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李白传 | 上页 下页
三〇


  李白听到朝中发生的事,固然感到惊讶,对昌龄的遭遇也愤愤不平;他自己十余年遍干诸侯,历抵卿相,一直毫无结果,也是满肚子苦水。但是开元之治在他心里激起的热情难以冷却,他的君臣遇合之梦也太深沉了。尽管这次江淮之行,耗时两年,行程数千,一路行来耳闻目睹,确实是:“衣冠半是征战士,穷儒浪作林泉民。”但他仍不灰心,仍不“认命”,反而有了新主意:“朝廷重武轻文么?我可不是白首穷经的鲁儒生,而是胸有韬略的楚壮士——韩信。朝廷奖励边功么?我自有安边的上上策。《孙子兵法》说得好:‘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所以古代名将李牧、李广都是持重安边,讲究不战而胜,四夷自然不敢入侵。哪像现在一些邀功之徒,轻启边衅,滥事征伐,结果适得其反。今天的捷报就是明天的祸根。这样下去,国事堪忧啊!”于是李白有了给朝延上书的念头。因此当昌龄劝他到河南叶县石门山中去隐居时,他哪里听得进去,反而在酬答诗中写道:“耻学琅邪人,龙蟠事躬耕。欲献济时策,建功及春荣。”连高卧隆中的诸葛亮都不愿学了,等不及了。

  昌龄见劝他不醒,自己是有罪之身,也就不敢再往下深说。只好在分手时写了一首《巴陵送李十二》,留给李白自己去体会: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李白虽然性格豪爽,毕竟粗中有细,何况他自己是惯用比兴的诗人。他仔细玩味了这首小诗,充分体会了诗中的深意。“秋城”,语出刘歆《甘泉宫赋》:“轶陵阴之地室,过阳谷之秋城。”代指长安。“蒹葭”,《诗·秦风》篇名,其首章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似此,则昌龄诗的后两句显然是:山长水阔,不见长安;暮色苍茫,空有水云。其言外之意自然就是:伊人难觅了!李白一想:“是啊,开元十三年我去蜀出峡,可谓‘溯游从之’;此次江淮之行,可谓‘溯洄从之’。但我几乎跑遍了中国,何曾见到伊人?……难道我终将不能与她遇合么?”

  李白虽然仍有些怀疑昌龄过分悲观,但总算有了些戒心,未敢贸然去给朝廷上书。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