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李时珍 | 上页 下页 |
三 |
|
§二、医中之圣 李时珍未能通过科举考试跻身候补官员的行列,促成了他献身医学科学的契机。李时珍正式开业从医后,在不断为人民治病的同时,也不断地进行着药物的研究。 蕲州位居湖北,河南、安徽、江西四省之间,“大江襟其前,诸湖带其后”,“左控匡庐、右接洞庭”,是各省的必经之地,水陆往来极其方便。其不仅地势异常优越,而且又以物产的丰富而闻名天下,以盛产棉麻、药材称著,有名的蕲蛇、蕲艾、蕲龟、蕲竹是蕲州的特产。因为交通发达,商贾旅客往来极多,长期成为药材买卖集散的中心。 李时珍从观察家乡的花鸟虫鱼开始研究药物。他从小热爱学习,好奇心特别强,看见什么都想知道,不断地向世代居住在附近的农夫、渔夫、樵民和猎户了解草木虫鱼的生活习性和它们的特性。小小的李时珍,经常瞒着父母,偷偷地跟随打渔的人到湖里去,或者跟着砍柴的人上山去。在这些活动中,他很早就知道了开舌状黄花的是蒲公英,开伞状白色小花的是土茯苓,开五瓣紫花的是地西,也知道了野鸭子同鸳鸯的区别,各种鱼的不同之处。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时珍在准备考试的同时也经常跟着父亲上山采挖草药。这样了解了有关草药的生长、收摘知识,有时还到他父亲给人治病的地方帮助抄写处方。 父亲李言闻是李时珍在医学上的启蒙老师。李言闻终生认医为业,他也中过秀才,饱读过各种诗书,在开业从医的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的医学研究,著有好几本医学、药学的专著,如《医学八脉注》、《四诊发明》、《人参传》、《艾叶传》等。李言闻在蕲州城里也是小有名气的,由于医术精湛,经常出入于大户人家。 李时珍从李言闻那里得到了良好的医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的教育,并继承了良好的医德和处世待人的经验。李时珍也和蕲州城里的几个大户人家结成了亲密的关系。在这些大户人家中,顾家的顾敦学识渊博,经常和李时珍相互问难,共同切磋一些问题,增长了李时珍的才智,他们家的大量藏书,成了李时珍获取知识的宝贵源泉。 蕲州城的郝家二兄弟,因广泛地搜罗了大量的医药著作,藏书极其丰富,然而郝家兄弟爱好医术并不是为了济世益民,只是为了养生长寿。李时珍也常常到郝家去借阅医药藏书。李时珍善于虚心求教,常和郝家兄弟讨论医理和药理。他注意吸收别人之长,扩充自己的知识。 李时珍平生治学严谨,酷爱读书。从走上医学道路后,就胸怀大志,誓当良医。为了实现自己的宏伟志愿,不断地勤奋学习。他除了对经典著作精深研读外,还旁及其他各类丛书。“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无不广泛阅览,并在看书的同时,将稍微觉得有益的东西都记下来,在读书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大胆创新和实践是李时珍精于医道的法宝,根据以毒攻毒的原则,李时珍让他家里那头因病而拉肚子的母猪吃了一点巴豆,因为巴豆是泻肠的药,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根本就不会想到用巴豆,而李时珍居然用巴豆为药治好了老母猪的腹泻。从这一实践中,李时珍认识到只要能把握剂量,巴豆也能治疗腹泻,并将这用于对人的治疗中。 正是在不断地学习、勤奋地钻研、努力实践和大胆创新中,李时珍掌握了精湛的医疗技术。 一天,李时珍出游来到江西和安徽两省交界的湖口地方时,正在街上走着,一群送葬的人走过李时珍的身边。在一片悲哀的气氛中,李时珍发现从棺材中有血滴出。作为医生的李时珍,走过去用手沾上血一看,这血不是瘀血而是一滴滴的鲜血。李时珍连忙上前大喊道:“请停下,快点将棺材停下。” 人群当即一阵骚动,其中甚至有人说:“这是一个疯子,快滚开。”原来棺材中是一个因难产而死亡的妇女。在当时的风俗中,怀孕死亡的妇女应该马上埋葬,开棺更是十分不吉利的事。李时珍了解到棺中的妇女是因难产而死后,连忙拉住死者丈夫的手说:“你家娘子是难产,处于假死状态,她还有救。请你立即将棺材打开,我一定会让你的妻子复活,并让你喜添贵子。”死者的丈夫在半信半疑的情况下,让抬棺材的人停了下来,就在路旁,将棺材打开。 李时珍立即走过去,先对死者进行按摩,然后取出药盒,对准死者的心窝处扎了一针,片刻之后,这位妇女发出了“哎哟”的一声,睁开了双眼。李时珍急忙令人在旁边拉上围布,不一会儿,那位妇女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儿子。那位妇女的家属见此,连忙跪在地上向李时珍谢恩不尽。李时珍这一根针救治两条性命的佳话传遍了当地,被人们尊称为神医。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