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小说 > 刘邦大传 | 上页 下页
五八


  巴指的是目前四川省的重庆一带,自古以来即由山地民族的巴人所统辖。由于山区交通非常不便,巴人一直拥有非常高的自主独立性,任何政治力量很难介入。

  蜀是现代的成都附近,由于秦惠王时张仪、司马错等人的开拓,倒拥有相当不错的文明。尤其秦王朝时李冰父子在水利方面的建设——都江堰,更使蜀中生产力倍增,成为秦国重要的精华区。

  不过由蜀中要进入关中,一定得经过汉中。汉中是块盆地,和关中间有山势险要、交通困难的秦岭阻隔,因此任何人只要一到这里,想再进入中原比登天还难。

  对范增而言,巴蜀汉中是个囚禁刘邦的天然监狱。

  “只要陷入这种地方,看你还能有什么作为!?”

  范增心里不断暗笑着。

  §天下新霸主:西楚霸王

  经过一个多月的规划、协商,一直到二月间,项羽才决定天下势力重新划分的蓝图。

  项羽不想自己代替秦皇成为皇帝,他将楚怀王封为义帝,主要是因为他对“皇帝”这个称呼不感兴趣。

  他最想做的仍是当上楚王,然后回到故乡让父老及子弟们看到他的光荣,也为他感到骄傲。

  因此他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有过去梁国(魏国)及楚国最精华的九个郡,建都于彭城。

  彭城是现在的徐州市。

  以交通而言,彭城是南北往来的重镇,因此以和平时期的经营管理来看,彭城倒是个不错的地方。但由于它地处平原,四边无防守的要塞,项羽在大局未稳定前便建都于此,实在不能算是很好的选择。

  何况项羽的规划仍属战国时代的格局。

  由此也可见范增在经营上的不够内行。

  接下来便是将西入咸阳时功劳最大的刘邦封为汉王,统辖巴、蜀、汉中,建都于南郑。

  但由谁来统治关中的问题却仍没有解决。

  由于坑杀降兵事件,和火烧咸阳时降将章邯等均无尽力阻挡或事后加以补救,秦国父老恨透了章邯等三个人。因此统辖关中一事最好由这三人负责,他们为了自保,一定会实施彻底的强硬作风,以严格的军事统治来维持治安。于是项羽决定由他们三个人来分治关中。

  章邯封为雍王,统辖咸阳以西的关中,建都于废丘。

  司马欣封为塞王,统辖咸阳以东到黄河的地方,建都于栎阳。

  董翳封为翟王,统辖上郡地区,建都于高奴。

  由于项羽本人统有以前梁国大部分精华地区,乃将魏王魏豹改封为西魏王,建都于平阳。

  瑕丘人申阳,为张耳的心腹大将,曾奉命到河南郡协助楚军北上,功劳不小,封为河南王,建都洛阳。

  韩王韩成仍为韩王,都阳翟。

  赵将司马卬,平定河内,建立不少功劳,故封为殷王,统辖河内地区,建都朝歌。

  将原来的赵王赵歇迁徙于代地,仍号为赵王。

  赵国宰相张耳,声望高且富于智谋,又跟随项羽入关,提供不少意见,故封为常山王,统辖赵国原有国境,建都襄国。

  当阳君英布,常为先锋军统帅,功劳颇大,封为九江王,建都于六城。

  翻阳地区的少数民族领袖吴芮,率领百越各部落参与联军入关中,故封为衡山王,建都邾。

  义帝的柱国(宰相)共敖,率军击南郡有功,封为临江王,建都江陵。

  迁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建都无终。

  燕将臧荼,随从楚军解除巨鹿之围,功劳颇大,封于燕国,建都于蓟。

  迁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建都即墨。

  当年主动叛齐、协助项梁的齐将田都,随同联军入关,功劳颇大,封为齐王,建都临淄。

  项羽渡河救赵时,齐国贵族田安攻击济北数城,并引军投降项羽,故封为济北王,都博阳。

  齐地首席军事强人田荣,数次和项羽冲突,又不肯和楚军联盟,故不封。

  成安君陈馀,虽劝导章邯投降有功,但曾弃将印离去,也未曾从联军入关,故不封。

  但不少人为陈馀打抱不平,因而游说项羽道:“张耳、陈馀同时有功于赵,今张耳封为王,陈馀不可不封,否则人心不服,赵地将乱。”

  项羽不得已,乃将陈馀所在地南皮附近的三个县划分给他去统辖。

  另外,少数民族领袖梅鋗,也曾建立军功,封为十万户侯。

  当然这些只是重要的封侯,其余的更依功劳大小给予适当的分配。

  项羽俨然成了八百年前的周公旦,但周公旦在分封诸侯时有宗法和封建制度(承认旧有势力)为客观依据,项羽则完全凭自己的喜好来处理这个敏感又复杂的问题。这次的分配能否成功、能够维持多久,从这点便可见其分晓了。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夸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在道家的学说里,像项羽这种急着想回家显示荣耀的心理,经常会带给自己极端的危险,而且在这种心理下,要为天下宰是不可能的。

  提起脚跟想超过别人,然而比别人高的人通常自己先站不稳。脚步跨得很大想快过别人,反而会因太用力而伤到了脚,一步也走不动了。

  同样的道理,急于表现的人容易引起反感,其优点大家都看不到。自以为是的人急功近利,其头脑反而不够清楚。自我夸耀的人大家都讨厌,其功劳反而不受重视。自大自满的人容易引来反抗,反而无法保持长远的优势。

  这种急于自我表现的行为,都会成了剩下的菜肴。多生的赘肉,为大家所不喜欢。如此不但没有用处,反而有害于己,所以体道之士绝对不会这样作的。

  其实这时候的项羽如果勇敢地自称皇帝,负起安定天下的职责,再小心谨慎地分配各诸侯的势力范围,反而比较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进而统有天下。

  但项羽似乎从未想过要成为皇帝。一方面也许对秦皇帝的反感,使他不想一个人拥有天下;另一方面他出身楚国贵族,习惯于联盟式的组织,因此未能如中原的诸侯王般,体认到追求和平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政权组织之道理。

  于是项羽仍停留在楚庄王称霸天下时的思考型态,才会自称西楚霸王。

  但他又希望拥有较多的实力以控制天下诸侯,所以除了楚国精华区外,自己也想拥有中原精华区的梁地。在这样的心理下,分配天下的基准一定是不公平的,完全以自己的喜恶来作判断。

  由此而带动的精神,皆成了以自己的立场来作标准。

  魏豹被迁徙到河东,已推翻了旧势力范围的承认,除了弱小的韩国暂时得到保留外,赵国、齐国、燕国的势力全被打破了,并依照项羽个人爱恶为标准而重加分配。既有的势力者必会因不满而起来反抗,新的势力者之力量也不足以维持安定,项羽本人又不想担负全国性治安的责任,这种的政治基础能维持多久实在令人怀疑。

  事实上项羽也没有实力完全为天下宰的,他应该拉拢些对他比较心仪或尊重的诸侯来共同统有天下,待平抚那些不满的势力后,再行稳定自已的政权。

  若朝这个情势发展,或许他能成为实权的皇帝并统有天下也不一定。

  但他却把自己也拉成和诸侯一样的地位,不去建立合法性,反而明显表明他是以“力”服人的霸王,进而又去做天子的工作,自然更容易引发别人的不平之鸣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