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小说 > 刘邦大传 | 上页 下页 |
一一五 |
|
刘邦在最后与英布决战时,以老病之身,亲冒矢石,以及临终前拒绝医者下重药,显示了生存的无奈和赴死的决心。这对一位白手起家的平民,靠奋斗及时机,竟能成为皇帝的英雄人物,的确是莫大的悲哀。 不过,也就是在他这种忍受莫大的无奈、莫大的劳苦、莫大的寂寞下,中国空前的大帝国在酝酿中逐渐地诞生了。 ◎篇后·实用观点 沟通技巧和集团意识 任何一个集团都必须经由形成、沟通、规范,才能达成真正的成熟。 形成期的彼此客气,掩饰问题,缺乏共识,表面的粉饰太平,并不能解决内心中的猜忌和冲突。形成期的集团看似无事,其实也是一无是处,毫无效率可言。 沟通期最主要是要将彼此不同的利害,拿到桌面上公开而彻底地讨论,直到各方面都能接受为止。这时候可能是彼此冲突不断,怒目厉斥,但每个人都愿意向团体投诉自己的心愿,也希望取得别人的谅解和接受,这也就是团体共识之形成。有人称这段期间为集团的暴风雨期,没有这段期间,便无法雨过天晴,但渡不过这段冲击,可能也会舟破人亡,这时候的领导者能否发挥其内聚力最为关键。 规范期主要的工作也是沟通,这时候是大家彼此已谅解对方立场,再以沟通来寻求可能的规范和共识,这也是集团成熟的前阶段。 真正成熟的集团,在于能有成熟的沟通,任何事情、任何时间都可拿到桌面上来讨论,没有不安,也没有不好意思,集团任何成员的问题,便是集团的问题,也是每个人所真正关心的。成熟的集团内同样有冲突,只是成员们都能勇敢地面对冲突,并愿以最诚实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寻求问题解决的答案。 或许成熟的集团,表面看来乱糟糟的,但它却仍是最有效率的团体。但团体从形成到成熟,最重要的仍是沟通,沟通虽最常被放在口头上,但通常却最不容易做到。 沟通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很容易把“说服”当作沟通,把想“说服”对方的行动视为愿和对方作沟通的态度。 把说服当作沟通,几乎是注定要失败的。 特别是在形成阶段,彼此掩饰感情,又不愿接纳对方的感觉,以至于猜忌、扭曲、渲染,这一切都是沟通的最大阻碍。 沟通最重要是接纳对方的感觉,接纳虽不一定要同意,但至少要表现我知道了或我愿意听,只有接纳对方,也才能让对方接纳我们。 然后更要诚实地表达“我”的感觉,也可称之为表达“我的讯息”。我的讯息是不可以批评对方的,只是很理性地表示我的愿望而已,其目的便在让对方了解你的想法,以避免不必要的扭曲或渲染。 经常练习这两点,便比较能采取正确的沟通方式,能够使集团尽早脱离不成熟的形成期,也有助于成功地度过暴风雨期。 沟通是集团最重要的成长手段。 汉王朝建立初期,集团仍属形成期,表面虽然无事,其实问题本来便是一箩筐,而且彼此根本没有沟通的管道。 早年,这些诸侯常在刘邦身边,沟通虽不好,但至少有时候仍可以通,但当他们一分散到各地,不但没有“沟”也不想“通”,一碰到争执,只在想办法说服对方,以争取胜利。 于是诸侯连环叛乱,造成刘邦本人疲于奔命,尚未享受成功的快乐,便积劳成疾,一命呜呼了!就算在吕后策动下,能诛杀诸侯,换上刘氏诸王,但沟通管道不解决,仍免不了日后的七国之乱。 ◎附篇 后刘邦时代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修身、处事、治国、奉天,都应体会真正的关爱,爱惜自己、爱惜生命,对任何事情,都要及早服从于道。及早服从于道,才能厚积美德;厚积美德的人,对任何事没有不胜任的;事事都能胜任,影响力自然会广而不可测;影响力够大的人,才足以治国;这种人以清静/无为的最原始道德治国,国家才能真正的长久。这如同树木一样,根柢既深而目稳固,自然能够长生久立的了。 刘邦去世的这段期间,是新建的汉王朝存亡的重要关键。虽然结合了不少创业伙伴,刘邦的成功的确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和机运,没有依赖任何可人的提拔或照顾。 这样的一位巨人去世,继任的刘盈却是位不到二十岁、个性温和软弱的人,难怪作为母亲的吕后要大为紧张,甚至准备动用御林军,来袭击建国诸功臣将领的军团以求自保,其内心的强烈不安,表露无遗。 如果不是审食真和郦商的劝止,汉集团很可能会引发一场内部相互残杀的大混乱。 悲剧虽然没有发生,但危机却并末消失。吕后对内必须和刘邦宠爱的戚夫人和刘如意对抗,以稳定住自己的地伍;对外则须和新建立的刘氏诸侯相抗争,这些非己出的儿子,也一一成为自己的潜在敌人。 为了加强自己的力量,吕后只能相信吕氏的兄弟和亲自己的大臣,和这些享有军权和地位的元老重臣间,关系也变得尴尬而紧张。 不论哪一步,稍微不小心,都可能引发武装冲突,使这个新建的汉王朝,陷入分崩离析的地步。 在这样的“作好无偿,弄破得赔”的时代中,负责掌握国家大舵的前后两位宰相——萧何和曹参,却成功地演出了历史上有名的清静无为“萧规曹随”。 不但度过了空前大危机,更为中国历史上最清明的文景之治,和最雄伟的汉武帝国际化大政策,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 萧规曹随 〖曹参:“是啊!陛下讲得非常对,我们是都不如他们啊!如今高皇帝和萧丞相为天下所定的法令已经够清楚了,陛下只要垂拱而治,我也只要谨守职位,遵守既定的法令,不就可以了吗?”〗 §奉命斩樊哙,陈平放水 临死之前,最让刘邦放心不下的,仍是宠姬戚夫人和爱子赵王如意的安危。 他深知只要自己一死,吕后一定立刻有动作,戚夫人和如意将陷入痛苦的悲剧中。 刘邦决定趁自己一息尚存,必须为这对母子尽点心力。反吕氏的臣僚乘机向刘邦密告:“樊哙的妻子是吕后的妹妹,樊哙是吕氏力量的最大支柱,如今又拥有大军,只要皇上一死,樊哙必会以军力诛杀赵王如意母子!” 病重中的刘邦脑子已不甚清楚,加上这件事又是他所最关心的,乃秘密召见陈平,嘱以钦命:“立刻传檄到燕地,罢樊哙军权,教周勃立刻以代地军团司令兼领樊哙军队,并当场斩杀樊哙。” 其实樊哙非但忠于刘邦,而且颇识大局,根本不可能因自己与吕后间的特殊关系,扰乱国家大事。 陈平知道刘邦已头脑不清,因此也不敢当面劝止,只得拿着刘邦的钦命,火速去见周勃,商量应付的对策。 陈平对周勃说:“樊哙是皇上的老朋友了,对国家的功劳又大,况且还是吕后妹妹吕嬃的丈夫,至亲又贵。现在皇上只是一时生气便想诛杀他,虽已下命令给我们,但也有可能马上便会后悔,我想还是不要杀他,先将他押解回京,再由皇上自己处理吧!” 周勃也同意陈平的看法,况且他和樊哙也是年轻时故友,彼此了解甚多,他根本不相信樊哙会做出对国家不利的举动。 两人决定不入樊哙军中,以免逼人太甚,可能会造成樊哙军团干部的反弹,就算樊哙服从皇令,也可能产生不必要的混乱。 因此,他们在营外设军令坛,以皇帝持节召见樊哙。樊哙在这以前,也已接到情报,不过他仍颇识大体,自己反缚入见,坐入槛车中,由陈平监运回京。 并由周勃暂代北方军团的总司令。 陈平在返回长安前,便接到刘邦去世的消息,他害怕樊哙之妻吕嬃向吕后谗言,乃急速先行至长安。半途正好碰到传达皇上去世消息的使者,并诏令陈平和灌婴立刻屯兵荥阳,以防诸侯有变。 陈平接诏,火速返回皇宫,悲伤痛哭,并自请得宿卫禁中,陪伴刘邦灵柩。吕后也深为感动,乃令为郎中令,辅佐刘盈。 之后,吕嬃向日后说陈平坏话,但吕后已接到陈平事先报告,故不听吕嬃之谗言。 樊哙随槛车至长安,吕后便当场赦免之,并复其官位爵禄。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