成了我国炮炙黄连疗之有效的传统方法。 李时珍就是这样,搜罗百氏,访采四方。一方面囊括前代学者之本草成果,将古代有关著作分门别类,融入本草,集思广益,推陈出新,获得了惊人的成就。 另一方面注意实践,遍询土俗,远穷僻壤,收集有关民谣谚语、俚语方言,以及各行各业劳动人民的亲身体验和实践经验,扩充和更新了本草内容,进行实事求是、艰苦卓绝的探索,为扩充本草内容立下了丰功伟绩。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